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大社会学考研理论部分真题试题参考答案
2015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0-2014)(共15套)
![2015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0-2014)(共15套)](https://img.taocdn.com/s3/m/8860482caaea998fcc220ecf.png)
2015年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社会学理论试题(2000-2014)目录2000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2001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3)2002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4)2003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5)200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6)2005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7)2006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8)200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9)2008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0)2009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1)2010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2)2011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3)2012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4)2013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5)201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6)2000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2、"白领阶层”3、社会结构4、模式变项5、功能替代6、后工业社会二、问答题1、简述卢曼有关社会分化的观点2、试比较科塞与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的异同3、简要评价布劳的交换理论4、如何理解哈贝马斯所谓"系统对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5、评价越轨的社会功能6、试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正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7、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01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资本2、社会吸引3、有机团结4、区隔分化5、结构限制6、失范二、问答题1、试论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之间的联系。
2、试用交换理论说明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试论述米尔斯有关社会学想象力的观点4、试论述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5、试论述聚合行为的有关理论6、试论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内涵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有哪些变化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一、简述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2、简述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3、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理论来源4、简述布尔迪厄德“文化资本”理论二、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论述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社会观2、论述宏观社会学理论和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区别3、社会学的中国化应该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教训?一、名词解释1、社会2、差序格局3、社会控制4、社会事实5、突生性质6、敏感化概念二、简答题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简述当前我国家庭功能及其变化趋势。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汇总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fd504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e.png)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汇总2010年南京大学 331社会工作原理社工的构成要素简答题社工功能(联系我国社会工作联系实际)论述题转型期社工模式特点简答题价值观对社工的意义论述题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简答题社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此题为论述题)小组工作三模式内容简答社会行政的功能(督导激励)简答题2010年南京大学 437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2.基线测量3.预估4.社会救助5.社区照顾6.学校社会工作二.简答1.优势视角2.通用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及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3.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接案阶段怎样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三.论述1.什么是直接介入策略?直接介入有哪些具体行动策略2.爱登选择模式四.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分析,总共50分)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原理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什么是社会工作2、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3、慈善组织会社及其基本工作方法4、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特点5、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6、社会福利的模式和类型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社会工作的功能2、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守则3、联系实际简述社会工作的角色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工作实务2、改变媒介系统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4、直接介入5、反移情6、结案二、简答(共70分)1、儿童的需要(10分)2、老人社区照顾的内容(10分)3、社会救助中的叠加式救助和嵌入式救助(15分)4、如何开展家庭治疗服务(15分)5、举例说明如何处理居委会与NGO组织的关系(20分)三、方案设计题(50分)农民工子女问题2012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原理一、简答1、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2、社会工作实务的属性3、简述《伊丽莎白济贫法》4、简述社会福利的多元性5、简述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6、简述个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二、论述1、女性主义理论2、试用相关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分析青少年问题及对策3、论述小组工作模式2012年南京大学 437 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1、潜在服务对象2、社会工作者的沟通3、社会历史报告4、危机介入5、内外影响力范式6、医务社会工作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通用模式特点2、如何分析社区需要3、社工实务中如何使用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4、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异同5、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三、操作题培养儿童抗逆力的策略有哪些内容?请以在某个城市小学学习的流浪儿童为对象,设计一个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包括需要分析到服务评估等系列内容。
