昭通市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46分)
1. (3分)将下面的句子认真抄写在横线上。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暗再黑,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2. (10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幽________ 恬静________ 照耀________
陶醉________ 苏醒________ 激烈________
3. (3分) (2018六上·汽开区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匈奴(nú)监狱(yù)埋怨(mái)
B . 不禁(jīn)咽喉(yān)慷慨(kǎi)
C . 寥落(liáo)磐石(pán)轩辕(xuān)
D . 好莱坞(wū)堆砌(qì)岂止(qǐ)
4. (3分)下面的字笔画和其它不同的是()。

A . 开
B . 公
C . 许
D . 不
5. (2分)选出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 人们推推搡搡地把他迎进屋。

B . 室内一片狼藉,像是刚刚经过一场很大的劫难。

C . 他艰难地往前走着,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

D . 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前流着。

6. (3分)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 小艇有点像独木船。

B .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

C . 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7. (3分)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
A .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B . 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

C . 它(大白鹅)伸长了颈,左顾右盼。

D . 每逢它(大白鹅)吃饭的时候,就躲在篱边窥伺。

8. (3分)“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棍,一头银发。

”这句话描写的是《草房子》里的哪个人物?()
A . 纸月的外婆
B . 秦大奶奶
C . 邱二妈
D . 桑桑的妈妈
9. (10.0分)按课文《咏华山》,选一选
登________ 点________
A头 B华山
10. (6分)按要求写句子。

(1)飞快地哥哥的我身边跑到了(连词成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3) ________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________。

(把句子写具体)
二、阅读与感悟。

(共1题;共24分)
11. (2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的花果山上有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着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了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俩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
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佝________(gōu jù)偻打量________(liáng liàng)
上浮________(fóu fú)兴________(xīng xìng)旺
(2)
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比成________。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地”在文中指 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

(4)
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

(5)
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三、习作与表达。

(共1题;共30分)
12. (30分)习作。

父母的一句话抚慰着我们的心灵,一个眼神鼓励着我们天天向上,一个动作鞭策着我们茁壮成长……父母之恩深似海,父母之情高于天,请以“父母之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4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0-2、
10-3、
二、阅读与感悟。

(共1题;共24分) 11-1、
11-2、
11-3、
11-4、
11-5、
三、习作与表达。

(共1题;共30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