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 县政府严肃处理水泥厂擅自提价。

C.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

D.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行为”。

C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范围”。

D项,语序不当。

改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泉水激石___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___
③不觉欲曙________
④去我万里________
2.(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②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2.(4)“情因思变,境由心生”,同样是写山水之景,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情怀。

试简要分析《与朱元思书》和《与元微之书》情感的异同。

【答案】冲击,拍打, 同“返”,返回, 将要, 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

激,冲击,拍打。

②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③句意:不知不觉天快亮了。

欲,将要。

④句意:距离我万里远。

去,距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节奏。

这句话是由三个短句组成的,意思为: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

根据意思可断句为: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亲三泰以先奉报。

故选:A。

【答案】①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
竹子。

②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语:因,于是;置,建造。

句意: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
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②重点词语:好,爱好;其,这里。

句意: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

【答案】同: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爱慕自然的情怀。

异: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
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同样是写山水之景,各有情趣。

甲、乙两文都能看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留恋,这是他们的相同点。

不同
点在于,甲文流露出作者避世退隐的情怀,这是乙文所没有体现的;乙文
流露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这是甲文所不具备的。

据此分析意到即可。

答案:(1)①冲击,拍打②同“返”,返回③将要④距离(2)A(3)①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②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

(4)同: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爱慕自然的情怀。

异: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
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3.
父亲的露珠

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
露珠。

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

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
的那一份。

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
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

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
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
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

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

天不会因为秦
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

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
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太多太多了。

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
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

我卑微的父
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

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

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

有几棵青笋竟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

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


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

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

他看见什么了?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

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

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

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

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

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

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

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

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
就浇铸到哪里。

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
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

那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
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
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1)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追寻远去的露珠
【答案】(1)捡拾露珠;传承露珠;收获露珠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

本文以露珠为线索,第一部
分写上苍分配露珠,第二部分写“我”的父亲收藏露珠,第三部分写“我
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
给了我们”,第四部分写“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
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第五部分写“我”要回故乡,追寻露珠。

4.(1)请概括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对大波斯菊进行介绍的。

4.(2)第①段说:“有人说它是野菊花,也有人说它是格桑花”,人们误
认为大波斯菊是野菊花是因为“________”,误认为大波斯菊是格桑花是因为“________”。

4.(3)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4.(4)从选文内容来看,你认为微信ios7.0版选用大波斯菊作为开屏画面
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5)如何理解选文标题的含义?
【答案】原产地、名字由来、外形特点、栽培范围、种属、花期、生长习性、繁殖能力等。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这篇文章围绕大波斯菊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从每段中提取关键词,即本题答案。

如第二段中,说明的是大波斯菊的原产地和名字由来。

概括各个段落的关键信息,合在一起,即本题的答案。

【答案】它平易近人的身姿随处可见, 大波斯菊的重瓣花形与格桑花很相似【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提取能力。

第③段中说“因为它平易近人的身姿随处可见,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它是野菊花”,第⑤段中说“因为大波斯菊的重瓣花形与格桑花很相似,所以它经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格桑花”,把这两个原因抄到相应的空格处即可。

【答案】①作比较,将大波斯菊与其他种类的波斯菊进行比较,突出了大波斯菊在波斯菊种类中“美丽天后”的尊崇地位;②打比方,将大波斯菊比作美丽天后,将其花瓣比作蝴蝶翅膀,将其花蕊比作新生儿肌肤,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波斯菊外形柔美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大波斯菊是波斯菊种类中的‘美丽天后’,任何波斯菊在它面前都是村托”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大波斯菊的地位和美丽。

“它那软而华丽的花瓣,好似蝴蝶妖娆的翅膀在风中扑闪,它那细小的花蒻,犹如新生嫛八般娇嫩的肌肤。

”是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波斯菊柔美华丽的外形特点。

【答案】①它的属名Cosmos高大上,和“宇宙”的英文cosmos一词的
拼写一模一样;②它是著名的观赏植物,花朵艳丽柔美,栽培范围广泛,随处可见,繁殖力强,容易养活,备受人们宠爱;③它所蕴含的不娇、不媚、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寓意深深吸引着人们。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应用。

