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学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事依依》学案1
课前自学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ángyáng()浩miǎo()雕lòu() juān()刻
慷kǎi()眼花liáo()乱心旷神yí()zhūnzhūn()教导
2、成语填空。

走()无路美不()收
()雀无声()瓜烂熟
3、选词填空。

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天,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_____(沉醉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_____(沉醉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绪郁郁。

③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视凝注)在眼睛里。

④有时_____(凝视凝注)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4、补充完整诗句。

①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请说说当时老
师被什么感动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读准、理解、运用下列词语: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徜徉浩
淼津津有味素娥婵娟骚人雕镂油然而生镌刻谆谆心旷神怡悲歌
2.领会课文内容。

领悟作者对少时观画、读书、听课、登楼所倾注的情感。

3.掌握文中引用诗句的基本意思。

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的文采。

4、感悟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

1929年2月出生。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

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

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

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2. 写作背景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3.积累《千家诗》中歌咏祖国的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其他精妙词语
三.学习内容
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哪位同学知道“依依”是什么意思?
2、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3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4、“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5、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
四、品味鉴赏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

美在哪里:形美、神美。

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

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
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五. 学习小结
这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少年时代从读好书中获益匪浅,也了解了别的同学读过哪些好书还计划读什么样的书,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启发。

回去后请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读书计划,以便自己有更丰厚的收获,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六.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浩淼()如晦()雕镂()镌()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装满婵娟()
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
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3.文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
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D.听老师的话,一生都会受用不尽。

4.阅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两节文字,回答问题。

(1)第1段的概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2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文中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等诗句,是为了具体解说“________________”;而引用“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等语则是为了具体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生字词 (注音,改错别字)
水泊()停泊()浩淼()涟漪()徜徉()水浒()
歌咏()重读()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尤新雄伟险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串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眼花瞭乱
心旷神怡由然而生滚瓜烂熟鸦鹊无声谆谆教导
二.问答
1.作者记叙了哪几件往事?
2.作者的读书应给你哪些借鉴?
3.怎样理解课文中老师“谆谆教导”这番话?
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采的诗句,试将下列诗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五月榴花照眼明
D、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E、绿树阴浓夏日长
F、梅花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G、春城无处不飞花
H、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I、千山鸟飞绝,万惊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J、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K、天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L、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M、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N、.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春:夏:秋:冬:
写几句你知道的写春天的诗句:
格言警句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于漪
答案1明确: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②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看图画时,犹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二、读书犹其是读《千家诗》让我享受自然美。

三、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读书。

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美丽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4培养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实,无论是看画、读诗还是听课,都是在受着美的熏陶和体悟高尚的情感,这会使作者一生受用不尽。

达标检测
3.A
4.(1)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比喻;(2)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