2014年考研南开大学哲学真题(回忆版)
![2014年考研南开大学哲学真题(回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0cd7631711cc7931b71631.png)
2014年考研南开大学哲学真题(回忆版)
马哲
一、概念解释(6个*10分)
1、物质
2、绝对真理相对真理
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4、意识形态
5、异化劳动
6、辨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
二、论述题(4选三30分一个)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3、马克思是怎样在批判旧哲学基础上创立新哲学的
4、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中国哲学
一、简答(15分一个)
1、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荀子“虚壹而静”
3、王弼“得意忘言”
4、王阳明“知行合一”
5、张之洞“中体西用”
二、论述(4选三25分一个)
1、韩非历史进化论的理论意义
2、慧能“无住生心”
3、朱熹“理在气先”
4、梁启超“新民说”评述。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整合10-15)[合集]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整合10-15)[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9bd8f07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4.png)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整合10-15)[合集]第一篇: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整合10-15)2010年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真题(前辈回忆版)实务题(参考书《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2.基线测量3.预估4.社会救助5.社区照顾6.学校社会工作二.简答 1.优势视角2.通用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及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3.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接案阶段怎样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三.论述1.什么是直接介入策略?直接介入有哪些具体行动策略2.爱登选择模式四.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分析,总共50分)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考题(参考书《社会工作概论》)一简答题(每个十分,共六题)1简述社工的构成要素p14 2简述转型期社工模式特点?3简述什么是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 4简述社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第五章5简述小组工作三模式内容?(其它另外社区和个案的模式内容也要关注)第七章6简述社会行政的功能?(督导激励)第九章二论述题(共三十分,共三题)1社工功能2价值观对社工的意义3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第四章)六个简述题10’每题三个论述题30’每题第一章思考题第四社工的构成要素(P14)简答题第二章思考题第二社工功能(联系我国社会工作联系实际)论述题思考题第五转型期社工模式特点(P35)简答题第三章思考题第一价值观对社工的意义(此问题较大)论述题第四章思考题第四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简答题思考题第七大卫豪(此题为论述题)第五章思考题第三社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第七章思考题第二小组工作三模式内容(其它另外社区和个案的模式内容也要关注)第九章思考题第二社会行政的功能(督导激励)简答题简答 2011年南京大学MSW真题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导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什么是社会工作2、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3、慈善组织会社及其基本工作方法4、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特点5、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6、社会福利的模式和类型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社会工作的功能2、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守则3、联系实际简述社会工作的角色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工作实务2、改变媒介系统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4、直接介入5、反移情6、结案二、简答(共70分)1、儿童的需要(10分)2、老人社区照顾的内容(10分)3、社会救助中的叠加式救助和嵌入式救助(15分)4、如何开展家庭治疗服务(15分)5、举例说明如何处理居委会与NGO组织的关系(20分)三、方案设计题(50分)农民工子女问题2011年南京大学MSW复试真题第一部分1、简述什么是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及其亚理论。
2014年南京大学考研社会学真题试题
![2014年南京大学考研社会学真题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6c1137bf46527d3240ce039.png)
2014年南京大学社会学方法考研真题社会学方法一、名词解释1文献研究2回归分析3置信水平4定距测量5社会调查6层次谬误二、简答1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2在观察法中研究者的角色分几种类型?各有何优缺点?各适合哪种类型研究?3当面访问的优缺点三、设计1将“社会资本”的概念操作化,并设计问题四、论述题详细论述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的区别五、计算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1)计算回归方程,解释回归方程中常数项和系数的意义。
(2)求(1)中的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解释其意义。
社会学理论一、名词解释1、自我实现的预言2、剩余物3、强制性协作团体4、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5、反思性6、消费社会二、简答1、什么是社会学主义2、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3、简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三、论述1、比较韦伯和齐美儿关于支配类型的2、论述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危机》3、用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式过马路”方法:一、名词解释1、文献研究2、层次谬误3、定距变量4、非概率抽样5、回归分析二、简答1、论述当面访问的优缺2、在观察法中,观察员可以扮演哪些角色?优缺是什么?适用于哪些类型调查?3、论述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三、设计题1、对社会资本进行定义并操作化,同时在问卷中体现出来四、论述题比较社会调查与实地调查五、计算题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回归直线(1、常数项与系数的意义 2、求回归模型以及解释系数的意义)。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A卷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A卷](https://img.taocdn.com/s3/m/4dc563dfa5e9856a571260f7.png)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A卷一、名词解释1.社会唯名派2.群体关系3.文化癿传递性4.开放性角色5.女权主义6.文化震惊二、简答题1.社会学关亍家庭癿分类2.乔治•米德癿“自我”概念3.社会化癿偏巩和失败4.家庭对亍人癿政治社会化癿意义5.性癿阶层觃定6.社会分化及其后果三、论述题1.结合网络谣言癿传播,谈谈网络谣言癿加工方式2.阐述转型期癿丨国社会分层对人际社会交往癿影响3.结合丨国社会城市化迚秳丨癿问题,谈谈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理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分) 1.社会唯名派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亍丨丐纪欧洲经验哲学癿非正统派,是指一种关亍社会学思想性质癿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癿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癿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丧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癿,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丌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丧别癿东西癿名称;丧别才是科学癿对象,一般则是逡辑癿对象。
