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施肥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含腐植酸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含腐植酸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含腐植酸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一、腐植酸水溶肥的特点腐植酸水溶肥是指将腐植酸与无机肥料完全混合后用水稀释成液态肥料。

腐植酸是一种含氧有机酸,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进入植物的根部和叶片,促进养分吸收和转运,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腐植酸水溶肥的主要特点如下:1. 养分含量高:腐植酸水溶肥中含有各种必需元素,如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高,可以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2. 养分稳定:腐植酸水溶肥中的养分以有机酸形式存在,不易被土壤吸附和固定,可以保持长效养分供应,减少养分流失和浪费。

3. 用量少: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腐植酸水溶肥用量少,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无污染:腐植酸水溶肥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的肥料,可以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安全和健康。

1. 提高产量:通过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养分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2. 优化品质: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使水稻籽粒饱满、质地细腻、口感好、富含营养。

3. 缩短生长期:腐植酸水溶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在同一时期内缩短水稻生长期,提高作物的实际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腐植酸水溶肥在水稻施肥中的注意事项虽然腐植酸水溶肥具有很多优点,但在使用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适度施肥:腐植酸水溶肥虽然含有各种必需元素,但在施肥量上也需要适度掌握,过量喷施会导致土壤养分过多、作物叶片变黄等不良反应。

2. 喷施技巧: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时需要注意技巧,以确保充分吸收,一般建议在水稻生长期中期至后期进行施肥,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大。

3. 综合施肥:腐植酸水溶肥虽然具有很强的营养补充能力,但仍不能替代传统肥料,建议综合施用,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资源,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综上所述,含腐植酸水溶肥是一种新型肥料,在水稻肥料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施肥、技巧施肥和综合施肥,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证农产品安全和健康。

水溶肥施用方法与技巧

水溶肥施用方法与技巧

水溶肥施用方法与技巧以下是水溶肥施用的方法与技巧:1.选择合适的肥料:水溶肥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肥料,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微量元素。

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组合,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 控制肥料浓度:水溶肥的浓度决定了施肥的效果。

一般来说,适宜的肥料浓度范围为200-300ppm。

对于贫瘠的土壤或幼苗期的植物,可以选择较低的浓度,而对于肥沃的土壤或成熟的植物,可以选择适当增加浓度。

过高的浓度会造成烧根或叶片灼伤,过低的浓度则不能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3.控制施肥频率:水溶肥的施肥频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每周施肥1-2次是比较合适的。

每次施肥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需求来调整肥料的供给量。

4.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水溶肥的施肥量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幼苗期和生长期需要较多的肥料,而成熟期则需要减少施肥量。

此外,施肥时间也很重要。

早晨和傍晚是比较适宜的施肥时间,以避免温度过高或阳光强烈时,肥料的蒸发或烧伤植物。

5.均匀施肥:确保肥料均匀分布在植物的根区。

可以通过喷灌、滴灌、营养液循环等方式来实现均匀施肥。

避免肥料大量积聚在根部其中一部位,造成局部过量施肥或缺肥。

6.控制pH值:水溶肥的pH值对植物吸收肥料有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肥料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适宜的pH范围是5.5-6.5、可以通过调整肥料的组合或添加酸碱调节剂来控制pH值。

7.观察植物反应:水溶肥的施用效果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反应来判断。

如果植物出现生长旺盛、叶片翠绿等正常反应,说明施肥效果良好;如果叶片变黄、生长受限等异常反应,可能是肥料浓度过低或缺乏其中一种营养元素。

8.定期清洗灌溉设备:水溶肥的施用需要用到灌溉设备,如喷灌器、滴灌器等。

为了确保施肥效果,需要定期清洗这些设备,避免肥料残留或堵塞。

总结起来,水溶肥施用方法与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肥料、控制肥料浓度、施肥频率和施肥量、注意施肥时间和均匀施肥、控制pH值、观察植物反应和定期清洗灌溉设备。

浅谈对水溶肥的认识及施用要点

浅谈对水溶肥的认识及施用要点

在农业生产中肥料是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水溶肥是广泛应用的肥料之一,作为一种完全溶于水的新型多元素复合肥料,它比传统的造粒复合肥、过磷酸钙有更明显的优势,具有节水、节肥、高效、环保、优质等诸多优点。

施用水溶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水溶肥含大量的多种营养元素,不仅仅适用于部分粮食作物,也适用于多种经济作物,施用后效果显著,并以其灵活的施用方法和多种多样的配方成为近几年比较受广大农户喜爱的肥料之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施用水溶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水溶肥水溶肥水溶性好,能够完全溶解于水中,有多种多样的配方,比如有机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等,是速效多元素复合型肥料,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

有固体水溶肥和液体水溶肥两种形态。

施用都是与灌水相结合,以水带肥,以冲施、滴灌、喷施的方式施到作物根围土壤或作物叶面,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目的。

二、水溶肥的优点1、肥水利用率高用于设施农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水、肥同施,完全发挥肥水协同效应,需水量少,施肥效率高,减少施肥总量的同时,使肥和水的利用效率都明显提高,也使得肥有效吸收率高,水溶肥配比科学合理,肥效发挥迅速,可有效解决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连续施用,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有效增强植株抗性,保证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2、肥料吸收率高水溶肥系列产品中的微量元素都以螯合态形式存在,而水溶肥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可100%地溶化,这种良好的溶化性使它适用于一切施肥系统,在灌溉设施中不会留下任何残渣,不会阻塞管道,保证了作物在成长过程中需求的各种元素不流失,直接被吸收利用,大大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3、施用安全水溶性肥料杂质少,不含对植物根系有害的硫、氯等元素,电导率低,可按需要调节浓度,随水灌溉,施肥极为均匀,对幼嫩的幼苗使用安全,持续施用的情况下,不用担心引起烧苗等不良后果,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水肥施用方案

