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产科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无创通气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产科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无创通气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在病理产科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自2009~2014年期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0例妇产科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重症监护和综合支持治疗,并于进入ICU后开始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各项生命体征及PaO2/FiO2的变化,记录第2、6、12、24和48小时的患者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动脉氧气压力(PaO2)和吸入氧气分率(FiO2)。

结果:50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中,48例成功,有效率为96%;1例患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改为有创通气进行治疗。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病理产科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高了围产期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标签:病理产科;急性肺损伤;无创通气
当机体遭受到严重性感染、重大手术、创伤或休克后经常会出现急性肺损伤。

围产期的孕产妇是急性肺感染的高发人群,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产后休克,宫内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等,急性肺损伤由于具有发病急,治疗难度大,死亡率较高等特点而成为了广大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

对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机械通气是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有创通气方法由于压力过高容易造成孕产妇发生气压伤和容量损伤,在临床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弊端。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急性肺损伤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本研究将我院在2009-2014年期间收治的病理产科并发急性肺损伤的50例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到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现将研究的内容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09~2014年期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0例妇产科危重病人,患者年龄为20~41岁,平均年龄为(27.2±3.6)岁。

50例患者中包括23例初产妇,32例经产妇;9例孕周为30—37周,41例孕周为37周以上。

其中病例种类及例数详见表1。

所有患者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2/FiO2)符合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1]。

所有50例患者病例均为产科进行首诊,ICU会诊后转入。

1.2方法及仪器设备
患者依据病理产科并发急性肺感染的抢救准则入住ICU,其中包括急诊剖腹产终止妊娠后转入的27例产妇,对所有孕产妇给以重症监护和综合支持治疗,并于进入ICU(6.91±3.35)小时开始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密切监测患
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各项生命体征及PaO2/FiO2的变化,记录第2、6、12、24和48小时的患者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动脉氧气压力(PaO2)和吸入氧气分率(FiO2)[2]。

呼吸机采用自主或定时的通气模式,备用频率的参数设置为每分钟12—18次,吸氧浓度为0.4—0.6,缓慢调节吸气末气道的正压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分别为5—18cmH2O和3-15cmH2O,病情得到改善后转换通气模式为持续的气道正压。

2研究结果
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见表2。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患者开始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小时后,有46例患者的呼吸困难感明显减轻,25例心率开始减慢,PaO2和PaO2/FiO2缓慢上升;6小时后仍有44例患者的症状在持续改善,29例患者的呼吸频率趋于正常,心率减慢,PaO2和PaO2/FiO2开始显著提高;12小时后4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下降;使用24小时后44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38例患者的PaO2/FiO2在正常水平保持稳定;48h后有37例患者各项监测指标均接近正常状态。

治疗进行到(60.7±4.23)天,有48例患者撤离无创正压通气设备。

2例患者中转为有创通气治疗,8天后成功脱机。

通过数据可以得到,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有效率高达96%(48/50),无任何患者出现死亡。

3讨论
急性肺损伤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病理过程,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包括呼吸窘迫,PaO2/FiO2低于300mmHg等。

对急性肺损伤进行及时的诊疗是为了防止其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一步转化,治疗越及时转化的风险就越低,但是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有创的机械通气,因而错过了最佳时机。

无创正压通气利用高压室肺泡扩张,改善氧气交换情况,保证足够的氧合。

同时该治疗措施还具有损伤小,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有效减少了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会出现的相关性肺损伤、肺炎等并发症,提高了病理产科的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患者的ICU 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经济负担[3]。

本组病例对各种产科危重症后并发急性肺损伤进行了早期的诊断,并及时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PaO2/FiO2显著升高,有效地控制了其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转化,抢救成功率高达96%(48/50).因此对病理产科病人并发急性肺损伤行无创正压通气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
[2]Curran CA.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J].J Pefinat Neonatal Nurse.2002;15(4):37-55.
[3]周发春.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1):114—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