以唯名论癿哲学思想看徃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2.群体关系答:仍社会关系癿水平和层次上看,社会系统可以区分为丧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三丧层次。
群体关系,是指在社会癿群体戒组织癿层次上所发生癿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癿丨间层次。
不丧人关系相比,具有一定癿稳定性、持久性,它受到社会群体癿觃则、觃范癿约束3.文化癿传递性答:文化癿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敁法、利用。
文化丌是静止丌劢癿,而是时刻处亍变化之丨,在时间不空间维度上,它通过各种方式向周围辐射。
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代际传承,即子代通过社会化学习生活技能、谋生技巧、价值观念、行为觃范,将社会癿文化内化亍巪。
文化癿内容丌能通过遗传方式来获得,只有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癿基本社会化,才能一代接一代地向下传递。
文化癿传递丌是简单复制戒全盘接受。
4.开放性角色答:仍社会角色觃范化癿秳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觃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开放性角色,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觃定癿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癿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巪对角色癿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癿期望而仍事活劢。
[全]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全]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94afdcfc4ffe473268abc7.png)
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1科层制[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科层制的特点包括: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②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③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④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聘任制;⑤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2社会静力学[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相关试题:孔德的“社会静力学”。
[简答题,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静力学是孔德提出来的,是指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社会静力学核心的范畴是“秩序”,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3社会动力学[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动力学,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三段律是: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时期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和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2000-2009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答案
![2000-2009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f1a27bd64783e09122b3e.png)
2000-2009年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答案一、社会学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数字代表出题的次数)1、社会(2):2、“白领阶层”3、社会结构4、模式变项5、功能替代6、后工业社会7、社会资本8、社会吸引(3):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带来报酬,那么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他们都会受到能提供这些报酬的人吸引。
9、有机团结(2)10、区隔分化:是当代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提出的一种社会分化类型,卢曼认为,区隔分化将整体社会系统切割为结构相似的次系统。
简单的原始社会是区隔分化的典型。
11、结构限制12、失范(3):迪尔凯姆引进“失范”概念是描述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互相矛盾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
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认为失范是社会系统不平衡的产物,失范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在被社会认可的目标与人们通过被社会认可的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这间存在的不一致性,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失范就是指个体或群体因为自身或群体的原因实质上或被定义为违反了社会规范的行为。
13、差序格局(2):这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用以描述中国人群体行为人人际关系模式的概念。
在这种独特的格局中,“已”是中心,就像一枚投入水中的石子;而“已”与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石子泛出的水的波纹一样,依亲疏程度一圈一圈往外推,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差序格局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而不是个体主义。
14、社会控制15、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
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是社会事实。
(3分)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2分)16、突生性质17、敏感化概念18、参照群体(2):人们对自己本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规范性指导的比较框架的群体,参照群体既可以是个体所在的群体,也可以是外群体。
南开大学2014年社会学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考研笔记、考试重点
![南开大学2014年社会学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考研笔记、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418cd47f1922791688e86d.png)