小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与水肥施用方案

AMI PENTA 肥料施肥机
• 中文操作系统 • 灌溉组可灵活设置 • 可预设多达20个配
方 • 触屏界面 • 注重植物的需求
谢 谢 大 家!
设备优点
1、价格适中,操作简便。 2、计量阀吸肥:计量精确,供应营养液浓度稳定,
浓度可控。 3、施肥压力稳定,施肥均匀。 4、能耗小。 5、携带维护运输方便
使用方法
• 1、时间控制:根据种植作物单次灌溉量的需求, 可在控制柜面板上设定灌溉施肥时间。在自动状 态下,系统运行至所设定时间时自动关闭,灌溉 施肥自动停止。也可以设置成手动状态,根据田 间特殊情况特殊灌溉施肥。
• 此外,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手动停止;肥料桶 有限位器,液面低于它时,系统也会自动停止, 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 技术规格: • 电源电压:220/380V AC, 50Hz • 设备功率:≥200 W • 出肥量:1L-800L(可手动控制) • 出水压力:≥1.5KG • 施肥通道: ≥2个 • 工作温度:0-50°C 避免太阳直接辐射 • 工作湿度:0-90% Rh 避免冷凝 • 防护等级:IP65 • 尺寸:高x长x宽=1000mmx460mmx300mm • 重量:约 34 KG
使用方法
• 2、设备使用前先检查母液桶内营养液液位、控制 箱电源是否正常;需要灌溉的管网的控制阀是否 已经打开;时间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 3、清水灌溉:把电控箱控制面板上主泵旋转至手 动位置,按下绿色启动键则主泵启动,清水灌溉 运行。
使用方法
• 4、灌溉施肥:手动搅拌母液桶内营养液使其充分 混合,把电控箱控制面板上主泵按钮旋转至自动位 置,按下启动键,灌溉泵、施肥泵及计量阀同时开 始工作,听到间隔的啪啪声则施肥系统运行正常。

水肥一体化应用场景

水肥一体化应用场景

水肥一体化应用场景水肥一体化应用场景一、农田灌溉系统:在农田灌溉系统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通过合理配置灌溉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精准控制。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条件,按照需要灌溉和施肥,并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

当土壤干旱或缺少养分时,自动喷灌系统会根据预设的阈值,自动启动灌溉和施肥操作,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和养分供应,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化领域,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过在公园、花坛等地方布设自动喷灌系统和养分输送管线,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灌溉和施肥。

在旱季或较热的夏天,当土壤水分不足时,自动喷灌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水分阈值,自动向植物浇水,保持其健康生长。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肥料注入装置,可以根据植物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土壤中输入养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三、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种植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温室内设置水肥供给系统,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灌溉和施肥。

根据温室内环境的监测和植物需求,自动喷灌系统可以根据预设阈值进行自动化调节,保持土壤的湿度和养分供应。

此外,温室大棚的灌溉系统可以与气候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精准的水分和温度控制,为植物提供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

四、果园和蔬菜大田:在果园和蔬菜大田的种植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在果树和蔬菜田地中布设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供水和施肥。

当土壤水分不足时,自动喷灌系统会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自动喷灌,确保土壤湿度适宜。

同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营养需求,通过配置适当的肥料供应装置,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准确施肥,提供所需养分。

这种精确供水供肥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的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田灌溉系统、城市园林绿化、温室大棚和果园蔬菜大田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

水溶肥施用技术

水溶肥施用技术

水溶肥施用技术一、水溶肥介绍1.水溶肥特点(1)100%的可溶性。

水溶肥在水中可100%地溶解,良好的溶解性可使它在水池和灌溉管中不留任何残渣,避免管道阻塞,适用于一切施肥系统,并可用作叶面肥喷施。

(2)螯合态的微量元素。

水溶肥系列产品中的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都以螯合态形式存在,可以充分满足园艺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需要。

(3)纯度高。

水溶肥不含硫、氯以及其他对植物根系有害的元素,可持续施用。

(4)应用方法灵活。

水溶肥的高溶解性使其成为多种施肥系统的理想选择,浓缩液的使用简便。

(5)广泛的兼容性。

多种农药可与水溶肥同时混合使用,可阻止大多数农药与化肥使用时产生的水解,省工省时。

(6)良好的商品性。

水溶肥采用独特的工艺,在水溶性、电导率、pH值的稳定性、颜色均匀、颗粒大小方面保持一致,为品质上乘的肥料。

(7)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保证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在该产品中的营养成分都能达到预订的标准,使各种营养成分配比合理精确,可向植物提供合理平衡的营养元素。

2.常用水溶肥介绍(详见常用水溶肥介绍表)二、水溶肥浓度的计算方法1.水溶肥肥料标签含义(见右图)在标签上20-10-20所代表的含义是N∶P2O5∶K2O =20:10:20,有效成分含量N、P2O5、K2O分别占20%、10%、20%,其他各种元素成分的含量在标签中都有详细标注。

2.浓度计算方法(1)直接配制所需的氮浓度三、养分管理技术1.肥料施用基本原则(1)控释肥与水溶性速效肥相结合,缓急相济,保证植物每个生长阶段都有充足的养分供给。

(2)要根据花卉植物不同的生育时期选择不同的肥料配方。

苗期是植物的营养生长期,为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既要提高氮素在肥料中的含量,又要考虑氮、磷、钾均衡配比以及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可选用20-20-20、30-10-10的肥料。

磷素可促进植物的根部发育和开花,为促进花芽分化,要增加碳水化合物以提高碳氮比,建议用10-30-20、6-30-30等肥料。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随着绿色节水农业的兴起,水肥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各地的重视,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为突破干旱地区缺水对农业的制约,启动实施了蔬菜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蔬菜上推广面积达到了1900 hm2,主要应用在番茄、黄瓜、辣椒、硒砂瓜、茄子等经济作物。

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力、省工,不仅有效破解了水资源短缺、水肥利用率低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了作物水肥管理水平,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俗,实现了精准化、科学灌溉],而且由于其使用方便,有利于蔬菜机械化生产,对于促进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1.1 节本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作物开展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省劳动用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与传统灌溉和施肥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利用率提高30%-70%,肥利用率提高20-30%(详见表1);亩用工节省10-15个;平均亩产增加20%-28%,亩节本增效1000-5000元(详见表2),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1.2 应用范围逐步拓宽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不断优化、扩大,从最初的设施温室走向露地蔬菜,从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等作物)发展到经济作物(如番茄、黄瓜、辣椒等)、设施果树等;应用范围也从大规模生产基地扩展到小规模、小基地;使用主体也从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大农户、大公司,扩展到一家一户;技术装备也从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扩展到单棚单户的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

1.3 绿色环保安全作用凸显在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中,通过在农田铺设主支管网,作物所需水肥在水压推动下通过毛细管道,直接将水肥流到作物根部,能够保证作物及时得到所需的水肥,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满足了作物生长期对水肥的不同需要,使作物生长处于适宜状态。

不同水溶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水溶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水溶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水溶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在选择合适的水溶肥及配比上,根据植株需求和土壤情况进行科学搭配是至关重要的。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辣椒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

研究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可显著提高辣椒的产量,并且提高辣椒的品质,使其更加口感鲜美。

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传统施肥方法更为环保,能够减少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设施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还将成为未来设施辣椒种植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辣椒、产量、品质、影响、选择与配比、应用、优势、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设施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现代农业中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传统的施肥方式存在着肥料利用率低、施肥不均匀等问题,影响了辣椒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水溶肥进行施肥,并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到设施辣椒种植中。

水溶肥是一种将肥料溶解在水中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肥料形式,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少肥料浪费。

