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新闻稿[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新闻稿[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秋节的新闻稿
中秋节的新闻稿(精选7篇)
随着时代在进步,各种新闻稿频频出现,新闻稿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这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新闻定义。

你所见过的新闻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新闻稿(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新闻稿1
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是他们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不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过中秋,他们就是那些留守儿童,“我想把做的饼干送给在外打工的爸爸。

我很想他!”留守儿童陈林倩看着自己亲手制成的饼干开心地说道。

陈林倩是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飞鸾中心小学6年级的一名学生,其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每年仅春节回家一两天。

这次中秋节,如同往年,林倩的父亲依然没有回来。

然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让她度过了一个温馨的中秋节。

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蕉城区飞鸾镇团委举办“心手相牵、共度中秋”活动,邀请飞鸾中心小学的10多名留守儿童一同玩游戏、品尝糕点,并现场教孩子们制作饼干,亲手为家人和老师准备节日的“心意”。

活动中,主办方还为留守儿童送上了精美的书籍和礼物。

“我现在很快乐,感觉自己有很多的伙伴,有很多人关心,过中秋虽然不能一家团聚,但今天我一点也不孤单。

”陈林倩说道。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留守儿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飞鸾镇团委书记黄璐媛表示,留守儿童一直是团委工作的一个焦点,此次活动是为了在中秋佳节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家一般的温暖,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

中秋节的新闻稿2
喜迎中秋,共庆佳节,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朝阳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广大社区群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发掘和提升朝阳区的文化软实力,展现朝阳区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的文化魅力,9月14日由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指导,朝阳社区学院主办的“月圆中秋情暖朝阳”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在北京民俗博物馆盛大开幕。

活动伊始,首先由朝阳社区学院的白新睿副院长发表讲话,他表示,中华文化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朝阳社区学院扎根朝阳、服务居民,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就是以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以传统文化节日为线索,为广大居民带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娱乐活动。

随后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活动特别邀请到了朝阳社区学院太极拳、书法、国画、剪纸、吟诵等社团的代表们、民间艺人和朝阳各社区的居民代表,为现场观众共同带来了一场古风悠扬、意蕴十足的文艺汇演。

精彩的表演让社区居民切实地地感受到了中秋佳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社区学院社团代表们的表演以“团圆、感恩”为主题,用传统经典诵读、太极拳表演、国画、书法、古筝表演等精彩的节目为现场观众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活动现场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还有民俗讲座、有奖竞猜、互动体验活动等多种节日庆祝活动。

在民俗博物馆内设有传统拜月情景展示,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游玩,听老人们讲述中秋的那些故事;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兔爷儿”隆重“出山”,文、武兔爷儿活灵活现,孩子们抱着兔爷儿爱不释手;活动现场还特别安排了全家动手一起做环节,全家老少齐上阵,制作可爱甜美的小月饼,完成寓意丰厚的民间传统玩具。

现场还布置了数字国学体验机,让小朋友们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情境下,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与乐趣。

中秋佳节,一家人逛逛民俗馆,瞧瞧中秋礼,满载节日的礼物,乐享节日的喜庆。

此次活动由朝阳社区学院主办,得到了朝阳区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以及北京民俗博物馆鼎力协助。

活动通过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形式传达了节日的问候,表现了人们对于阖家团圆的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温馨而愉快的氛围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广大社区群众爱我中华与民族复兴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秋节的新闻稿3
央视中秋晚会的完美演出,除了光鲜的明星,还有很多幕后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者——大学生志愿者、坐在一角的消防员、水上舞台的.工作人员……正因为有他们的鼎力配合,才呈现给观众一台精彩纷呈的中秋晚会。

据记者了解,这次晚会中最小的伴舞群平均年龄只有7岁,正是他们一遍遍的磨合彩排、甘当“绿叶”,才营造出这么一台歌伴舞的精彩晚会。

今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上,零点开门纳福,一群可爱的孩子飞奔而入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在中秋晚会上,依然出现了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当鞠萍姐姐唱起《八月十五月儿圆》时,他们就围在她身边表演,这些孩子,都是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的成员。

这次为中秋晚会选出了16个年龄5岁到8岁半的孩子,他们是中秋晚会上年龄最小的演员群。

“11个女孩、5个男孩基本上都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

”领队老师严哲告诉记者。

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经验并不缺,有的孩子参加了今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演出。

8岁的秦子莟,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在大学南路小学上学,乖巧可爱的她,表演时就站在鞠萍的旁边。