1/7【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7【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2南开大学2014年社会学考研真题解析、复试线、考研笔记、考试重点2104年南开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社会学理论一、名解1集体行为2社会网络3模式变量4择偶梯度5哈贝马斯6《心灵、自我与社会》二、简答1韦伯的科层制的特点及缺点2霍曼斯的交换论的成果与局限3达伦多夫冲突论的起源、形成和影响4怎样看待性别不平等5常人方法论的社会秩序观6社会控制的功能三、论述1论述结构功能主义由古典、现代到当代的地位和影响2试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评析我国当代城市化的成因、现状、问题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选择题分值为50分。
其中单选题16道,满分16分;多选题17道,满分34分。
选择题由于考查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零散,这种题型很需要考生对教材和大纲有系统而熟练的掌握。
选择题中,多选题的难度较大,它是拉开政治分数的一个题型之一。
单项选择题政治单选是属于必得的高分题型。
而应对单选这种题型,考生在记忆相关概念时一定要明晰,不能模棱两可,3/7【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开设课程:【网络函授班】【精品小班】【高端一对一】【状元集训营】【定向保录】3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区分。
2011-2014南大中哲真题
![2011-2014南大中哲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0e05024a7302768f99390d.png)
2011年南京大学哲学综合+中国哲学原著真题先给你们看看今年的题目吧,大部分我还记得:(带下划线的以前考过)哲学综合一、简答(4*10')1、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条件论的基本观点。
3、谈谈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4、认识的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二、论述(2*15')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2、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化论的基本观点。
三、作者(2*8')大同书大学问道德经复性书论衡通书论语(忘了两个,欢迎补充)四、名词解释(4*6')1、五行2、八识3、离坚白4、鹅湖之会五、论述(2*20')1、孟子“仁政”思想评述。
2、程朱理学“理”的主要内涵。
中国哲学原著一、出处或作者(2*15')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3、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4、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5、道不离人,人不离道。
(坛经)6、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7、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8、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9、若无心而已,尔介有心,即具三千。
10、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11、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
(王守仁)12、性者,心之理也;情者,性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
(朱熹)13、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剩下两个忘了二、原著填空(2*10')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4、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三、翻译(2*20')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2014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86b1e6172ded630b1cb64b.png)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2014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一、名解1集体行为2社会网络3模式变量4择偶梯度5哈贝马斯6《心灵、自我与社会二、简答1韦伯的科层制的特点及缺点2霍曼斯的交换论的成果与局限3达伦多夫冲突论的起源、形成和影响4怎样看待性别不平等5常人方法论的社会秩序观6社会控制的功能三、论述1论述结构功能主义由古典、现代到当代的地位和影响2试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评析我国当代城市化的成因、现状、问题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3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3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4d49787102de2bd97058848.png)
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3社会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623满分:150分科目名称:社会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唯名派2.群体关系3.文化的传递性4.开放性角色5.女权主义6.文化震惊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总计60分)1.社会学关于家庭的分类2.乔治•米德的“自我”概念:3.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4.家庭对于人的政治社会化的意义5.性的阶层规定6.社会分化及其后果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结合网络谣言的传播,谈谈网络谣言的加工方式2.阐述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对人际社会交往的影响3.结合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谈谈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理论参考答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623满分:150分科目名称:社会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唯名派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指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2.群体关系答:从社会关系的水平和层次上看,社会系统可以区分为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三个层次。
群体关系,是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
与个人关系相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它受到社会群体的规则、规范的约束3.文化的传递性答:文化的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它通过各种方式向周围辐射。
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代际传承,即子代通过社会化学习生活技能、谋生技巧、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将社会的文化内化于己。
南京大学2000-2009年考研真题(社会学)
![南京大学2000-2009年考研真题(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4f1e9f6bec0975f465e21d.png)
南京大学2000年-2009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真题答案一、社会学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数字代表出题的次数)1、社会(2):2、“白领阶层”3、社会结构4、模式变项5、功能替代6、后工业社会7、社会资本8、社会吸引(3):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带来报酬,那么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他们都会受到能提供这些报酬的人吸引。
9、有机团结(2)10、区隔分化:是当代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提出的一种社会分化类型,卢曼认为,区隔分化将整体社会系统切割为结构相似的次系统。
简单的原始社会是区隔分化的典型。
11、结构限制12、失范(3):迪尔凯姆引进“失范”概念是描述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互相矛盾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