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水溶肥,可以满足设施辣椒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水溶肥和灌溉系统结合起来,通过定量、定时、定点地给植物施肥,实现肥水的同时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在设施辣椒种植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确保辣椒及时、充分地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水溶肥的选择与配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辣椒种植中的应用,以及水肥一体化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设施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水溶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不同水溶肥对设施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适合辣椒生长的水溶肥种类和配比;2.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辣椒种植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估其在辣椒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3. 通过比较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产量的影响,探讨其提高产量的机制;4. 调查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辣椒品质的影响,包括辣椒的口感、色泽、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变化;5.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对传统施肥方法的优势,如节约水资源、减少肥料损失等方面的优势。

果树栽培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果树栽培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果树栽培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摘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适用于滴灌等要求有固定水源或者是有条件建设滴灌设施的区域,水肥一体化技术现阶段主要是应用在大田经济作物以及果园的栽培上。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果树栽培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然后对其优势和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果蔬栽培;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1肥水一体化技术原理肥水一体化技术一般是借助地形的落差或者是加压泵等压力系统,将包含有果树生长所必备的一些关键元素、液体肥料等,根据果树所需要的设施条件以及水肥规律等因素,通过供肥、供水等可控管道系统配兑出数量合理,比例科学的肥液,之后再通过比较优质的软管将肥液均匀地注入果树的树盘中,将养分以及水分按照比例直接供给果树,从而实现肥料的有效利用,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收获更高质量以及产量的果实。

2肥水一体化技术优势2.1节省肥料和水在以往传统的果树栽培过程中,一般都是直接进行灌水,施肥时一般是作用在了土地的表层,这样会导致果树对水肥吸收非常缓慢的现象,并会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然而,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条件下,肥液可以直接输送到果树的根部,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养分的快速吸收,还能进一步地减少水肥的挥发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根据相关统计,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条件之下,肥料的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大约50%,用水量也减少到70%左右。

2.2保护环境在以往传统的施肥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大量灌水、施肥于果树的表土层的方式,这样不仅会造成水肥的损失,还会造成尿素态氮肥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之间的空隙,保证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还能避免由于施肥量过度造成的铵态和尿素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过量堆积,既能节约氮肥,又能保护土壤和空气。

2.3均衡水肥在以往传统的果树栽培过程中,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在果树出现了严重缺水的状态下才进行施肥和浇水,并且每次浇水以及施肥都是大水漫灌的形式,这就造成了旱涝不均的情况。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肥投入量大、产出低,各类要素综合利用效率低的现状,本文论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并降低农业污染等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并被认为是目前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更是一项加速升级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模式和技术途径,可有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综述了现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的缺憾和不足,并指出了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

1. 引言截止到2019年的年底,我国人口已突破14亿人,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均耕地占有面积逐步呈现越发紧张的态势。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农业领域提供门类差异、质优价廉、层次多样的农产品。

因此,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单位面积产量与农产品质量双重加速升级的严峻挑战。

同时,随着农业人口向城镇的不断聚集,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总量人数,尤其是青壮年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因此农业生产面临规模化生产趋势尤其紧迫,农业生产必须依托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来替代传统的作业与运营模式,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众所周知,支撑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资源为水资源,而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淡水量仅占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

据统计,目前农业领域每年灌溉用水的缺口就达300亿立方米以上,而且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用水方式极不合理,存在大量浪费现象。

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平均不到40%左右,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80%的状况差距较大,我国农业生产在节水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

每年使用的肥料约占世界总施肥量的1/3,达到6000多万吨,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逐年降低,自1980年至2014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增长4.5倍左右,而同期我国各类粮食产量的总量仅增长了82.8%,化肥消耗量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目前平均仅有30%左右被作物生长所吸收,很多地区的农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一味增加化肥的施肥量,这种不根据农作物自身生长发育营养元素的需求,盲目增加施肥的方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肥料浪费,还带来土壤板结、酸化等一系列隐患,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这里介绍的施肥器,是指输送液体或水溶液肥料的施肥器.固体颗粒型施肥器不在其中,所以简称液体施肥器.施肥器的作用就是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适量的追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一般来讲,施肥器分吸肥和注肥两种。

吸肥,是用特定的装置,在灌溉管道的某一处产生负压,把肥料溶液吸入管道,和灌溉水混合,送到作物根区.注肥,是通过外加动力,把肥料溶液注进压力管道,和灌溉水混合,到达作物根区,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主要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来选择。

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应用性比较强的综合技术,它跟施肥浓度关系密切,跟灌溉水压力、系统配套息息相关,只有实际操作,才能全面掌握施肥的技术要领,真正做到适量施肥.近几年,我们对温州的蔬菜,果树等开展了灌溉施肥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工作,有旁通式施肥和文丘里施肥技术等.2010年在马下村,开展文丘里灌溉施肥技术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深受用户的欢迎.使我们切身感受到种植户对这技术的迫切需求。

现在的情况是,给作物施肥人人都会,但是,在施肥的方法和施肥效果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套适用于本地区的施肥器和配套使用技术。

①泵吸肥法泵吸肥法主要是用于有泵加压的灌溉系统,主要用于有统一管理的种植区。

水泵一边吸水,同时一边吸肥,可以用潜水泵和离心泵两种,两者相比较,离心泵施肥适用于大面积施肥,一次可施肥3-20亩,潜水泵施肥则适用于较小面积3-5亩。

主要是利用离心泵吸水管内形成的负压将肥料溶液吸入管网系统,通过滴灌管输到作物根区。

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外加动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调配肥料浓度,可以用敞口容器装肥料溶液,也可以用肥料池等。

施肥时首先开机运行灌水,打开滴灌阀门,当运行正常时,打开施肥管阀门,肥液在水泵负压状态下被吸进水泵进水管,和进水管中的水混合,通过出水口进入管网系统。

通过调节肥液管上阀门,可以控制施肥速度,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自行均匀混合,不需人工配制浓度。

