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 司马炎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太宗
2、隋朝一位余杭的先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有()
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③②
D. ①③④
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这一光芒不包
括()
A. 统一了全国
B. 开凿了灵渠
C. 创立了科举制
D. 开通了大运河
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
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
A. 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C. 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5、《旧唐书•魏征传》载: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A. 重视发展生产
B. 虚心纳谏
C. 注意任用贤才
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6、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重用酷吏,滥杀无辜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7、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都江堰
B. 耧车
C.曲辕犁
D. 地动仪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
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9、据史料记载: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其中
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

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是()
A. 宦官专权
B. 外重内轻
C. 藩镇割据
D. 外戚乱政
1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
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1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走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
破坏的悲怆情怀。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 书圣
C. 诗圣
D. 诗史
13、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14、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个政权是()
①后梁②后蜀③后唐④后晋⑤南唐⑥吴越⑦后汉⑧后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⑦⑧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⑤⑦⑧
15、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里的“故都”指的是()
A. 临安(今浙江杭州)
B. 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
C. 南京(今河南商丘)
D. 东京(今河南开封)
1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
明()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7、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匈奴是指()
A. 匈奴贵族
B. 契丹贵族
C. 党项贵族
D. 女真贵族
1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
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19、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的特征是()
宋代针铺商标北宋“交子”《清明上河图》局部南宋海船
A. 政权并立
B. 艺术精湛
C. 民族融合
D. 商业繁荣
20、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C.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
D. 赋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地方支配
21、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
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 海外贸易发达
B. 手工业兴旺
C. 农业繁荣
D. 文化昌盛
22、《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
壮阔的生活画卷。

小说中所述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国家分裂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3、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2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25、与右图人物(忽必烈)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从此归属中央管辖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
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的哪一史实能体现唐朝的这一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与外国之间文明交流的哪两种方式?请举出两个“这样一群人”的相关史实。

(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专门机构”的名称和设置“专门机构”的好处。

(2分)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宋时期对外开放的好处。

(1分)
27、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 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有什么新发展?(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辅佐唐太宗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的两个宰相?(3分)
(3)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3分)
(4)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当时的“腹里”直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七历期中答案
参考答案:
1~5BCBCB 6~10DCBBD 11~15CDBBD 16~20DDCDD
21~25ACBAA
26
(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吐蕃.(2分)
(2)西藏;宣政院.(2分)
(3)方式:引进来、走出去;相关史实:①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6分)
(4)市舶司。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分)
(5)能够互通有无,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道理及可给分)(1分)
27
(1)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2分)
(2)减少劳役赋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3分)
(3)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3分)
(4)行省制度;元朝;中书省;行省是现在省级行政机构的雏形.(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