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8短文两篇蝉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短文两篇——蝉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
认真地对待生命;
3、体会“欲扬先抑”“由物及理”的写法


重 点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难 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方 法
指导阅读法、讲授法
手 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巧设情境,激情导入:
请大家听一种声音。(播放“蝉”的叫声)这是什么虫子的声音?“蝉”你觉得这叫声是否悠扬悦耳?
出示蝉的图片。这就是蝉。它的形体虽小,声音也不美,有位作家却以《蝉》为题写了一篇精美的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蝉》。
二、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二:语言。
本文语言精炼、生动、准确。如:“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这句话写得十分形象。
“秋风”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一吹,就”突出了蝉的生命的短促和脆弱,比“等秋天一到,它的生命就完结了”要优美得多。
同学们,请大家从文章中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1)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竟”字写出了什么感情,起什么作用?
指名朗读:
出示灯片: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未成长爬到地面上来以前,地下生活经过了许多时间而已,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最长达17年)。此后,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个星期。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蝉的一生是渺小的,但也是不平凡的它们在地底下埋藏多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夏日是它们最绚烂的生命时光,它们经过一个夏季的鸣叫,逐渐从绚烂走向荒凉,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它们并没有因为生命短暂而消沉,而是极尽所能地歌唱,好好活过每一天!
学习昆虫记中蝉的片段
从写法、语言两方面,品读课文
畅谈收获




课内
练习
1、《蝉》一文选自,作者
2、《蝉》首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解释词语
(1)、零落:
(2)、断续:
(3)、收敛:
(4)、颤动:
(5)、聒聒:
(6)、宽恕:
课外
练习




听完后,请说说作者对蝉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用一个
动词填空。 在黑板上板书(竖着写成三排)
蝉,
蝉;
蝉。
(三)、细读课文,悟主题。
1、请大家默读“烦蝉”部分,划出表明作者“烦蝉”的词语或句子来,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
①第一段侧重写的是作者对蝉的“ ”(声音:知知不休)很烦;
②第二段侧重写作者对蝉的“ ”(形体:病弱,微小)很不屑。
四、、盘点收获,发展延伸:
1、同学们,文虽短,意无穷。本堂课我们从小小的蝉身上明白了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学习了欲扬先抑及由物及理的写法等。最后,我们来做个小小的演练。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像“蝉”这样细小的动物或植物,曾经触动过你的心弦?请仿照下列句式说一句话,说说自己能从哪样的事物中获得怎样的感悟。
例句:“从蜘蛛网破后仍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结网,我看到了执著。” 学生举手谈谈。 举例:
③“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这句话话里有话,你认为是什么?(“你活在夏天还有什么了不起!”)
谁来读读这一句,把那种不屑的感情读出来。可见,作者对蝉已厌恶至极!
2、作者开始那么“烦蝉”,结尾为何又宽恕了蝉?请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段和第五段。请大家拿起笔来,动笔在书上写一写,用自己的话概括朋友说的两段话的主要意思。
(1)从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读出了落叶的无私奉献;
(2)从螃蟹不让同伴爬出竹篓,看出了嫉妒心;
(3)从荷花身上读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抗拒诱惑的能力;
(4)从荷叶陪衬荷花看到了母性的呵护;
认真听讲进入文本的学习
自读课文,识词语
听读课文,理结构
细读课文,悟主题
齐读第三至五段,领悟含义
出示灯片,学生齐读:
“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现在,你可以回答作者为什么“宽恕”那烦人的聒聒了吧。
5、齐声朗读第七段。
(四)、品读课文,赏写法。
合作探究一:写法
文章开始写“烦蝉”,最后却宽恕了蝉,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结合这篇文章具体地分析一下哪是抑,哪是扬。你认为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竟,出乎意料。作者想不到那么小的东西能够响那么大,那么久,侧面突出蝉顽强、积极)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为什么要写“斜阳”“秋风”呢?
“秋风”是什么颜色?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一句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斜阳,是傍晚时分,夕阳既美,却也给我们带来日暮的伤感。作者写斜阳,实际上是联想到了蝉的生命快要完结,“秋风”,既是自然季节的表现,也暗示蝉儿的生命由绚丽走向荒凉。秋风是没有颜色的,只有声音,然而作者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赋予秋风一种“颜色”,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言少而意浓。这让我们联想到蝉儿生命之美,哪怕再短暂,一生所唱的歌儿却永恒!所以,此句饱含了作者对蝉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该文语言很精炼,准确,优美。)
(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开始写“烦蝉”是抑,后面“恕蝉”是扬。这种写法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写“抑”是为“扬”蓄势的。)
(1)蝉经过漫长时间才成长过来,却只有一个夏天的生命。(蝉的生命十分短暂)
(2)它为了生命延续,好好活着。
(明确欲扬先抑)
3、齐读第三至五段,领悟含义
①第三段话里哪些词突出了蝉的生命短暂?
才,只有,一,就。
②第五段,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好好活”指的是什么?
努力地大声地鸣叫,毫不停歇。
4、出示《昆虫记》片段。
(3)、收敛(liǎn):收拢,合拢。“透明的翅收敛了。”
(4)、颤动(chàn):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身躯微微颤动。”
(5)、聒聒(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6)、宽恕(shù):宽容饶恕。恕,饶恕。“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二)、听读课文,理结构。
1、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文写蝉,写出了作者对蝉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一)自读课文,识词语。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认为值得积累的好词。
2、看看老师找到了哪些词语。出示词语灯片。
3、指名带读词语,解释,及课文相关语句。个人领读词语及解释,全班齐读解释后面的文章中的例句。
(1)、零落:(花叶)枯萎而落下。
(2)、断续(duàn):时而中断,时而继续。“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