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39卷 第2期Vol.39 No.2李红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李红 ,汤攀,陈超,张志洋,夏华猛(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镇江212013)收稿日期:2020-02-20;修回日期:2020-04-20;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2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2.1814.TH.20210121.1553.032.html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资助项目(CX(19)2040);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B470014)第一作者简介:李红(1967—),女,江苏兴化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hli@ujs.edu.cn),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第二作者简介:汤攀(1989—),男,湖南常德人,助理研究员,博士(tangpan19@163.com),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摘要:为了促进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总结分析了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科研、生产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施肥设备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分析了文丘里施肥器、压差施肥罐、比例施肥泵、柱塞泵及固体肥料溶解施肥装置等常用施肥设备的技术特点、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基于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指出施肥设备的发展亟需结合作物区域种植特点,综合施策,创新发展多种先进施肥装备及技术,建立节水节肥技术综合管理体系,重点研究管路中水肥流动规律、优化设计方法、产品研发与标准化、灌水施肥制度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施肥设备的多功能、低能耗及精准化、水肥一体化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切实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关键词:施肥设备;水肥一体化;文丘里施肥器;压差施肥罐;比例施肥泵中图分类号:S2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530(2021)02-0200-10Doi:10.3969/j.issn.1674-8530.20.0036 李红,汤攀,陈超,等.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21,39(2):200-209. LIHong,TANGPan,CHENChao,etal.ResearchstatusanddevelopmenttrendoffertilizationequipmentusedinfertigationinChi na[J].Journalofdrainageandirrigationmachineryengineering(JDIME),2021,39(2):200-209.(inChinese)ResearchstatusanddevelopmenttrendoffertilizationequipmentusedinfertigationinChinaLIHong,TANGPan,CHENChao,ZHANGZhiyang,XIAHuameng(NationalResearchCenterofPumps,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13,China)Abstract: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andpopularizationoffertilizationequipmentinChina,thecurrentdevelopmentstatusoffertilizationequipmentusedinfertigationweresummarized.Thetech nicalcharacteristics,researchprogressandexistingproblemsofVenturifertilizer,differentialpressuretank,proportionalfertilizationpump,plungerpumpandsolidfertilizerdissolvingfertilizationdeviceweremainlyexplainedandanalyzed.Basedontheconceptofgreenagriculturedevelopmentandthedevelopmentneedsoftheagriculturalinternetofthings,thefutureresearchprioritiesanddevelopmenttrendsoffertilizationequipmentwereproposed.Underthebackgroundofthecountry′svigorousdevelo pmentofsustainableecologicalagriculture,itisurgenttocombinethecharacteristicsofregionalplan tingofcrops,comprehensivelyimplementstrategies,innovateanddevelopavarietyofadvancedfertilizationequipmentandtechnologies,andestablishwaterandfertilizermanagementtechnologiessystemtoeffectivelyimprovewaterandfertilizerutilization.Theflowlawofwaterandfertilizersolutioninthepipe,optimizationdesignmethods,productdevelopmentandstandardization,irrigationandfertiliza tionschedule,andintelligentfertigationsystemshouldbeinvestigatedtoachievemultifunctional,lowenergyconsumptionandprecisionoffertilizationequipment.Keywords:fertilizationequipment;fertigation;Venturiinjector;differentialpressuretank;proportionalfertilizationpump 水是作物生存之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肥料是作物增产高产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中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土壤肥力破坏、土壤污染、面源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3].中国是肥料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肥料消费大国.由于施肥技术和肥料生产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的肥料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氮肥为15%~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均远低于美国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肥料利用率[4-6].减少化肥使用量,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为了解决施肥过度和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问题,同时实现节水灌溉目标,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农艺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2019年发布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工方案》指出,要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每年发展水肥一体化面积133.3万hm2(2000万亩).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栽培方式多样、栽培季节差异大、田间配套设施条件不同、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要求,还是国内实际市场需求,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肥一体化装备非常必要,这对于大力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精确灌溉与施肥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量施肥的关键在于施肥设备.因此,文中对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科研、生产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提出需重点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的发展提供参考.1 施肥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水肥一体化是将施肥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在灌溉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7].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具有众多优点,如大幅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养分流失及降低面源污染、灵活调控以满足不同区域或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施肥设备根据其自身特征及灌溉施肥要求安装在首部或灌水器前端,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灌溉与施肥的质量.目前常用的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有文丘里施肥器、比例施肥泵、全自动注肥设备、压差施肥罐等[8-12].按照施肥控制方式可分为2类:一类为定量施肥,即只能控制施肥总量,施肥浓度则随着施肥时间递减;另一类为定比例施肥,即施肥过程中施肥浓度保持不变,该类型施肥设备既可控制施肥总量,又可根据作物需求控制施肥比例.