“动作不难,最开心的是可以看到明星,我最喜欢TFBOYS。

”小姑娘笑着说。

这个只有两分多钟的节目,却让孩子们受了不少苦,一遍遍磨合、一遍遍修改,早睡早起的习惯也被打破。

“有时要排到晚上11点才结束。


20岁的刘华是陕师大舞蹈专业大三的学生,家在甘肃天水。

这次中秋节,她和同学们一共60人,留在大唐芙蓉园参加中秋晚会的演出。

“长这么大,第一次中秋节不在父母身边。

不过,他们很支持我。

我们参与三个环节,开场、大声唱和结尾。

”刘华也参与过今年央视春
晚西安分会场的演出,所以逐渐熟悉了整个排练的过程。

“整个舞蹈动作并不难,但就是要好几个团队在一起演出,要不停地磨合、不停地修改。

”为了有更好的演出效果,每一遍演出都要进行细节上的修改,“练得多了,有时候脑子都糊涂了。

”她和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不厌其烦地记修改的动作。

每个节目只有3到5分钟,但是台下的付出却是扎扎实实的。

提起这次演出机会,刘华觉得很开心、很幸运,不到一年就得到了两次重要的演出机会,“如果不是考到西安来上大学,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西安真是个福地。


中秋节的新闻稿4
一年之中最具团团圆圆吉祥意义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到来了,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感受节日的甜蜜,了解有关中秋意义和传统礼节,育新幼儿园开展了庆中秋系列活动。

活动中,老师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灯笼及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赏月亮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让小朋友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典故,知晓中秋节的许多趣事。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扎根于幼儿的心中,并传承下去。

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表现力,同伴间的友爱,分享的快乐,也懂得了中秋节的意义——团圆、关爱,更让孩子学会了分享,体验了民族节日中的乐趣。

中秋节的新闻稿5
记者昨日获悉,为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团市委决定,即日起至中秋节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品质西安集聚正能量。

活动将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经典诵读活动。

各区县团委将精心选择古今与中秋有关的名篇佳作,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题材,在全市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秋节经典诵读、中秋“咏月”诗文朗诵会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经
典诵读中了解中秋节日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引导他们珍惜亲情、热爱生活。

全市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还将以“互助友爱·共度中秋”为主题,以慰问、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营造快乐、温暖的节日氛围。

团市委要求,各级团组织要以中秋佳节为契机,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迎国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结合起来,大力营造“和谐、和睦、团圆、团聚”的节日氛围;开展以“感恩、团圆”为主题的中秋网上寄语活动,号召广大青少年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短信,写下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

中秋节的新闻稿6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皋兰路街道周家庄社区、耿家庄社区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居民们的生活,分别在辖区内举办了百家宴和书画展的活动。

先锋路街道幸福社区专门给辖区内孤寡老人赠送月饼。

周家庄社区的百家宴中,居民们端出一道拿手菜,空巢老人、困难居民,大家围坐一起互相品尝菜肴,促进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彼此感情。

耿家庄社区还举办以“墨香社区和谐生活”为主题的迎中秋活动。

邀请书法名家与社区书法爱好者欢聚一堂,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描绘美好愿景。

居民们纷纷表示社区举办多样活动,让老百姓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传统节日氛围。

中秋节的新闻稿7
7日,记者从大庆市委宣传部获悉,经中央电视台广泛遴选,20xx央视中秋晚会确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办。

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创办于1999年,十几年来一直受到全球华人的欢迎和世界媒体瞩目。

历届晚会都选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举办,大庆成为了东北三省首个举办央视中秋晚会的城市。

大庆市作为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因石油闻名海内外,被誉为
“共和国加油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大庆建设文化名城,相继成功举办了全国铁人三项赛、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名校龙舟赛等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世界级文体赛事活动。

据了解,20xx年央视中秋晚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之中,届时将为全球华人奉献一台承载黑龙江大庆元素的视觉盛宴。

第二篇:中秋节新闻稿
话中秋,思团圆总结
----临床15-7班团课总结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校园,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根据有关精神,在我
校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现就活动总结如下:学校通过收集地方中秋习俗、经典诵读、动手制做、板报宣传、中队主题会、中秋慰问、品月饼、赏圆月等丰富内容的形式多样活动方统文化的魅力。

一、帮助学生了解中秋传统文化。

1、学校通过布置学生自行了解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了解中秋节文化,了解本地中秋节的特色,为班级举行“中秋知识”主题班会做准备。

开展了“习俗调查”,“月饼调查”等活动,为在“中秋知识共享,传递中秋思念”主题班队会做准备,收到较好的成效
2、进行“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国旗下讲话。