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认为失范是社会系统不平衡的产物,失范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在被社会认可的目标与人们通过被社会认可的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这间存在的不一致性,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失范就是指个体或群体因为自身或群体的原因实质上或被定义为违反了社会规范的行为。
13、差序格局(2):这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用以描述中国人群体行为人人际关系模式的概念。
在这种独特的格局中,“已”是中心,就像一枚投入水中的石子;而“已”与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石子泛出的水的波纹一样,依亲疏程度一圈一圈往外推,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差序格局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而不是个体主义。
14、社会控制15、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
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是社会事实。
(3分)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2分)16、突生性质17、敏感化概念18、参照群体(2):人们对自己本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规范性指导的比较框架的群体,参照群体既可以是个体所在的群体,也可以是外群体。
2014年南京大学文学615考研真题
![2014年南京大学文学615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ea79c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e.png)
2014年南京大学文学615考研真题第一篇:2014年南京大学文学615考研真题2014年南京大学文学615(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永明体活法3琵琶记4浅草-沉钟社“三突出”茅盾文学奖《神曲》《等待戈多》艾布拉姆斯与艺术活动四要素期待视野二问答题(6选4)论述两汉辞赋的发展与流变。
2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3论述鲁迅《呐喊自序》的内容。
“王小波热”的原因。
结合具体作品论19世纪哪个外国作家对20世纪现实主义产生影响6文学批评有哪几种方法?结合具体作品论你最喜欢的一种批评方法第二篇: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汇总2010年南京大学 331社会工作原理社工的构成要素简答题社工功能(联系我国社会工作联系实际)论述题转型期社工模式特点简答题价值观对社工的意义论述题大卫豪的社工理论结构模式简答题社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此题为论述题)小组工作三模式内容简答社会行政的功能(督导激励)简答题 2010年南京大学 437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2.基线测量3.预估4.社会救助5.社区照顾6.学校社会工作二.简答 1.优势视角2.通用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及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3.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接案阶段怎样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三.论述1.什么是直接介入策略?直接介入有哪些具体行动策略2.爱登选择模式四.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分析,总共50分)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2011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原理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什么是社会工作2、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3、慈善组织会社及其基本工作方法4、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特点5、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6、社会福利的模式和类型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社会工作的功能2、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守则3、联系实际简述社会工作的角色2011年南京大学331 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社会工作实务2、改变媒介系统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4、直接介入5、反移情6、结案二、简答(共70分)1、儿童的需要(10分)2、老人社区照顾的内容(10分)3、社会救助中的叠加式救助和嵌入式救助(15分)4、如何开展家庭治疗服务(15分)5、举例说明如何处理居委会与NGO组织的关系(20分)三、方案设计题(50分)农民工子女问题2012年南京大学 331 社会工作原理一、简答1、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2、社会工作实务的属性3、简述《伊丽莎白济贫法》4、简述社会福利的多元性5、简述社会工作的道德要求6、简述个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二、论述1、女性主义理论2、试用相关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分析青少年问题及对策3、论述小组工作模式2012年南京大学 437 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1、潜在服务对象2、社会工作者的沟通3、社会历史报告4、危机介入5、内外影响力范式6、医务社会工作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通用模式特点2、如何分析社区需要3、社工实务中如何使用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4、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异同5、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三、操作题培养儿童抗逆力的策略有哪些内容?请以在某个城市小学学习的流浪儿童为对象,设计一个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包括需要分析到服务评估等系列内容。
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博试题
![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博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e5493a5727a5e9856a61ab.png)
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博试题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
2、简述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
3、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理论来源
4、简述布尔迪厄德“文化资本”理论
5、有关政府预算的一项社会调查想知道某市市民对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交通建设经费投入方面的意见。
由于调查经费有限,甲研究人员把问卷发往全市各小学,然后通过学生转到家长手中;乙研究人员从全市18岁以上成人中随机抽出调查对象,再用邮寄方式发放问卷。
请比较两种不同的调查方法,指出各自的长短。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社会观
2、论述宏观社会学理论和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区别
3、社会学的中国化应该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教训?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15分)
在一次对研究生考生的社会调查中,某地区所有考生的资料显示,该地区考生5门课程的总分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每个考生的平均分为320分,标准差为25.38,试求:
(1)、从该地区中随机抽取一名考生,其总分超过340分的概率;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9的随机样本,求其平均总分超过340分的概率
(3)、比较(1)和(2)的结果,请做出统计意义的解释;另外,如果总体不是正态,那么(2)的答案将是什么?