微信ios7.0版选用大波斯菊作为开屏画面,是因为它的英文名称、外形和生活习性,还有文章结尾所说的“万种风情”,给人以吸引力。

回答时要把这三点摘录相关的语句具体回答。

【答案】表层含义是指大波斯菊的属名和“宇宙”的英文一词的拼写一模一样,深层含义是指微信的使用功能强大,包罗万象。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

之所以说大波斯菊藏着“宇宙”,表面看是因为它的英文名字和“宇宙”完全相同,深层含义是微信的功能强大,好像包罗宇宙一样。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5.(1)观察下面这幅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并写出其表现的主题。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
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孝”的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1)内容:妈妈在给奶奶(姥姥)洗脚,儿子则给妈妈扇扇子,
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主题:孝敬父母是我国代代相传的美德。

【解析】(1)先读懂漫画的构图要素(人、物等),然后观察他们在干什么。

此图中有奶奶(姥姥)、妈妈、孩子,一把椅子、一个洗脚盆和一把扇子,
由此概括他们在干什么即可。

根据图中人物的行为和借助第(2)题的“孝”的提示,可知该图体现的主题是“孝敬父母”。

【答案】(2)示例一: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并践行这些传统要求。

因为父
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就算有些要求有点过分,我们也应遵从,顺从也
是一种孝。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些要求。

新时代讲究平等,对待父母尊重即可,不必
拘泥于某种形式。

示例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要求。

对一些好的传统,我们应该传承;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则应摒弃。

【解析】(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认同、不认同或辩证地看待这些古训中
关于“孝”的要求均可。

解答时紧扣住“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
即可。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6.(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①_______________(文体)。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
②_______________(性格)的妇女形象写活了;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作了分析,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
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
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
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6.(3)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答案】(1)①散文, ②善良、质朴、迷信、唠叨, ③郭巨埋儿, ④老莱娱亲【解析】(1)《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
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
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二十四孝图》从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在“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2)①出自鲁迅先生的《五猖会》。

②表现了“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③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2)根据句子中的表述“急急诵读”“生于太荒”,可知其为
《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小时候正兴冲冲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突然父亲到来,要求“我”背完《鉴略》才准去看会。


段写的是“我”背书时的感受,用“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自己急
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来形象地表现
“我”想背完书赶紧去看会的急切、焦急,以及背书时的痛苦心情。

那年“我”才七岁,对五猖会盼望已久,父亲却在“我”十分高兴时强迫“我”背那难懂的书,等书背完了,“我”却再也没有了看会的兴致。

《五猖会》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指
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答案】(3)示例一:《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
南京求学的经过。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作者既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又表现了自身对真理的强烈渴求。

示例二:《五猖会》,记叙鲁迅儿时渴望去看迎神赛会的激动和被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

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折射当代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

【解析】(3)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喜欢的文章。

一般来说,首先应交
代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喜欢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

可以集中
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几个主要方面。

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如:《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
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
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
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冬季取暖,切忌不要在电暖气上覆盖易燃物品。

B. 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县顺利通过省里扶贫工作验收。

C.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 “百善孝为先”“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更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答案】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1)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2)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2.(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②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2.(4)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请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A. 何陋之有/清风过之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凌厉而见杀
C. 斯是陋室/是所谓遁世无闷
D. 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答案】D
【解析】(1)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兰花。

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项,动词,表判断/代词,这。

D项,两个都是代词,......的人。

故选D。

【答案】C
【解析】(2)“雪霜凌厉而见杀”意思是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语意完整,应在其后停顿;“来岁”的意思是来年,作时间状语,一般前后停顿。

因此正确的朗读停顿应划分为: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故选C。

【答案】(3)①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②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洁净,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

