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
摘要:“借景”在中国人居环境营造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园林借景理法的核
心就是将本来不属于园林的园外景致组织到园林当中,以丰富园林的景致为内涵,以追求更高的境界。

本文就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与西方的园林设计具有很大的不同,它十分注重园林意
境的呈现,而现代园林设计则需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做到“无限”的取景,给人以
深邃之感。

我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一格,其含蓄深邃、多变的特点使得其与
西方现代园林造型理念完全不同,而造就中国园林曲折多变的主要原因即是对于
园林空间的分隔与组合上,这正是借助借景的手法才得以实现的。

1 借景理法内涵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包括三个基本的理论,也就是“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和“借景无由,触景俱是”三种理论。

在这三种基本理论中,第一种理论可以总结为园林地质的“异宜”,通过“园之异宜”来塑造出所设想的景
象和景色。

而第二种理论认为,设计者必须善于捕捉设计中的“机”,把人文景观
和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到一起。

而第三种理论认为,要以情感为指导,做到景观的
设计可以打动人,达到外观足以动人,内涵足以抒情的设计效果。

2借景理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融入
2.1相地
相地是指风景园林按照意图选择适宜的地址,我国风景园林主人,比较注重“借宜相地”,规划好风景园林的地点、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借景理念,合理
利用风景园林的现状,去掉园林中的弊端,促使园林景观可以满足主人的需求。

借景理念在风景园林相地设计中,讲究因地制宜,例如:苏州定园拂地临水,园
林中的景物相互重叠,掩映着周围景物,具备移步换景的特征,体现地址与景物
设计的结合,表明借景理念在相地上的渗透表现。

2.2 借景
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有高度的艺术境界,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艺
术创作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先生将这种艺术创作方法总结了一个序列:“借的明旨 - 借宜相地 - 借景立意 - 藉景问名 - 布局 - 理微 - 余韵”。

其中“借景”是核心
内容,“借”是沟通情意与景象、景境的重要桥梁,将无形无象的情意转化为实体
境象,将情意寄入境象,可以说“借景”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创作手法的核心要义。

2.3布局
从中国风景园林的布局手法来看,大致分为两种:其一,突出主景的方式,
是将园林其它景物围绕园林内主要景物进行排控。

这种布局方式既能够对全园内
主景进行把控,又能够给看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二,集锦式布局,是指全园内主
景分别占据一方,从全园整体来看,虽然没有能够控制整体的主景存在,但每一
景点都独具特色。

3 “借景”理法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
3.1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要根据地形总结出适合园林修建的方案,每个
园林的选址条件都不一样,都有其优势和缺憾,如何发挥优势尽量避免缺点是设
计者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中国古代的园林通常都是达官贵人的所设,他们的爱
好和品味都不尽相同,园林相地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园林主人的身份还好选择合适
的造园地点,这对今后的设计至关重要:“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

”在确定了
园林的地理位置之后,根据地形和周围的景色来设计园林,最大程度地满足园林
主人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古代园林最杰出的相地案例就是皇帝的避暑山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围的山川地貌来建造园林,在风景功能和政治功能方
面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

因此几乎每个朝代的避暑山庄现今都成为了热门的旅
游胜地,由此可见相地的重要。

3.2借景随机
借景随机主要是要求设计师抓住时机,从而实现各种要素的充分运用,例如
季节变化、时间变化、气象变化等。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抓住各种因素变
化时的特点,将其灵活地利用在风景园林中,尽可能的在因素变化中,实现园林
景观的相应变化,展现符合时宜且独具特色的风景。

例如在季节变化方面,扬州
个园的四季假山便是基于“借景随机”理法,对季节因素进行了运用。

春山中翠竹
挺拔,石笋形状多变,夏山中树木繁盛,池中睡莲竞相而放,秋山中则以嶙峋黄石为主,山洞交错,给人以萧瑟、明净之感,冬山中运用了大量的白色雪石,庭院中植以腊梅等植物,使人产生冬日白雪未曾消融、顽强的生命生生不息
之感。

3.3“借景无由,触景俱是”
《园冶》中关于“借景”理法的第一句话便是“构园无格,借景有因”,这句话
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园林的建造是没有固定的方案的,但是借景却应当遵循一
定的原则,或者说借景是有一定技巧在里面的,而具体的借景的标准便是“借景无由,触景俱是”。

这里所说的“情”是指可以打动人的风景园林和景物,可以让人有
无限的遐想,和刘勰所倡导的“为情而造文”指的是同一个道理。

而最高的标准是
景观设计出来之后“对内足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

这种理法是我国古代园林设
计实践发展的综合产物,同时也是艺术创作和审美意识的产物,不仅注重形式美,而且要超越形式美,不仅注重形式,而且要超越形式,使园林的设计达到“心与物、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和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境界相类似。

该理法所表现的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表现景物的自然形态,传达出自然景物的神韵之美;表现出景物的内涵美,把文化内涵融入到景物之中。

这也是我国园林设计所追求
的层次,但是从古至今,做到的很少,做到之后即成经典之作。

4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的完善与创新
4.1渗透历史底蕴,展现传统特色
“借景”理法中蕴含着中国特色,符合我国的国情,在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运
用“借景”理法,能够使风景园林更具艺术魅力。

“借景”理法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进行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保持中国的传
统和特色。

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
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传统也是如此,因此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传统,进而
做到传承文明。

中国风景园林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秦汉时期的风景园林为
山水宫苑,特点是恢弘大气,而唐宋时期的山水园则更倾向于写意,现代的风景
园林是民族特色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同样存在现代,并且不
断地发展。

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如果将我国的传统舍弃掉,那么设计
出来的风景园林作品就会失去地域特色,从而变得不完整,因此,设计师要在充
分了解前人设计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元素,设计出优秀的风景园林作品。

另外,在我国当前的文化领域中,国外的文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想在国
际的交流中具有话语权,就需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因此必须要将“借景”理法作为
设计的主思路。

4.2汲取西方园林艺术精华,实现西学中用
吸收西方园林艺术精华,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互通有无,将具有鲜明地方特
色和民族风格的风景园林“借景”理念传向世界各地,保持并延续传统开创全新特色,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沟通、对话,成为全世界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同时,扩大高科技、新材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比如灯光、幻影等技术的运
用为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念运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5结语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借景”同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从海景房到城市街区的
风景设计,都有“借景”的身影。

“借景”的核心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分析外
界可以借用的种种风景,与有限的空间相结合,形成丰富的、延展的视觉体验。

“借景”理法,融合了建筑学、美学和心理学的一种交叉应用,伴随着当今学科的
发展,在发扬我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一定可以有新的发扬进步。

参考文献:
[1]许晓明.浅析借景对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J].建筑与文化,2017(12):162-163.
[2]马东方.园林借景手法研究[J].绿色科技,2017(21):44-46.
[3]周宏俊.借景的法与式[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2):19-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