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1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1例
摘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

用药前,需必须综合
衡量用药的得益与风险;用药中,需告知患者密切关注自身药物反应,特别皮肤
系统;用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以防诱发癫痫。

【关键词】拉莫三嗪药物性多形红斑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04-01
One case of sever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caused by lamotrigine
Rong Yuyi(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City,Guangdong Zhuhai,51902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s one case of sever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caused by lamotrigine. Benefit and risks must be integrated before treatment; Patients should be inform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rug reactions, particularly skin syste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pilepsy, patients used corticosteroids need to b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state.
【key words】lamotrigin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一、病例
患者,男,29岁。

因1天前手、足掌侧出现大量红斑,肿痛明显,影响行走
及手部运动。

自诉2年前在外院诊断为“癫痫”,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1.0g×bid,
维生素B6片”维持治疗,症状控制不佳。

1月前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增用“氯硝西泮片1mg×qn”,20天前自行增服“拉莫三嗪片50mg×bid”后,癫痫未再发作。

患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既往食物、药物过敏史。

门诊以“药物性多形红斑;癫痫”收入院。

患者,T38.3℃,面部红肿,全身泛发类圆性红斑,部分中央有暗红色斑丘疹,呈靶形损害,皮疹一面部、前胸及手足掌侧为重,皮温较高。

手足掌侧肿胀,压
痛(+)。

口腔及外阴粘膜未见皮疹。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3.5G/L,EO:0.04G/L;空腹血糖
GLU7.65mmol/L;肝功:ALT 89U/L;C反应蛋白:CRP 35.5mg/L。

乙肝两对半:HBeAb(+);肾功、血沉、大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窦
性心动过缓;胸部正位片:心肺隔未见明显异常。

医师考虑为“拉莫三嗪”导致多形红斑过敏性反应。

住院期间给予“丙戊酸钠缓
释片1.0g/次,bid,托吡酯片50mg/次,bid”抗癫痫治疗;给予”阿奇霉素0.5g/天,qd”预防感染;给予静滴甲泼尼龙120mg/天起始剂量逐步递减至60mg/天,连续
进行25天抗过敏治疗,患者手足疼痛持续减轻。

出院时,患者全身未见新发的
皮损,原有皮疹基本消退。

二、分析
作为新型广谱抗癫痫药,拉莫三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

其抗癫痫机制为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稳定细胞膜,抑制异常脑电波的传导[1]。

由于目前国内拉
莫三嗪的用药量正处于上升通道,并且属于长期用药品种,其用药安全性备受关注。

由于拉莫三嗪相关的皮肤反应常在用药开始后的2~8周内发生[2],故本案
例中使用拉莫三嗪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合理的时间关系,且该不良反应排除原患
疾病及其他治疗的影响,故考虑患者不良反应为拉莫三嗪所致。

多形红斑实质为超敏反应,但具体过程仍不是十分清楚。

目前多认为,多形
红斑与药物自身理化性质、特定人群携带的HLA-B*1502基因相关[3]。

常见可引
起多形红斑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庆大霉素等。

根据拉莫三嗪相关性皮疹的发生特点,临床使用拉莫三嗪过程中应注意:
用药前,临床医师在选用拉莫三嗪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由于本药可
引起严重的、致命的皮肤反应,对于涉及高危过敏因素的人群,如:儿科患者、
存在多种药物联用的情况、肝肾功能不全或过敏体质患者,必须综合衡量用药的
得益与风险。

用药中,由于拉莫三嗪导致皮肤反应可在用药开始后的2~8周内发生,本案例中患者在服用拉莫三嗪20天后出现药物性多形红斑。

并且,据报道拉莫三嗪
可导致致命的皮肤反应[2],因此用药前务必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必须密切关注皮
肤等系统的反应,在皮肤反应最初的体征出现,而未能发现其他的病因时即应停
药[4],并及时就诊。

用药后,拉莫三嗪导致的皮肤及软组织系统不良反应,选用糖皮质激素对症
治疗,既可实现抗炎抗过敏的治疗目标,又可达到对抗该药引起发热的作用,但
是拉莫三嗪不良反应转归时间较长,本案例连续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25天,而
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精神失常和癫痫[5],因此,临床医师在停用拉莫三
嗪而改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此外,由于患者皮
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细菌极易自皮损处入侵,故常认为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宋唤春. 拉莫三嗪在癫痫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2):967-96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6-47
[3]万宏程,陈凯.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J].2011,10(6):401-403
[4]《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8-69
[5]中华医学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