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
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农药在生物防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生物防治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一、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研究
1.植物的化感作用机制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感物质,使其他生物体做出特定的生理反应,以
达到控制它们数量的目的。
植物的化感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生化作用。
植物通过释放一些生物化学分子来诱导害虫或拮抗生物作出具体的反应。
这些分子包括植物内源性激素、碱性蛋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2)生理作用。
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来与其他生物体进行交互。
例如,通过改变光合作用强度、隆起机制、酸碱度等来抑制害虫或拮抗生物的生长。
2.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化感作用机制。
当时,人们主要
研究的是植物对昆虫、真菌和病毒的抗性机制。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植物还能够通过化感作用来调节微生物种群,对土壤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植物化感作用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对于生化作用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主要关注的是植物的内源性激素,例如:赤霉素、生长素、乙烯等激素,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于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主要从光合作用、根吸收、酸碱度等方面进行探究。
3.未来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未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
(1)研究生化作用机制。
分离和鉴定植物内源性激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生化分子,并研究其与其他生物体的作用机理。
(2)研究生理作用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对光合作用、根吸收等生理过程的影响机理,以及它们对其他生物体的作用机制。
(3)研究植物化感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应用。
处理和应用植物的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达到对虫害和病害的生物防治目的。
II、植物化感作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治方式,其优点包括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等特点。
因此,植物化感作用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植物化感作用在昆虫防治中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在昆虫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栽培诱导、生物防治、化感极化和化感引种。
(1)栽培诱导。
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使植物表现出自身植物化感作用,从而控制昆虫数量。
例如,在病毒防治领域,科学家们通过混种、移植等技术使植物表现出更强的抗病性,从而抑制病毒感染。
(2)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昆虫数量。
例如,在菜田中,科学家们研究出可以利用茄子作为诱捕诱杀剂的方法,从而达到控制果蝇和花蝇数量的目的。
(3)化感极化。
通过植物内源性激素的作用,使部分植物表现出更强烈的防御机制,从而抑制昆虫数量。
例如,一些科学家在草莓生产中发现,通过叶面喷雾赤霉素可以提高草莓的防护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螟蛾数量的目的。
(4)化感引种。
通过运用化感作用间的相互作用或媒介作用,强化植物化感作用效果。
例如,而芹菜在发芽前一段时间内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诱导,可以大大提高其对白菜蛾的抗性。
2.植物化感作用在病毒防治中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在病毒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承保防治、微生物激活和阈值治疗。
(1)承保防治。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果实收获时期的选择,来预防、控制或降低病毒的发生和传播。
(2)微生物激活。
利用外界因素,如病毒等微生物因素,来增强或引导植物对病毒的防御能力。
(3)阈值治疗。
在病毒数量低于一定阈值时,利用生物防治和化感激活的方法来防治病毒,在病毒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则采取化学防治等措施。
总之,植物化感作用机制的研究,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
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相信植物化感作用将会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