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泪珠与珍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泪珠与珍珠
语文-泪珠与珍珠
一、作者介绍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
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二、思考题
1、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
2、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幺?
3、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幺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幺?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4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幺还要加上最后的三段?
5、联系琦君的《珍珠与眼泪》,指出文中所寄予的哲理。
6、进一步提问:课文中所提的几次泪珠,体现了怎样的“珍珠”?
三、琦君的《珍珠与眼泪》
珍珠与眼泪
琦君
我国的旧小说中常见这样的形容句子:「那眼泪就像断线珍珠般的滚落下来。
」可说是非常形象化的。
白居易有诗云:「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尤其婉曲而且富于想象力。
阿拉伯的诗人则把故事编得更美了。
他说:当牡蛎出现在海滩边欣赏月光时,天上正在哭泣的仙女,一滴眼泪落进它的心脏,便变成了一粒珍珠。
(这个仙女是否鹊桥上会牛郎的织女呢?)
其实珍珠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原来是一粒砂子或寄生物,偶然侵入牡蛎壳内,牡蛎为了要排除这粒障碍物,就蠕动着柔软的身体,极力要把它挤出壳去。
同时由于不停的蠕动,就分泌出一种透明的液体,却把障碍物包围起来。
蠕动愈辛苦,分泌液体愈多,障碍物被包围得愈厚。
久而久之,分泌液凝结起来,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这正像人的眼睛,如果一粒砂子侵入时,一定会泪珠儿纷纷而下,非把刺激物排除出去不止。
由此看来,将一粒粒的珍珠来比一滴滴的眼泪,是再恰当也没有了。
而且从诗人们凄艳的笔下,使我们深深领悟到,生命的历程是多么悲苦,却又是多么壮丽!牡蛎如不为努力排除障碍,就不会产生光泽的珍珠;眼睛如不为排除砂子,就不会有那么多泪水来洗涤。
美国女作家奥尔柯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中国三十年代的一位女作家也说:「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
」真是深深从生活中体认出的既凄婉又美丽的名言。
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当有一粒珍珠,它就是排除困难的'毅力与智能。
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想起母亲一生饱经忧患,可是她总是默默地含着带泪的微笑。
在我印象中,母亲的笑容美得有如清晨带露的玫瑰,在家庭中散布淡淡的芳香,在我心田中植下热爱人生的种子。
从没一句怨毒的言辞出诸她的双唇,从没一天,她卸下照顾家人的沉重担子。
她外表看似柔弱,但无论怎样的流离颠沛、艰难拂逆,她都承担了。
当人们享受着由于
她的牺牲、忍让所赐予的安舒幸福时,她却愀无一语地离开了人间。
她始终无怨无艾,因为她心中有一粒珍珠。
正如牡蛎,把光泽的珍珠贡献人间,自己却牺牲了生命。
四、联系其它名言佳句中的泪,体会其中的“珍珠”。
①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⑥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感觉的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