随着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定比例施肥设备正在逐渐取代定量施肥设备.1.1 文丘里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一般与灌溉进口处的阀门并联安装,水流通过文丘里管的时候,利用渐缩管处产生的压差将液态肥料从敞口的肥料罐吸入管网中,通过匹配不同口径的吸肥管可以调节注入肥料的浓度.其特点是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无须电力,但是其压力损失较大,多用于灌溉面积较小的区域.中国对文丘里施肥器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对其水力性能参数等进行理论推导,例如,封俊等[13]、李百军等[14]结合伯努利方程以及连续性方程,推导了文丘里施肥器的临界流量、喉管压力、吸肥量等参数的计算公式.此后,范兴科等[15]针对液体在文丘里施肥器中能量转化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与试验研究.这些理论公式对于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此后,国内外学者开始转向文丘里施肥器结构参数的试验研究.孟一斌[16]、韩启彪等[17]和严海军等[18]对文丘里施肥器的吸肥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这些研究都为文丘里施肥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无法指导文丘里施肥器的设计.王淼[19]、孙艳琦[20]、严海军201等[21]、孔令阳[22]使用模拟软件对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参数、能态转化以及水力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HUANG等[23]采用CFD方法分析了结构参数(喉部长度、喉部直径、吸肥口直径)对吸肥量的影响.刘永华等[24]在综合考虑施肥设备及管路系统的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的基础上采用CFD方法对智能施肥机的文丘里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最终使智能施肥机的吸肥量提高了47.6%.MANZANO等[25]应用研究了文丘里施肥器结构参数对压差损失的影响规律.程千等[26]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空化影响施肥器性能的原因.在文丘里施肥器的新产品研发方面,金永奎等[27]研制开发出了4种新型的文丘里施肥器,为了弥补文丘里施肥器的自动控制装置的不足,李加念等[28]基于脉宽调制技术研制开发出了一套变量的文丘里施肥设备.郑彩霞等[29]发明了一种改进型文丘里施肥器,其喉部设置有手拧螺丝,手拧螺丝的下端设置有金属螺纹槽,使得文丘里施肥器喉部过流面积可调,从而灵活调节吸肥量.穆永航等[30]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式文丘里施肥器,与单体文丘里施肥器相比较具有吸肥量大的特点.张建阔等[31]为降低文丘里施肥器的吸肥临界进口压力,设计了一种双吸肥口文丘里施肥器.此外,有学者指出文丘里施肥器的制造材料也会对其水力性能产生影响.王海涛等[32]选用了国内外6种不同材质的文丘里施肥器,对其压力能耗、吸肥效率以及振动与空化等综合性能开展了测试研究,并指出收缩率较小材质的施肥器制造偏差小且吸肥性能好.国内外学者对文丘里施肥器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涵盖了文丘里施肥器的结构设计、内部流动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从而基本掌握了文丘里施肥器的设计方法.但目前中国研发制造的文丘里施肥器的性能质量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例如存在倒吸现象、压力损失高以及使用寿命短等.这一方面需要从结构设计着手,另一方面也要从文丘里施肥器的材料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加以研究改进,从而有效提高国产文丘里施肥器的综合性能.1.2 智能施肥机另一种采用文丘里结构的施肥器为目前市场上较为先进的智能施肥机,该类型智能施肥机可以通过EC/pH值及流量监控装置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下,通过机器上的一组文丘里施肥器准确地把肥料养分或其他物质注入灌溉主管网中,用户可通过物联网进行可视化监测及控制.与此同时,该类型智能施肥机也可与气象站、土壤温湿度、蒸发量、降雨量和太阳辐射等传感器相连接,实现全自动智能调节和控制灌溉施肥.但该类型智能施肥机造价昂贵,不适用于一般用户.王海涛等[33]探究了施肥机不同管路布置方式对文丘里施肥器在吸肥性能与可支配通道数量的影响,发现旁路吸肥式可同时支配6个高效吸肥的通道数量,3吸肥通道与旁路吸肥式管路的组合形式可推荐作为施肥机管路优化布置的首选方式.吴松等[34]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基于VB设计了1个通过管路连接到灌溉系统的施肥机,通过控制肥水的EC/pH浓度和进入灌溉管道的肥水量来实现自动施肥.付强等[35]采用计数器数字滤波电路以及单片机设计了1种替代简单液位浮子的实用智能液位开关,发现利用该方法也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设定不同参数滤除干扰信号,提高智能液位开关适用性.房俊龙等[36]采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开发出了通用嵌入式可编程软件,实现灌溉施肥从传统模式到智能模式的相互切换.邓晓栋等[37]基于ZigBee设计了一种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用户在服务器端通过组态王软件控制水池、肥料池或者混合池电磁阀的打开,进而灌溉与施肥.江新兰等[38]设计了基于两线解码技术和云计算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云灌溉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并将其传输和存储于数据管理云平台,利用云集群的计算和分析能力确定作物生长的水肥需求和灌溉施肥制度,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控制.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设施农业滴灌施肥控制系统的研究,多采用单片机控制原理,结合硬件装置和软件系统实现滴灌施肥作业的精准控制和同步实施,集成多种自动化智能控制施肥决策系统及配套施肥设备,保证作业过程中可精准控制施肥量、灌溉水量和施肥浓度等.但所开发的控制系统研究方法单一,自动化程度低,EC/pH值控制精度稳定性差且通用性低,多处于试验调试及小范围应用阶段,无法完全满足大田滴灌施肥精准控制的要求.1.3 压差施肥罐压差施肥罐主要由肥料罐、节流阀门以及连接管组成,通过在罐体间形成压差,利用水流将罐中的肥液压入灌溉管网中.其特点是加工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大田灌溉,但肥液的浓度会随施202肥时间而变化,无法控制施肥浓度,不利于精确施肥,且罐体容积有限,需要多次添加肥液.压差施肥罐的主要特征是肥液浓度随时间推进而不断衰减,而施肥罐内肥液浓度衰减规律可由阿莫斯·泰奇公式计算,该公式认为当约等于4倍罐容量的水流经罐内后,已有98%的肥液随水进入灌溉系统.封俊等[39]将文丘里施肥器与压差施肥罐相结合,并从理论上推导了肥液浓度衰减的计算公式.邓兰生等[40]研究发现对于液体肥料,直接影响施肥时间的因素是流量,而不是压差;对于固体肥料,施肥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流量和肥料的溶解速度.LI等[41]和孟一斌等[42]对压差施肥罐的出口肥液浓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肥液浓度随时间和压差、施肥量的变化关系式,以及施肥结束时间与上述因素的关系式.韩启彪[43]也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类似的计算公式.然而这些计算公式都是在特定的压差施肥罐和肥料下获得的,故缺乏一定的通用性.韩启彪等[44]使用CFD技术对施肥罐肥液浓度衰减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为压差施肥罐浓度衰减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克服压差施肥罐浓度变化的缺陷,鄢一新等[45]通过在压差施肥罐中增加柔性防水薄膜,设计了一种差压隔膜式施肥设备,施肥罐中柔性薄膜起分隔水和肥的作用,从而保持施肥罐中肥液浓度不变.韩启彪等[46]发明了一种轻小型半自动滴灌压差施肥车,其通过PLC控制器、电磁阀以及流量浓度传感器对压差施肥罐的出口肥液浓度实现调控.目前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压差施肥罐,但出口肥液浓度随时间衰减的问题至今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法.因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精确变量施肥已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呼吁逐步淘汰压差施肥罐,进而采用施肥浓度恒定且可调的施肥设备.1.4 比例施肥泵比例施肥泵是一种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其通过水压驱动内部吸液活塞的运动来向管网中定比地添加肥液.与其他施肥设备相比,比例施肥泵的施肥精度高,且注入比例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图1为比例施肥泵工作过程示意图.比例施肥泵直接安装在水管上,由管路中水流驱动比例施肥泵工作.在带压水流的驱动下,驱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带动吸液活塞,吸液活塞按比例定量吸入肥液,再与作为动力的水混合,随后被输送到下游.吸入的肥液始终同进入比例施肥泵水的体积成比例,从而实现肥液与水的成比例混合.如图1a-1d所示,水从进口进入泵内,在驱动活塞下表面形成较大的作用力推动驱动活塞上行,当驱动活塞向上运动到行程末端时,换向机构通过改变液体流道使液体进入驱动活塞上表面,从而使驱动活塞上表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下表面所受到的作用力,迫使驱动活塞向下运动.当驱动活塞向下运动到行程末端时,换向机构通过改变液体流道使驱动活塞进入下一往复运动.图1 比例施肥泵工作原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diagramofworkingprincipleforproportionalpump法国DOSATRON公司早在1974年就开发出了比例施肥泵[47],此后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了比例施肥泵的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但有关比例施肥泵的技术研究都属于保密内容,无公开的研究资料.中国在施肥泵方面的研究较晚,李百军等[48]与赵立新等[49]都从原理及试验上初步研制过水动比例施肥泵,但这些都没有形成产品.高本虎等[50]、徐茂云等[51]在“九五”“十五”期间相继申请了关于活塞式水力驱动比例施肥泵的专利,王建东等[52]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制造出施肥泵样品,并进行了试验测试.