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检测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2018届高三复习检测卷(三)
文综历史分卷
分卷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
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
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
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
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
绰号。
这段材料说明()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C.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D.雅典是法治国家
2.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了一则公告:“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
从事生产自力更生。
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
因饲养员已全部取
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
”晋察
冀边区政府的“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
A.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精简机关人员,扩充边区军队
D.发扬民主作风,反对官僚主义
3.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
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根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
A.造纸业B.火柴业C.榨油业D.纺织业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80年代初开始,到如今发展到了攻坚阶段。
以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先锋B.提高社会生产力是目标
C.实质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以市场调节取代政府干预
7.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8.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
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11.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
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
12.《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分卷II
二、必考题部分(共2小题,共37分)
13.(14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
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
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
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
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
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
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
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14.(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
天的、非人间的、非可灭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
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
材料二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
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
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三圣母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论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彼特拉克什么样的思想?
(3)据材料三你得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三、选做题部分(共3小题,考生任意选择一题作答即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
……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我们决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力量在海面上战斗!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投降!——丘吉尔首相对下院发表的演讲词
材料二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丘吉尔1940年6月4日给议会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撤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英国对德国的态度有何转变?
(2)如何理解“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举例说明。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2018届高三复习检测卷(三)
文综历史分卷
1.【答案】C
【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审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说明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正确;雅典是古代奴隶社会,不是法治国家,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1946年是关键信息,阶级矛盾重新成为主要矛盾,走群众路线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结束,边区经济困难已经度过,故B项错误;公告没有显示精简机关人员,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公马制度”改革,非发扬民主作风,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以天朝上国自居,主要是统治者的行为,其不能作为百姓不能产生国家认同的原因,故A项错误;天高皇帝远的心态主要导致百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明哲保身是种政治态度而不是没有产生国家认同的原因,故B项错误;由于古代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统治者将国家看成是皇帝一个人的国家,所以百姓不能产生国家认同,故C项正确;人们不能产生国家认同是历史由来已久的事情,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相关而不仅仅是晚清时期列强的侵略,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百姓不是封君的属民,但仍是皇帝的属民,实质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错误;制度法令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能体现“公天下”,故C项错误;郡县制下皇帝根据才干政策任免官吏,官吏不是依靠世袭取得,从而体现了“公天下”,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史实,空白处厂矿数量最多,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其中纺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故空白处是纺织业,故D项正确;A、B、C项也是轻工业,但不是发展最快的,故A、B、C三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故A项错误;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属于改革的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故C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的作用,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注意读图分析,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官僚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所以选B,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世纪末,排除A;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
8.【答案】C
【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传统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是衰退,而是进步的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的信息说明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户数增多,从而说明农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主要理论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项正确。
B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10.【答案】A
【解析】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庄子》是庄子的著
作,属于道教,故B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C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
12.【答案】A
【解析】题干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动使得士阶层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B项错误;统治者招贤纳士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D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排除。
13.【答案】(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从名称、样式、重量等角度解答。
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币制统一、范式固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14.【答案】(1)承认上帝的同时,认为人是最伟大的被造物,应该居于宇宙的中心。
他承认上帝创造人,但同时又强调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形象,因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可以经过努力变得与上帝一样神圣。
(2)彼特拉克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3)左边的圣母像头上带着光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说明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摧残;右边的圣母像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体现出人性的自然流露。
(4)①以人为中心,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
②批判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③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④提倡新的文学艺术及其表现形式。
⑤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反对消极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解析】
15.【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否定。
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二中的有关内容归纳概括,从材料一中的“国以富强”和材料二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等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第(2)问要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进行总结,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主要标准即生产力的标准。
16.【答案】(1)敦刻尔克大撤退。
放弃绥靖政策。
(2)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在1940年7月的不列颠之战中,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其中敦刻尔克撤回的远征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解析】解答材料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抓住题眼。
本材料中的题眼是“撤退”“丘吉尔”“1940年”。
第(1)问结合材料“我们决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判断是丘吉尔的抵抗政策。
第(2)问回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
17.【答案】(1)讨论物质与意识(精神)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着理念(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土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2)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决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是他的名言。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概括回答;第(2)问应围绕“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分析思考。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