利用升旗仪式活动进行主题讲话。

3、板报宣传,让学生多渠道了解中秋传统文化知识。

要让学生们了解节日的来由,还制作了一版专题板报;让学生在喜迎中秋的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节日文化。

二、帮助学生过好中秋节。

1、中秋节是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这情感的寄托节日,是一个以亲情为主干线的节日。

通过给学生布置“给长辈一片孝心、给亲人
一份关心”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给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问候。

学生们在家里做力所
式,让学生更易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过好中秋节,体会、感受中国传
能及的事、主动说感谢父母的话、练习给亲人发慰问短息、学习发节日祝贺电子邮件等形式,给家长带去了很多惊喜。

三、帮助学生体会、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开展经典诵读,感受经典文化。

部分学校开展讲民俗故事、经典诵读、演小品、唱中秋主题的歌曲等形式来释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我们学校开展“月到中秋分外圆”的诗歌朗诵与中秋传说、小故事的表演结合起来的主题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中秋节浓厚的兴趣。

通过挖掘中秋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而且能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医学系临床14-9班
团支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第三篇:关于中秋节新闻稿
关于中秋节新闻稿范文(精选13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新闻稿与我们不再陌生,新闻稿是客观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新闻之源,不是事实的新闻就不能被称之为新闻,也不能将事件的真相呈现给受众,毫无意义。

那么怎么去写新闻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秋节新闻稿范文(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新闻稿1
“每逢佳节倍思亲”,9月13日中秋前夕,渤海大学植物园内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中秋大团圆,世界一家亲”的中外师生共度中秋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布隆迪、匈牙利、马达加斯加、法国、巴基斯
坦、加纳等国的百余名留学生们与渤海大学师生欢聚一堂,共同体验“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情怀。

为体现“中秋团圆,世界一家”这一主题,国际交流学院的老师搜集整理了有关中秋佳节的故事,邀请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蔺心宇老师和知名书法家到现场传授技艺,并准备了独具中秋节日韵味的月饼、西式茶点、水果供大家品尝,以中西合璧的方式演绎出活动的主题,别具特色。

当天活动气氛热烈,外国留学生被中秋文化深深地吸引,讲述起各自家乡的风俗,孔子学院的奖学金获得者表演了富有非洲风情的民族舞蹈和中国功夫,布隆迪留学生带来了好听的传统说唱,韩国留学生表演了热情洋溢的劲歌热舞,有几位留学生“现学现卖”,和中国学生一起伴着古筝曲,唱起了刚学会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次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热情好客,让留学生感受了中秋节的热闹气氛和文化,也拉近了中外大学生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中秋节新闻稿2
昨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的博雅书院里,刚入校的新生虽没有家人陪伴左右,也没有佳肴齐备的饕餮盛宴,但却有着独属的中秋体验:师生齐聚一堂畅聊家乡美,猜灯谜赏花灯。

记者看到,现场还有同学们亲手准备的各式食品,有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家乡展示,融汇多民族多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舞蹈、乐器表演、说唱等丰富多彩的串场节目。

参加活动的新生们表示,和同学们一同分享家乡美,既让大家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也抒发了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一次远离家乡的中秋团圆日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和新同学也很快熟悉起来了。

”而与此同时,通过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对各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增进了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秋节新闻稿3
今天是中秋佳节,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多所高校采访发现,很多高校食堂今年继续面向学生推出自制月饼,其中最大的特色莫过于“校徽月饼”的创意。

多高校推“校徽月饼”
中秋节给学生发月饼是不少高校多年来的惯例。

今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校给学生发免费月饼,让学生们觉得贴心满满。

刚刚度过60周年校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则在发给每个同学的月饼包装上贴上校庆主题贴纸,充满学校特色。

除了常规月饼外,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给学生发放定制版校徽月饼,可谓创意十足。

北京化工大学今年首次将学校英文名称的缩写“BUCT”印在月饼上,该款月饼有蛋黄和豆沙两种口味,很受学生的欢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会则推出了印有校徽的五仁月饼,这些月饼除免费向同学们发放一部分外,也会以一块8-1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

该校学生会一位同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中午开售才10分钟左右,首批1000块月饼就被抢购一空,有同学甚至买了40块。

“校徽月饼”物美价廉受追捧
不少高校食堂在月饼制作上也玩起了“花样”。

中国人民大学东区食堂今年依旧推出了3斤重的印有人大校徽的超大号“大团圆”月饼,其中销量最高的是老少皆爱的蛋黄月饼,其次是经典的五仁月饼。

据了解,截至9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已制作了约50000块月饼,一天平均卖出4000块月饼,且各种口味都能当日售罄。