为了研究国外水力驱动比例施肥泵的水力性能并借鉴其结构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韩启彪等[53]对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些典型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典型产品的工作压差和流量关系以及工作压差的合理控制范围等参数.赵友俊[54]在参考国外同类型产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水力驱动式比例施肥泵,认为其性能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杨大森等[55-56]对国内外同类型及相同参数的比例施肥泵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指出国内产品的肥液注入精度以及同压差下进口流量不如国203外产品;另外还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拍摄了不同工作压差下比例施肥泵驱动活塞的运动过程并分析了运动规律.骆志文等[57]对3种比例施肥泵的水力性能进行了试验,提出比例施肥泵驱动腔和抽液腔的容积效率计算公式.汤攀等[58]在比例施肥泵运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流固耦合动网格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内部流动以及活塞受力.骆志文等[57]研究了比例施肥泵进出口、进口腔、驱动腔、进水阀口、出水阀口直径以及换向弹簧的刚度对比例施肥泵的水力性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对比例施肥泵的研究已逐渐增多,但是依然缺乏自主的设计方法和优秀产品,国内市场主要被法国Dosatron、以色列Mixrite和美国Dosmatic等国外公司的产品所占据.总体而言,虽然不同学者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开发出了相应的施肥设备,但比例施肥泵仍然是较通用的施肥设备,而目前仍缺乏对比例施肥泵深入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比例施肥泵关键水力尺寸对进口流量、注入流量和注肥精度等水力性能的影响,比例施肥泵设计方法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1.5 柱塞泵及其他类型泵严海军等[59]针对圆形喷灌机实际应用和作物的施肥特点,设计了一台双缸柱塞式注肥泵(包括液力端、传动端、柱塞、密封及配套动力等),并指出改变柱塞行程和电源频率可以有效调节注肥泵的注肥流量.在此基础上,严海军等[60]又以注射喷嘴的孔口直径、安装位置以及注肥泵的电源频率为试验因素,对圆形喷灌机应用该施肥设备时的喷灌施肥均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美国Agri-inject公司也开发出了相同的设备,该施肥设备主要由搅拌器、肥液桶及柱塞泵组成,该类型施肥设备主要配套平移式喷灌机及圆形喷灌机等大型喷灌机使用.其他应用于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泵类型主要包括离心泵、隔膜泵及蠕动泵等,但其应用范围较小.1.6 固体肥料溶解施肥装置张志洋等[61-63]设计了2种固体肥料溶解混施的水肥一体化装置,一种是自流式溶解施肥装置,装置主要由直流水泵、流量传感器、进水管、混肥桶、滤网桶、加肥装置、出口管和排污管8个部件组成,如图2所示.工作时,将固体肥料填入加肥装置中,肥料均匀地落入滤网桶中,滤网桶起到过滤固体肥料中不溶于水的杂质的作用;同时直流水泵从水源往混肥桶中注水,进水管偏心安装在混肥桶外壁,进水可切向冲击混肥桶中的肥液,推动肥液旋转,加速混肥桶中固体肥料的溶解速度;当混肥桶中的肥液上升到出口管位置时,肥液从出口管中流出;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装置的进口流量;装置工作完成后,混肥桶中残余肥液从排污管排出.在此基础上,张志洋等[63]以滤网桶直径、滤网桶网孔数、滤网桶安装高度、进口水流量、加肥速度和加肥方式为试验因素,对装置运行时的性能(主要表现为出口肥液浓度均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此外,夏华猛等[64]又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控制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对出口肥液的质量浓度实时检测,采用PWM脉宽调节固体肥料添加速度,构建闭环控制回路,提高了装置的施肥均匀性.该装置主要应用于灌溉系统末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直接施用固体肥料,可有效降低水肥一体化使用成本,但施肥量不大、施肥面积小且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图2 自流式溶解施肥装置Fig.2 Gravit flowingdissolvingandfertilizingdevice另一种是泵入式溶解施肥装置,主要由加肥装置、搅拌器、滤网桶、混肥腔、蓄肥腔、泄流口、供水泵和注肥泵等构成,如图3所示.装置运行时,固体肥料经过加肥机构后均匀定量地落入滤网桶中,同时供水泵向混肥腔中注水至设定液位,搅拌器运行加快肥料溶解速度,肥料溶解完成后电磁阀打开,混好的肥液流入蓄肥腔中,注肥泵开始注肥;当混肥腔中的肥液全部流入蓄肥腔后电磁阀关闭,混肥腔中重复以上混肥工作.通过控制进水量和加肥量即可调节施肥浓度.该装置安装在灌溉系统首部,施肥控制面积大,配比母液浓度范围广且精确可调,已实现自动化运行,但智能化程度尚有待提高.刘林等[65]也开发了一种施用固体肥料的大田移动式精量配肥灌溉施肥一体机,其机械部分包括移动行走架、精量配肥装置和首部枢纽装置.其中,移动行走架便于一体机在田间移动,精量配肥装置用于肥料比例掺混溶解和母液浓度动态调控,首部204枢纽装置用于输送灌溉水和肥料母液,并为水肥一体化系统提供灌溉压力.该施肥设备控制系统集成了灌溉施肥时间分配模型和母液浓度动态调控方法,可实现母液浓度精准调控和全自动灌溉施肥.图3 泵入式溶解施肥装置Fig.3 Injectiondissolvingandfertilizingdevice2 未来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精确灌溉与施肥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国家大力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背景下,亟需结合作物区域种植特点,创新发展多种先进施肥设备及技术,建立节水节肥技术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提高水肥利用率.基于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提出未来中国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2.1 发展趋势1)多功能、低能耗及精准化是施肥设备的发展趋势.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国家将节约能源提到战略高度,开发低能耗及精准化的产品,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水肥利用率将是微灌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趋势.与此同时,考虑农药与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有机结合,研究相应配套水肥药装备,开发出高效及多功能的水肥药一体化系统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2)信息化与智能化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S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等在节水灌溉技术中更为广泛的应用,考虑将单一施肥作业逐渐转变为变量施肥作业,开发设计多种关键部件结构,实现多变量在线配肥及施肥功能,进一步提高施肥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作物信息采集技术,重点开展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慧精准灌溉施肥系统及配套装备研究,加快推进滴灌施肥及喷灌施肥等节约型技术发展.2.2 研究重点1)水肥流动规律.采用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文丘里的流动机理及结构参数进行研究,达到降低其压差损失的目的;通过大量试验,寻找不同种类肥料施用时的施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为压差施肥应用推广的重要支撑;通过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肥液进入田间后的流动过程,总结出流动规律以进一步指导设备的施肥作业;针对作物(不同作物或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液的需求,结合作物的种植方式以及系统布置方式,研究管网中水肥运移规律,探索肥液特性对系统灌水施肥均匀性的影响.2)优化设计方法.加强水动比例施肥泵的机理及设计方法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国产化,降低应用成本;优化文丘里施肥器设计方法,解决国产文丘里施肥器倒吸和压力损失过高等问题;基于柱塞泵的机理研究,降低柱塞泵出口由于柱塞往复运动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设计出更大流量的柱塞泵,扩大柱塞泵的使用范围,优化柱塞泵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系统能耗、施肥均匀性和经济性等),建立施肥设备的优化选型方法,采用不同的优化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优化配置施肥设备,建立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3)产品研发与标准化.根据现有灌溉施肥制度,研发配套的施肥设备;针对作物区域种植特点,加强适用于低压管道及渠灌施肥设备的研究开发;针对中国耕地特点研发适用于大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针对中国农业肥料施用特点,开发推广施用固体肥料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针对不同施肥设备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技术规程,指导实际应用;重点研发高效液体肥料及水溶肥料,实现肥料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建立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行业标准,制定设备性能检测方法及平台,促进水肥一体化设备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4)灌水施肥制度.根据不同区域条件、植物种类,研究土壤养分水分技术参数、灌溉技术参数、施肥技术参数,研究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特点;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处理下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响应规律,结合气象因素,探索作物节水节肥调制机理;采用综合评判方法,以实现最大产量和最佳品质为目标,确定施肥比例、灌水施肥的次数、定额、周期和最佳时期,建立高效经济的灌水施肥制度及相应设备和系统的灌水施肥操作规程.205。

