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伤寒】
1、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2、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用法】
1、身体上部问题,比如眼睛流血、耳朵流血、胃的问题,像泡茶一样的喝,取其气也;
2、身体下部的问题,比如痔疮出血,要煮,使药力向下走。
【组成】
黄连大黄
【时机】
1、会用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舌苔一定是黄的,心下痞是热痞,上焦的脉很数,反过来说,摸到病人的脉很数,就知道病人里发炎了。
【应用集锦】
1、临床上五官、眼睛、鼻子、牙齿等莫名其妙出血,都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将热降下来。
煮过的不行---就往下走了;
2、大黄黄连泻心汤不仅治吐血、衄血。
凡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者,大黄黄连泻心汤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
从高压的深海里面出来的都可以用。
3、跌打损伤,昏眩不醒人事,及血出不己者,大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患金疮者,惟用此汤可治。
刀伤的大多用外敷,平常做外用的时候三黄里面加些细红砂糖。
砂糖粘可以去湿,所以砂糖可以预防化
脓;
4、大黄黄连打作粉剂去热,加上白术去湿、没药、乳香收敛伤口排脓、三七化脓、活血化淤,作为伤科的外用药;
5、大黄黄连泻心汤可用于瘫痫,惊痫,又解河豚之毒。
6、巩膜充血疼痛,多为巩膜炎。
巩膜色白属肺,充血为火热之邪,巩膜充血为肺经有热。
若脉见关上浮者,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心胃之火热,火热得清,其症自愈。
【比较集锦】
1、(1)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汤。
误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
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心烦干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
若有是证,胁下无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2)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表解已,乃可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
若有痞者,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小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也。
2、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奈。
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
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汤;其剧者,大陷胸汤,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3、附子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有相同的症候,但是表虚、流汗不止。
4、(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3-->1,顿服之。
应用:气血有热,故有吐血、衄血等证。
或有下血便血等证,或有狂乱证,此皆由心气不定所致。
或血气上冲而眼目红赤生翳,或头
项肿热,口舌热,疮疔痈疖热痛,气凌,积聚之心悸惊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逆,面赤等。
或小儿丹毒,一切积热,血热,血气上冲而心烦悸,天行下痢脓血等,总之,以心下痞,心中烦悸不定为依据。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醉汤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