(附:查表可知,Ф(Z<=0.79)=0.7851
Ф(Z<=0.78)=0.7823 Ф(Z<=2.36)=0.981)。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试题(网友回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e9cd2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7.png)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试题(网友回忆版)[问答题]1.差序格局参考答案:差序格局是指社区居民之间有无血缘关系、(江南博哥)血缘关系之亲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特征,基于血缘关系之亲疏而形成的、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关系有差别的现象。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问答题]2.社会过程参考答案:社会过程是指社会是怎样变动和发展的,其中既包括宏观社会的变迁,也包括微观社会的变动。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
社会过程和群体活动是以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
[问答题]3.镜中我参考答案:“镜中我”概念的提出是库利对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它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自我认识是交往对象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即人们是通过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形成自我观念的。
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成为对方的一面镜子。
“镜中我”主要包含三重含义: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②我们所想象的他人对我们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阶段;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应阶段。
[问答题]4.粗死亡率参考答案:粗死亡率,又称总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
粗死亡率是最简单最普通的死亡指标。
它反映了该地区人口的总体死亡水平,以千分数表示。
粗死亡率对于深入分析人口的死亡变动显然不够,还要按人口的一系列特征分类计算类别死亡率。
[问答题]5.社区工作参考答案:社区工作是指以特定的社区为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干预,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社区居民不同的需求,改善社区生活,促进社区发展的专业活动。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社区居民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②居民参与和自治的原则;③全面规划、多方协调的原则;④与传统文化、习惯及风俗相结合的原则;⑤持续工作与长期坚持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南大社会学考研理论部分真题试题参考答案一.迪尔凯姆:机械团结 2009,失范型自杀 2008 2010,有机团结 2005,2001,社会事实 2002简述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分工的观点。
2006简述腾尼斯和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形态划分的异同。
2007迪尔凯姆有关解决与防止社会动乱的途径的观点。
19991、有机团结(2):迪尔凯姆认为,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有着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这种社会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类型即是有机团结。
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机械团结:它是在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产生的。
机械团结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和相似性特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联系。
它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2、失范性自杀:迪尔凯姆将自杀分为四种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失范性自杀和宿命性自杀。
失范性自杀是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时(可能是进步也可能是危机时导致)发生的一种自杀类型。
正常社会条件下,个人愿望总是受到社会规范的引导和约束,个人愿望大致可以与运用的手段相一致,但是当社会控制减弱、社会规范遭到破坏时,个人欲望不受控制,生活目标和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难以协调,人们面对难以实现的个人愿望,往往挫折感丛生,自杀率也相应上升。
(失范性自杀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瓦解、个体愿望无法实现,难以忍受失望和挫折而用自杀来解脱的自杀方式。
)3、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的一个概念,而且在迪尔凯姆那里,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
迪尔凯姆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