有机水溶肥研究报告总结

有机水溶肥研究报告总结

有机水溶肥研究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农业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有机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被认为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有机水溶肥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有机水溶肥具有较高的肥效。

研究表明,有机水溶肥中富含多种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改善土壤质量。

相比传统的化学肥料,有机水溶肥能够更好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有机水溶肥对环境友好。

传统的化学肥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而有机水溶肥则采用天然有机物质制成,不含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较小,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有机水溶肥还具有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有机水溶肥中的有机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的抗逆性和生物活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有机水溶肥的使用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肥力持久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有机水溶肥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有机水溶肥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

其次,有机水溶肥的稳定性和储存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此外,有机水溶肥的使用方法和施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以确保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有机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具有较高的肥效、环境友好和提高土壤质量的功能。

虽然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有机水溶肥仍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有机水溶肥的制备工艺、使用方法和施肥技术,以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

水动力施肥器的原理

水动力施肥器的原理

水动力施肥器的原理
水动力施肥器是一种能够根据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土壤含水状况,自动控制肥料在植物根系表面或内部的分布和移动,使肥料均匀、迅速、准确地供给植物的智能设备。

水动力施肥器能为作物提供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动力施肥器的结构分为五部分:上水箱、上水管、下水管、控制阀和控制盒。

上水箱和下水管连接在一起,通过上水箱中的水泵将水输送到下水管中,再通过控制阀将水引入控制室。

控制室内安装有各种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肥液浓度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控制柜中设定的值比较,如果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控制器就会向水泵发出信号,水泵启动进行施肥。

如果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盒就会发出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打开进行施肥。

当肥料到达控制室时,控制盒内的电磁阀关闭进行排肥。

控制盒通过软件设定不同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次数,肥料到达设定值时会自动停止施肥。

—— 1 —1 —。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花卉生产中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花卉生产中

03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溶于水中,通过灌溉系统将水和
肥料同时输送到花卉根部,提高肥效和水分利用率。
切花的水肥管理
1 2 3
切花的需水量和浇水频率
由于切花是采收后进行销售的,因此需要控制 浇水量和浇水频率,避免过多的水分影响切花 的品质和保存时间。
切花的施肥量和施肥频率
在切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和 施肥频率,以满足切花所需的营养需求,同时 避免过度施肥影响切花的品质。
04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花卉生产中 的应用
盆栽花卉的水肥管理
盆栽花卉的需水量和浇水频率
01
根据不同花卉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浇水频
率,保持土壤湿润。
盆栽花卉的施肥量和施肥频率
02
根据不同花卉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
施肥量,并合理控制施肥频率,避免过度施肥。
盆栽花卉的水肥管理技巧
多样化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应用于更多的花卉品种和生产环境中,以满足 不同市场需求。
环保可持续
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通过优化水肥使用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肥一体化技术面临的挑战
01
技术成本
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型花卉
企业来说,投资压力较大。
02
技术成熟度
环境友好型水肥配方
研发更加环境友好型的水肥配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提高花卉的抗逆性和品质。
普及和推广
加强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技术的普及 率和应用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园林花卉的水肥管理技巧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溶于水中,通过灌溉系统将水和肥料同时输送到园林花卉根 部,提高肥效和水分利用率。此外,根据不同园林花卉的生长特性和需水特点,可以采用 滴灌、喷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提高水分利用率和节约水资源。

施肥机的开题报告

施肥机的开题报告

施肥机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施肥机一、背景介绍施肥机是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用于给作物添加合适的肥料,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作物需求的变化,施肥机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升级。

本报告将探讨施肥机的原理、分类、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原理介绍施肥机的原理是将肥料从储存器中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输送到施肥部位,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农田或农作物周围。

一般而言,施肥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实现施肥:液肥储存器、输送系统、施肥器和控制系统。

液肥储存器用于储存肥料,输送系统将肥料从储存器输送到施肥器,施肥器将肥料均匀地分布到作物周围,而控制系统则用于控制流量和施肥机的工作状态。

三、分类与特点根据施肥机的使用方式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手持式施肥机、推式施肥机和挂车式施肥机等多种类型。

1. 手持式施肥机:手持式施肥机通常由一个肥料储存器和一个施肥器组成,操作简单方便。

适用于小规模的农田或果园,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施肥机直接在作物周围喷洒肥料,可调节喷洒的范围和密度。

2. 推式施肥机:推式施肥机一般是由一个储存器和一个推进装置组成,可用于大面积农田的施肥。

推式施肥机通过推进装置将肥料均匀地喷洒在农田表面,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3. 挂车式施肥机:挂车式施肥机一般由一个储存器、输送系统和跟随轮组成,适用于大型农田和农场的施肥。

挂车式施肥机可以使用各种肥料,通过输送系统将肥料均匀地喷洒在作物附近,提高施肥效率和生产效益。

四、使用与维护使用施肥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肥料选择: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配比。

2. 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避免施肥太早或太晚。

3. 施肥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施肥机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保证肥料的均匀喷洒。

在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清洗施肥机的储存器和输送系统,排除残留的肥料和杂质。

此外,注意施肥机的润滑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稳定的施肥效果。

水溶肥配方与施肥技术

水溶肥配方与施肥技术

水溶肥配方与施肥技术水溶肥是一种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灌溉或叶面喷施的方式供给植物所需养分的肥料形式。

它广泛应用于盆栽、果蔬种植和大田作物等领域。

水溶肥的主要优势是营养供给快、利用率高,能够满足植物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水溶肥的配方与施肥技术。

1.水溶肥配方水溶肥的配方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要的养分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水溶肥主要包含三种营养元素:氮、磷和钾,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镁、铁、锌、锰等。