【解析】(3)①为:因为。

芳:香味。

②体:形状。

平居:平时,平日。

殊:不同。

【答案】(4)①无人赏识的时候能耐得住寂寞。

②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

③不被理解赏识而不为此烦恼。

④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

【解析】(4)从文中“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可知,作者认为君子在无人赏识的时候能耐得住寂寞;从“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可知,作者认为君子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从“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君子不被理解赏识而不为此烦恼;从“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可知,作者认为君子要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3.(1)下列对原文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2)请给第④段补上一个问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3)题目“你家潜伏了多少小间谋”有哪些作用?
A. 在实验中,工程师利用手机的NFC功能,拿手机轻刷一下门卡,匹配信息便存储到手机中,再用手机对着门锁一刷,锁就打开了,可见智能家居设备破解难度低。

B. 智能家居设备容易泄露用户家中的隐私画面,还有信息泄露、造成破坏性事故的风险,所以智能家居设备制造业应尽快完善行业标准。

C. 从相关案件来看,破解、搜集、兜售这一系列不法行为往往由一个人完成,买家会与之联系,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极低。

D. 网络犯罪取证难度大,此类犯罪人员位置分散,就对执法者的网络调查
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对执法者的执行意识做出了拷问。

【答案】C
【解析】(1)解答本题需带着问题回到相关文段,将选项与之一一比对,
仔细查看表述是否符合文意。

A项,“手机”表述不准确,第②段是“拿预设好的手机”,与原文意思不一样,另外,实验只能证明存在漏洞,但并没有证明破解难度低。

B项,“完善”表述错误,原文第⑥段是“设立”。

D项,原文第⑦段“不仅对执法者的网络调查能力提出挑战,还对执法者
的执行意识做出拷问”,不只是针对“此类犯罪人员位置分散”的分析,
还针对“网络犯罪取证难度大”,所以选项的表述有误。

故选C。

【答案】(2)为什么黑客频频入侵智能家居设备呢(或:智能家居设备如
何沦为犯罪助手或智能家居设备是如何被黑客利用的呢)
【解析】(2)题干要求填写的是个问句。

从段落的作用上看,这个问句应
该是一个过渡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

这就可以从下文的内容中
得出问句,第⑤段说明的内容是智能家居设备为何被黑客入侵,因此填写
的句子应与其有关。

【答案】(3)①点明了说明内容——个人隐私泄露;
②“潜伏”“小间谍”运用比喻修辞,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3)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①使题目生动形象。

②引出说明
的内容。

本文的题目“你家潜伏了多少‘小间谍’”,用“小间谍”一词,
揭示了说明的内容,是信息被泄露。

另一方面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运用问句的形式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4.(1)阅读选文,完成填空。

①父母在“我”的成绩单上悲悯签字—②_______________—③校长让“我”试试考美术学校—④_______________—⑤“我”模拟考试失败,遭受重创—
⑥_______________
4.(2)赏析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过几天用橡皮擦掉再画,反复几次,墙头便烟熏火燎一般黑漆漆的。

②晚饭后,我把卷子掏出来放在他们面前,还没说话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
下来。

4.(3)文章第三段写父母欣赏我的“胡作非为”,宾客夸我雕的冬瓜盅,
有何用意?
4.(4)结合全文,说说结尾句“从路人张三变成勇猛张飞”的含意。

【答案】(1)②父母欣赏“我”的乱涂乱画, ④父母为“我”决定考美术学院而开心, ⑥父亲在墙上写书法格言激励“我”
【解析】(1)结合①③⑤的句式特点梳理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即可。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父母也不以为意。

“我”因此得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画画。

根据“这些‘胡作非为’我爹妈非但不管,还颇为欣赏”可以
概括出②“父母欣赏‘我’的乱涂乱画”。

父母不但不阻止,还鼓励引导“我”的这一爱好。

小学毕业时,校长推荐“我”报考美术专业的初中。

根据“很快就喜笑颜开。

毕竟画画也是搞艺术,如果考得上,这艺术之家
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可以概括出④“父母为‘我’决定考美术学院而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