为此,7位月饼师傅组成的团队每晚开始准备制作供第二天销售的月饼,加班到夜里12点都是家常便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后勤食堂自制的“经贸饼”也供不应求。

今年的“经贸饼”有五仁、抹茶、豆沙、莲蓉、木糖醇五仁五种馅,一块的售价是9元,12块装的礼盒也只要120元,因此很多师生一买就是好几盒。

“我妈每年都让我买几盒送亲戚朋友,说比市面上的好吃。

”该校一名大三女生说。

“校徽月饼”成学校中秋活动主角
今年,北京师范大学除推出十余种口味的“校徽月饼”外,校官方微信还配合推出了“征中秋祝福送月饼”的活动,同学们可在征集活动中留下对中秋的美好愿景,留言入选的粉丝,将会获赠“校徽月
饼”。

学校工作人员表示,截至昨天,食堂已制作了8000个月饼,官微的粉丝祝福数已经上百条。

中秋节新闻稿4
中秋节虽然是华人的传统节日,但也越来越多地被外国人接受。

在海外有不少关于中秋节的活动和晚会,往往皆由中国留学生或华侨华人发起举办。

王玺燊前几天刚与中国留学生同伴去到海边游玩。

这是由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举办的中秋系列活动之一。

王玺燊也是该学联会的成员。

由于正值期中假期,联谊会借此机会组织留学生到海边出游。

烧烤、做饭、唱歌、看星星……在几天的集体生活中,大家增进了了解。

“参加这样的活动,最大的感受就是找到了‘组织’,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我能明显感觉到大家现在见面更亲近了。


“过去在国外过节总会觉得很孤单,但是现在不会了。

”王玺燊说。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还在中秋节组织中国留学生聚餐、包饺子和做月饼。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让远离家乡的海外学子能相互为伴。

除此之外,他们计划于9月30日晚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戏院举办主题为“思乡月,中华情”的双节晚会,让留澳学子一同欢庆中秋、喜迎国庆。

据王玺燊介绍,中秋后、国庆前的晚会是该学联会的传统,已经举办了近10年。

“晚会主要面向中国留学生和当地的华侨华人。

20xx 年时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当时的中国驻澳大使。

澳大利亚总理也给我们发来了贺信。

”他说。

赵文瑞所参加的中秋节晚会也是他们学校国际学生社团一年一度的传统晚会。

晚会由中国留学生主办,整个社团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晚会是联欢会的形式,还包括传统的猜灯谜、发月饼等活动。

每年都会有许多人参加,虽然中国学生占多数,但外国学生也不少。

”赵文瑞介绍,晚会是双语主持,还有一个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节日由来的环节。

中秋节新闻稿5
中秋节来临之际,为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度过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中秋节,汉阴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秋节庆祝活动。

汉阴县漩涡初级中学在午餐时间为每位学生送上了中秋礼物——月饼、苹果,使所有学生在大团圆的校园里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

同时,各班均召开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情暖留守学生”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导学生在中秋节日里为亲人送上问候与祝福。

汉阴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讲故事、画月亮、做月饼、唱儿歌、分享月饼等系列中秋主题教育。

午点时幼儿园为每位幼儿准备了各种口味的月饼供幼儿分享品尝,中班孩子认真学唱”爷爷教我打月饼”传统老歌,大班幼儿动手画月饼,孩子们还在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各种五彩的胶泥制作月制作出了一个个造型优美的月饼。

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制作月饼的快乐,而且充分的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

汉阴县汉阳镇中心小学开展了系列中秋节传统文化主题教育。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各班开展了“喜迎中秋”的主题班会、贺卡制作和绘画比赛。

让学生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感受中秋团圆的氛围。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学校还为留守儿童送上学习用品,并组织留守儿童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通电话,充分让留守孩子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快乐。

班会课上,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秋主题班队活动。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认同和喜爱,弘扬了民族文化。

汉阴县漩涡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庆中秋,迎国庆”诗歌朗诵会。

60余名教职工以诗歌朗诵的方式喜迎中秋、国庆佳节,在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爱国热情。

随着“彩云追月”的音乐响起,一首《中秋赋》拉开诗歌朗诵会的序幕,《鲜红的党旗永不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祖国颂》、《中秋吟》等一首首诗歌在朗诵者的演绎下或温润如玉,或情深意切,或激情澎湃,或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