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2)
4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 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 唯一的一种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7 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 课时 2.2、5、3 的倍数的特征 3 课时 3.质数和合数 2 课时 【知识结构】
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
时我们就可以说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
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学生口算
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
2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 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 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 (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 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 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 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 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 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 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 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 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 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4、5 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二、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 18 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 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 对一对找,如 1×18=18,2×9=18…) 教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 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 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 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 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 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 的 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例 1,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4、5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 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 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 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第 2 课时 因数和倍数(2)
【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 6 页例
7
2、例 3,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8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 20÷10=2 中,20 是 10 和 2 的倍数,10 和 2 是 20
的因数。或:20 是 10 的倍数,20 是 2 的倍数,10 是 20 的因数,2 是 20
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6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 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 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 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 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 N 和 P 是 M 的因数,M 是 N 和 P 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 A 和 B 是 C 的因数,C 是 A 和 B 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二第 1 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 和 24 和 2472 和 820 和 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 是 6 的倍数。 (2)在 13÷4=3……1 中,13 是 4 的倍数。 (3)因为 3×6=18,所以 18 是倍数,3 和 6 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 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 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 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 2 课时: 第 1 课时观察物体(1)1 课时 第 2 课时观察物体(2)1 课时
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
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 和 3 都是 18 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 18 的因数
吗?18 是 3 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 3 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 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1)
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 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3
第 2 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例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 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 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 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 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 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 (2)师:这是一个用 3 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 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 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 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 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 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 3~4 页练习一第 3、6、7 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 1 课时 因数和倍数(1)
5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 5 页内容,以及第 7 页练习二的第 1 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
数的因数或倍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一、观察物体(三)(2 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 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 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 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 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 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 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 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 课时) 九、总复习(4 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
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
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