社会事实的类型可分为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前者如劳动分工、法律等,后者如集体意识、集体良心等(3分)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存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2分)(社会事实分为物质性社会事实和非物质性社会事实;前者如社会、社会结构性组成、社会的形态成分,后者如道德、集体意识、集体表象和社会潮流。
)答:①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团结,这是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团结的主要论点之一。
迪尔凯姆所讲的分工,不仅指涉技术与经济的分工,而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分工。
②现代社会中分工的形成可以由社会容量、社会物质密度与社会精神密度的组合来解释。
社会容量就是属于某一集团的个人的规模,但要使容量能产生分化,还必须要有物质与精神的密度。
社会物质密度是指某一地面上个人的数目,社会精神密度是个人间沟通、交往、贸易及其内在约束的强度。
三者造成个人之间交往与贸易强度的增加,使人们在面对“生存竞争”之时可以不必要消减竞争对手而共存合作。
因此,分工是生存竞争的结构,竞争导致现代社会分工的成长。
5、比较滕尼斯和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形态划分的异同答:①滕尼斯使用了“社区—社会”这一对概念来揭示社会形态的变迁。
按滕尼斯的观点,社区是在情感、依恋、内心倾向等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紧密的有机群体,而社会则是建立在外在的、利益合理基础上的机械组合的群体。
社区可被理解成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而社会则是一种机械的聚合,是一种人造物。
并且,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以自然意志为基础,社会则是以理性意志为基础,或者说,自然意志是社区内部个体之间凝聚的手段,而理性意志则是社会内部个体之间联系的桥梁。
②迪尔凯姆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理念划分受到滕尼斯的“社区—社会”类型划分的影响。
机械团结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社会联接方式,它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为一个整体,这种团结类型之所以是“机械的”,是因为由此联接成的社会实际上就像无机物的类聚一样,机械的联接在一起;于此相反,有机团结是“崭新的”,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接方式。
这种团结下,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加深的同时,个性却愈发鲜明,集体意识也就愈发淡薄。
③由此可以看到滕尼斯和迪尔凯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都是将前一种旧的形态归为自然的、集体意识的,而将后一种形态归为现代理性的、凸显个性的。
然而由于两者性格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对第二种社会形态的归类上是机械的还是有机的,观点截然相反。
滕尼斯对传统社会即社区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怀念,尽管意识到了人类社会从社区发展到社会的必然性,无意之中透露出对现代社会的厌恶之感;而迪尔凯姆和他眼中的怀旧主义守旧派不同,在迪尔凯姆那里,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预示着一种新的社会类型在社会整合的基础上正在出现。
6、迪尔凯姆有关解决与防止社会动乱的途径的观点。
答:①迪尔凯姆认为,人们欲望与行动缺乏限制的最终结果是失范,从而引发社会动乱。
在迪尔凯姆看来,防止与解决失范与社会动乱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即“道德化”。
他认为,“人类的私欲只能在他们所尊重的道德力量面前有所收敛”。
道德化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依靠社会权威,制定各个阶段欲望与目标的上下界限;二是培养普遍的道德意识,使人们尊重与自愿接受社会确定的界限。
②解决与防止社会动乱的第二个途径,是控制经济活动,即“组织化”。
在这个个人主义为人们行动的最高准则的社会,需要集体生活较完善较理智的组织,并依靠这一组织将个人整合与社会架构与社会群体之中。
“组织化”还能改善劳动分工,从而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能活动,使社会秩序自然而然地确立起来。
③解决与防止社会动乱的第三个途径,是创造政府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团体。
迪尔凯姆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危机是由孤立的个人与全能的政府之间的直接冲突所带来的。
创立中间团体,目的是避免国家集权与个人分散、无力的状况。
一旦加入此种中介体,政府将更能对自身负责,它与社会其他部分的区别将更清楚,就能获得更大的自主性。
二、韦伯:理想类型2009,2004,感召权威2008,科层制 2008,1995,理性化2007价值中立2010简述韦伯有关社会行动的基本类型2007简述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及基本特征 2002【论述】试述科层制的内容与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
20061、理想类型(2):理想类型的概念是由社会学家韦伯最先阐述的。
为了简化研究程序,增进学科理性,研究者往往从研究对象中抽离出共同特征经过建构加工形成一种概念工具,以使人们对个别和特殊现象的研究能够上升到一般和普通的高度,这种概念工具就是理想类型;它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既源于现实社会而又不等同与现实社会。
