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人:莫红阳
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选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岑寂 得渔忘筌 尽牍(doù) 茕茕孑立(qióng)C.踯躅 材高八斗 恁地(rèn)
逸兴遄飞(chuán)
D. 援例 深恶痛绝 赍发(jī) 咬文嚼字(jiáo)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大大刺激了农村百姓消费的增长,这使原来趋于滞销的家用电器一下子成了百姓炙手可热的商品。
B.今年3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宣布成立。
这个新智库成立之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方兴未艾,不明朗的形势和前景使国家宏观决策面临严峻挑战。
C.海峡两岸“大三通”已经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为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了便利,从而也宣告此前实施的春节包机寿终正寝。
D.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亚,人们更是载歌载舞,额手称庆。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
B.中国古代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重故事,重描写,与西方小说和现代某些中国小说重心理刻画不同。
C.从性格、行为上讲,别里科夫封闭、怀旧、胆小、多疑,但他又无时无刻极力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
D.《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 曹植《美女篇》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从经济总量来看,不丹和中国的差距巨大;但从人均GDP来看,两国的差距就很小了。
B.不丹人口少,国土面积小,且是多山国家,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似乎很难和“幸福”联系到一起。
C.不丹人奉行的国民幸福总值(GNH)的理念不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D.不丹的水电工程不仅没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提供了全国财政收入的40%。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丹鲜有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不丹免费教育非常成功。
B.GNH理念认为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C.文中说不丹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72%是为了强调不丹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不丹虽然多数农业人口基本处于温饱水平,但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拥有一种“只为需要,不为炫耀”的心境。
由此可见,不丹人民真正生活在 “香格里拉”。
7.从文中来看,不丹人幸福观给启示?(5分)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D.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3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湖北茶盗入境,他没有急攻就令其大部自行散去;对没有散去的茶盗,他虽派兵进攻仍给其留有后路,将其击溃后,也只诛杀首恶。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建康发生水旱灾害,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又多方征集粮食,确保粮价平稳,使全境百姓没有因灾流离失所的。
C.刘珙忧劳国事。
因病请求退休后后,他仍向朝廷推荐任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在写给张拭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他们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去世,刘珙时年五十多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无论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3分)
②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4分)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
(3分)
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瓮 以 沃 焦 釜
《容斋随笔》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龛山凯歌[注] 徐 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
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陶潜)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3)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母 亲/莫言
?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
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第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
(不超过40字)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下面对“利息”的定义是以债权人为主体的。
请根据这一定义,以债务人为主体给“利息”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4分)
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货币持有者(债权人)除收回到期货款外另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取得的收入。
20.请将下面几个短句整合为一个长句,可根据需要删减个别词语。
(4分)
①一个先驱者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②这位先驱者的名字被刻入了石头。
③这块石头被人们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
(4分)
21.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志,并阐述其寓意。
(6分)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分)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感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