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52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匿名(nì)禁锢(kù)周济(jì)杳无消息(yǎo)
B . 横蛮(hèng)炽热(zhì)酒肆(sì)颔首低眉(hàn)
C . 吹嘘(xū)佃农(diàn)不逊(xùn)深恶痛疾(è)
D . 诘责(jié)滞留(zhì)和蔼(ǎi)广袤无垠(mào)
2. (2分) (2017九下·高台月考) 小标点大人生,细节彰显世界。

仔细品味下列标点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 真的不知道是走?还是留?我犹豫不决。

B . 天空澄碧如洗,田间硕果累累,枝头莺啼燕飞:真是一派秋日胜景。

C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

D . 大气的人必然乐观。

他是一棵树,任风摇雷劈仍枝繁叶茂;大气的人必定豁达。

他是一座山,任锤凿火焚犹岿然不动。

3. (2分) (2017七上·丹东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 . 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 . 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D . 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4. (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 . 在高金磊的带领下,这些村办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不但解决了本村的就业问题,而且帮助了其他村一同致富。

C . 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给人生带来的晦暗,所以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

D . 为保障春运期间三大火车站和天河机场出租车运力不足问题,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要求星级车每日至少进站营运一次。

5. (2分) (2017八下·商河期末) 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简•爱毕业后登广告找到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

B . 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河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

C . 亲眼看见衣衫褴褛的杜小康在校门外摆小摊,桑桑心里很是难过,便偷偷把桑乔珍藏的.奖品笔记本为杜
小康抄写课本。

D . 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形象,他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却是精神上的强者。

6. (2分) (2020七下·驿城月考) 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朗读是文字的生命,是把握文本中最感人、最触动人心的东西,用磁性的声音表达,然后沉浸其
中。

△,△。

△,△。

体会它带给你的良好心境,而且要反复读,不断读出自己的见解来,就像京剧票友一样,乐此不疲。

①朗读一定要选择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品位高雅的文本来读③这样
②人的美好也被演化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④所以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①②①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①④②
7.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zé fá________了一顿。

(2)我母亲的qì liànɡ________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zhì wèn________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4)在这ɡuǎnɡ mò________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ɡuǎn shù________过我。

8. (9分) (2018九上·东阳月考) 默写
(1)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正言直谏的勇气、忠君报国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其一)》一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一种美好愿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 (15分) (2018七下·姜堰期中) 初一语文组在4月份开展“诗词里育家国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吧。

(1)【仿一仿,情更浓】
古往今来,诗人们以诗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代表人物有屈原、陆游、辛弃疾等。

请根据示例仿写两个句子(要求:结合所选诗人的品德以及作品进行仿写)。

示例: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2)【创一创,意更远】
年级组打算以“我心中的偶像诗人”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比赛,邀请你做主持人,请撰写一段开场白。

(3)【改一改,爱更绵】
下面是语文组发布的一则关于“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指出来。

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
初一年级各班级: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意识,语文组定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爱国诗歌朗诵会”。

②题材不限,凡讴歌祖国、歌颂英雄等健康向上的作品,均可作为朗诵。

每班一名选手参赛,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选拔。

请各班参赛选手于周三下午两点到初一语文办公室抽签。

初一语文教研组
2018年4月13日
10. (11分) (2016八下·安岳期中) 综合性学习考查。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日益增多,为此,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表,回收189份,回收率94.5%。

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1)请归纳出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从“手机主要用途”栏目的数据分析中,你发现了一些苗头性的信息。

如果在学生座谈会上,你有机会向校长反映,你会怎样说呢?
(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校长听了你的建议后,决定举行一次“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禁还是不禁?”的辩论会。

辩论会上,甲、乙双方各抒己见,请你为乙方再补出一条理由。

甲方观点:我方反对初中生用手机。

甲方理由:①手机的辐射对身体不好。

②在学校里,没有哪一门课程用得上手机,手机成为一块看时间的“表”。

③我们正处在成长阶段,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手机里的信息极感兴趣,极易迷恋手机,荒废学业。

乙方观点:我方认为学生带手机,禁止不如疏导。

乙方理由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50分)
11. (10分) (2018九上·金华月考) 同学们,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秉承封建正统思想,贬低曹操,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臣,但是,且让我们听听曹操自己怎么说……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①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②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②初期:本来期望。

“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的军队结成联盟。

③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④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⑤刻玺句:指公元191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请根据诗文内容,概括曹操所处的时代特点。

(2)划线的①②两句,分别表现了曹操什么情感?
12. (1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甫,字子美,京兆①人。

少贫不自振② ,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

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③言者路。

”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④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于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⑤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游岳祠。

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

②自振:维持生活。

③绝:堵塞。

④窭(jù):贫穷。

⑤褊:小,狭隘。

(1)下列语句中加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陛下其忍弃之其一犬坐于前(《狼》)
B . 武以世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 . 从还于京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 . 县令具舟迎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甫早年家境贫穷不能维持生活,而且仕途不畅。

B . 杜甫曾经上书皇上要求得到任用,说明他有很强的进取心。

C . 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 . 杜甫的性格既有率情自任的一面,又有放旷不自检的一面。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

①数上言()②会禄山乱()
③亡走凤翔()④亲诣其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②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13. (6分)(2018·天津) 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

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

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

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

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话言。

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

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

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 . 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 .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 . 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

(列数字)
B . 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举例子)
C . 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下定义)
D . 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作比较)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中划线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 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 . 第④段中划线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14. (20分) (2017九上·黄石月考) 阅读丁立梅《菊事》,完成以下题目。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

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

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

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

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

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

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

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

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
碎玻璃倒在里面。

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

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

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

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

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

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

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

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

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

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

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品味语言,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①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3)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7九上·翁牛特旗期末) 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一)品美食,穿靓装,赏美景……无疑是一种享受。

但生活并不全是这些惬意和美好,也会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泞、险滩激流……这些不仅让我们经受了痛苦与磨难,也会让我们收获坚强、勇气与激情,享受到了多味人生。

请以“_________也是一种享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字数在600字以上,书写工整,作文卷面干净。

(二)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课堂上,讲解情韵悠长,诵读激越铿锵……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5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50分)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答案:12-4、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考点: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
答案:14-3、答案:14-4、
考点:
解析: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5-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