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三政治复习训练第十五章第五课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复习训练(生活与哲学)
第十五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产物②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局面,把节约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据此回答3~4题。

3.“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观点的提出表明
A.节能习惯是一种新能源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4.把节约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意味着A.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C.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物质D.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5.“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6.“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要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影响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精神力量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
7.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元素后的20多种元素都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经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

此句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9.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对于当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道:“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油粮翻番,猪羊满圈。

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

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了在当官。

”这种浮夸风
①没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表明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杜牧在《江南春》中写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杨慎的观点
A.强调文学创作要尊重创作的客观规律
B.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C.没有看到艺术想象并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D.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中国人常见的问候语是“吃了吗”、“干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对自身隐私权的重视,人们的问候语逐渐变成了“忙呢”、“你好”、“发财了吗”等。

可见
A.先前问候语是主观与客观背离,是错误的
B.问候语变化体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问候语变化表明社会状况随思想观念的进步而变化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有人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取决于态度。

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评析“态度决定一切”这一命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C
6.B
7.D
8.B
9.D 10.B 11.B 12.D
二、非选择题
13.(1)①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通过向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宣传教育,可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能够有效地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力量源泉,推动社会发展。

(2)“态度”属于意识的范畴。

“态度决定一切”这一命题强调了精神(意识)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正确的意识促进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命题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最终必然陷入主观唯心主义。

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还要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

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也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