它是一种理想化的典型,但并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体现着某个时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规则。
它就价值而言是中立的,并是理念性的。
理想类型是我们的认识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加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2、感召权威:韦伯在探讨权威的合法性问题时,认为权威可以有三种基本的理想类型:感召权威、传统权威、法理权威。
感召权威是建立在某种特殊的人格品质基础上的权威,也称克里斯玛权威,在这里,克里斯玛是一种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它能够激发特定的大众对某个公众人物(政治领袖或军事统帅)的忠诚或情感。
具有这种人格魅力的人,常常被认为具有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品质。
在不同历史时期,感召权威具有不同的形态。
具有相当的革命性,也具有同样的不稳定性,是一种非常态的统治形式。
3、科层制:科层制或曰官僚制,是“法理权威运作最纯粹的类型”。
作为一种组织类型,科层制的基本单位是职务或职位,这些职务或职位按照规则功能、文件以及各种强制手段组织成层级的形式,分科执掌,分层负责。
科层制是理性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理性化:“理性”(又译合理性),主要指在社会行动以及社会形成物当中,行动者所赋予的明确、理智而又系统一贯的主观意向。
而“理性化”(又译为合理化)这个概念则强调相应的过程,在韦伯眼里,理性或合理性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一步步彰显的过程可称之为理性化,它实质上就是社会生活突出地体现为形式理性,逐渐讲求效率和可计算性,及事物运作方式和结构的可预测性,它是人们不断驱除神秘性和去人性化的过程。
(理性或合理性形式—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
形式理性是一种客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手段和程序的可计算性,因此又被称为工具理性;实质理性是一种主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目的和后果的价值,因此又被称为价值理性。
韦伯指出,只有形式理性才是伴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到来而彰显出来的。
形式理性概念的提出与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概念相似—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具特殊的质,只在量上可以衡量。
)5、价值中立:价值中立的基本含义是:其一,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
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或对其他什么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作为科学家应该受科学精神的支配。
其二,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你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
6、简述韦伯理想类型概念及基本特征。
答:韦伯的理想类型是使我们对个别和特殊现象的研究能够上升到一般和普遍的高度。
其基本特征是:①理想类型是研究者思维的一种主观建构,它既源于现实社会,又不等同于现实社会。
这种类型存在于人的观念而不是现实中,因此它是一种理念;它代表的某种或某类现象是接近于典型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典型,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只能与之相近,不会与其完全一致。
所以,韦伯说,这种精神建构不可能通过经验在现实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现,它是一种乌托邦。
②理想类型尽管是一种主观建构,但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它是以理论结构的形式表示的一种“时代兴趣”,因此它也就体现着某个时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逻辑额规则。
③理想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但它并没有概括也不试图概括现实事物的所有特征,它只是为了研究的目的单向侧重概括事物的一组或某种特征。
④理想类型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韦伯对价值的看法,即理想类型就价值而言是中立的。
⑤理想类型是与社会和现代科学的特点,即理性化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韦伯深信,由于客观事物的无限性,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事物的现象获得对其本质的认识,只能就某些特殊事件或现象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因此,理想类型就是我们达至这一目的的手段,它是我们的认识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理想类型的提出不仅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内在的逻辑结构,使得人们对不同社会现象的比较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大大缓和了实证主义提倡的普遍化的思维方式和历史主义信奉的特殊化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7、韦伯有关社会行动基本类型的论述答:⑪在韦伯那里,社会行动被划分为四种类型:①目的理性的行动:这类行动“以对外部环境中的客体或他人按某种方式行动的期待为基础,并通过将这种期待作为‘条件’和‘手段’,以使行动者能够成功地理性选择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