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时作业
1.(x-t图线)(2017·山东淄博一模)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
A.乙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B.t1时刻甲车在乙车之前
C.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
D.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速度先减为零,再反向加速运动,在t1时刻和t2时刻两车相遇,选项A、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位移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选项C错误,D正确。
2.(v-t图象)(2017·湖北襄阳调研)右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物体在4 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4 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4 s内位移为0,而通过的路程为4 m
v-t图象中,速度v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结合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减小为零后将反向运动,选项A错误;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由图象可知物体在t=4 s时位移为零,表示物体回到出发点,选项B错误;v-t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值,而初速度为负值,故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物体在前2 s的路程为2 m,在后2 s的路程也为
2 m,故在4 s内的路程为4 m,选项D正确。
3.(a-t图象)(2017·湖北武汉调研)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导学号06400096〛
0~1 s内,a1=1 m/s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 s末时速度v1=a1t=1 m/s,在1~2 s内,a2=-1 m/s2,物体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 s末时速度v2=v1+a2t=0,2~3 s内重复0~1 s 内运动情况,3~4 s内重复1~2 s内运动情况,选项C正确。
4.(x-t2图象)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二次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A.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为2 m
C.第2 s内的位移是2 m
D.物体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x和时间二次方t2的关系图象得出位移时间关系式为x=t2,
所以a=1 m/s2,解得a=2 m/s2,故A错误;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Δx=aT2=2×1 m=2 m,故B正确;第2 s内的位移等于2 s内的位移减去第一秒的位移,即x2=(22-12)m=3 m,故C错误;同理求得物体第3 s内的
位移x3=(32-22) m=5 m,平均速度m/s=5 m/s,故D错误。
故选B。
5.(x-t图线和v-t图线)如图甲、乙所示为某物体在0~t1时间内运动的x-t图线和v-t图线,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
A.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图甲中时刻,图线的斜率为
D.x1-x0>t1
x-t和v-t图象易知物体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
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B
错误。
根据题图乙可知,在时刻,物体的速度为,而位移图象的斜率
表示速度,由此可知,题图甲中时刻,图线的斜率为,选项C正确。
根据题图甲可知物体是从坐标x0位置出发沿x轴运动,t1时刻运动到x1
位置,位移为x=x1-x0,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位移x=,即x1-x0=,选项D错误。
6.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该质点的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B.t=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a
C.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
D.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
x=v0t+At2得=v0+At,根据
数学知识可得A=-,得加速度为A=-,加速度大小为,初速度为v0=a,故A、B正确;从t=0到t=b,这段时间物体的位移为x=v0t+At2=ab-×b2=0,平均速度为零,故C正确;因为从t=0到t=b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即质点做往返运动,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整
个过程中的路程为t=0到t=中位移大小的2倍,所以s=2,D错误。
8.(竖直上抛运动)(2018·河南新乡月考)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一物体,从拋出至回到拋出点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A.0.5t
B.0.4t
C.0.3t
D.0.2t〚导学号06400093〛
0.5t,故高度为h=gt2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0.5h过程,有
联立解得t1=t
故第二次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t'=t-2t1=t-t≈0.3t。
故选C。
能力提升组
9.(2017·安徽合肥模拟)“歼-15”战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多用途舰载歼击机,短距起飞能力强大。
若“歼-15”战机正常起飞过程中加速度为a,由静止开始经s距离就达到起飞速度腾空而起。
已知“辽宁舰”起飞甲板长为L(L<s),且起飞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现有两种方法助其正常起飞,方法一:在航空母舰静止的情况下,用弹射系统给飞机以一定的初速度;方法二:起飞前先让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
求:
(1)方法一情况下弹射系统使飞机具有的最小初速度v1;
(2)方法二情况下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v2。
(2)
设飞机起飞速度为v,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公式可得
v2=2as
v2-=2aL
联立解得v1=。
(2)设飞机起飞过程所用时间为t,则t=
飞机位移x1=
航空母舰位移x2=v2t
又x1-x2=L
联立解得v 2=。
10.如图所示,木杆长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 m,g取10 m/s2,求:
(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是多少?
(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是多少?
-) s(2)() s
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下A=s=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s=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t 1==(2-) s。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s=s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
s=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t上B-t下A=() s。
〚导学号064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