根据植物的需求,可以调整不同元素的比例,并在特定的阶段添加特定的微量元素。

在植物的生长初期,应该注重氮肥的供应,因为氮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养分。

在这个阶段,可以选择氮磷钾比例为3:1:1的肥料配方。

当植物进入花芽分化期或果实扩大期时,应适当增加磷的供应,因为磷对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此时可以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1:2:2或1:3:3在施肥时,还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进行微量元素的添加。

例如,蔬菜类作物对铁、锌、锰的需求较高,而果树则对硼和钼的需求较高。

可以使用市售的混合水溶肥,也可以将微量元素单独添加到肥料溶液中。

此外,还可以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来调整肥料配方,以满足土壤中缺乏的养分。

2.水溶肥的施肥技术水溶肥的施肥技术主要有灌溉和叶面喷施两种方式。

(1)灌溉:灌溉施肥是将水溶肥溶液通过灌溉系统或人工浇灌的方式供给植物。

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和土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

例如,对于大田作物,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施肥,这样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浪费。

对于盆栽植物,可以采用浸渍法或底苗法进行施肥。

在施肥时,要注意控制肥料的浓度和施肥频次。

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烧叶或根系受损,浓度过低则会导致植物营养不足。

一般来说,大田作物的肥料浓度可以在1%-2%左右,盆栽植物的肥料浓度可以适当增加至2%-3%。

施肥频次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水分状况来调整,一般为每周或每两周施一次。

(2)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将水溶肥溶液喷洒在植物的叶片上,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养分。

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作用

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作用

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作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该系统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智能化地进行水肥调控,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减少、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详细说明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作用。

首先,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通常采用的是定量灌溉或者时间灌溉,无法做到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进行精确调控。

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量,并结合气象数据等因素进行精确灌溉控制。

通过夜间灌溉、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能够减少灌水量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其次,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依赖人工调控,难以精确把握土壤水分情况,容易导致浪费和过量施肥等情况,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精确调控,能够减少水肥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再者,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有助于环境保护。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往往采用大量的水资源和化肥,而这些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过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精确的水肥调控,减少了过量施用的情况,可有效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环境的污染,做到绿色无污染的农业生产。

最后,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

它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溶肥生产设备有哪些特性

水溶肥生产设备有哪些特性

水溶肥生产设备有哪些特性水溶肥生产设备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设计、设备结构设计、材料的选用符合防腐蚀的要求,设备能方便清理干净,所有接触物料部件均为不锈钢。

产品特性:1、集配料、混合、包装于一体,配料、混合、包装均为自动化2、将3-10种物料,按照配方规定的重量配比自动配料后混合均匀,按5-10Kg/袋规格自动计量、充填、包装。

3、使用预制塑料编织袋,内袋热封口,外袋设备缝;人工套袋的半自动充填、封口;封口严密,密封性好4、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设计、设备结构设计、材料的选用符合防腐蚀的要求,设备能方便清理干净,所有接触物料部件为不锈钢5、因为部分物料含有结晶水,易吸潮,高温易液化;本生产设备设备配料、混料速度快,生产过程物料与空气接触时间少,不会吸水返潮6、计量精确,配料精度达±0.1%-±0.2%,混合均匀高效7、配料系统可存储多个配方,配方修改方便;可实现5Kg/袋、10Kg/袋多种规格的配料与包装8、设备布置紧凑,能耗低,节能高效9、操作、维修方便,性能稳定,故障率低,运行可靠10、人流、物流通畅,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水溶肥生产设备五大系统:一、全自动配料系统按照设定的重量配比,自动完成几种原料的配料。

配料系统按照设定的次序和重量,依次完成各物料的配料。

先料仓1卧螺旋机向称重秤斗加料,开始为大供料,物料1重量接近设定值,自动变为细供料,重量达到目标值,1号仓停止加料;按同样原理依次完成2号料、3号料、4、5、料的配料;几种物料配料完成,得到总控系统放料信号,秤斗开关门机构动作,打开料门放料;物料排出干净,自动关闭料门,开始下一配料过程。

二、称重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称重技术,高智能化称重控制器,计量速度快、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

进口304L不绣钢。

三、气流输送优点:产量大、中间环节无残留四、自动混合系统1.配好的物料自动卸入混合机,总控系统自动控制混合、卸料、开关料门动作,混合时间、卸料时间的长短均可数字设定,确保混合均匀。

水肥一体化常见的4种施肥设备

水肥一体化常见的4种施肥设备

水肥一体化常见的4种施肥设备水肥一体化常见的4种施肥设备和原理一、文丘里施肥器与肥料储液箱配套组成一套施肥装置,利用文丘里管产生的局部负压,将肥料原液吸入灌溉水管中。

特点:1、构造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小型灌溉系统向管道中注入肥料茹药。

缺点:1、需要损害部分主管道压力;2、进肥浓度不可调文丘里施肥器1、文丘里前后压差>0.07MP,开始吸肥;2、 1寸(32)型最大吸肥量140L/H;3、由于有损压,所以适用于滴管系统,不适用于对压力要求较高的喷灌和微喷系统。

二、施肥罐是利用管道前后端压力差把肥料压入管道的施肥装置,TS由储液罐、进水管、供肥液管、调压阀等组成。

特点:1、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类型多样;2、结实耐用,既能溶肥又能施肥。

适用范围:基本所有灌溉系统的首部都适用。

缺点:设备需要承压防锈蚀,成本较高,体积较大。

施肥罐原理1、施肥罐后压差>0.03MP,开始吸肥;2、30L-500L容量都有,跨度大;3、施肥罐内长管进肥,短管出肥;4、由于有损压,所以适用于滴管系统,不适用于对压力要求较高的喷灌和微喷系统。

5、随着施肥,罐体内肥液浓度降低。

三、比例施肥器内的水动力引擎驱动比例泵,将肥水直接吸入并溶于水流中。

特点:1、以水流为动力,水压流失低,不需要电力;2、精确的自动比例投加混合,不受水的流量压力波动影响;适用范围:设施蔬菜、花卉等需要精准调节施肥浓度的作物;缺点:设施蔬菜、花卉等需要精准调节施肥浓度的作物;shi'fei比例施肥器比例施肥器的原理1、施肥罐后压差>0.03MP,开始吸肥;2、进肥比例<5%;3、 DN25型进肥量 10L/H—2.5m3/H;4、控制精准,常用在育苗、打药上。

四、施肥机是利用泵混合灌溉水和肥料原液,通过PH之检测和EC检测,精准控制浇水施肥的量和浓度特点:1、灌溉施肥严格程序控制;2、控制肥液的浓度和PH值适用范围:设施脉花卉等基质或者无土栽培领域;缺点:设备复杂,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水溶肥 ; 小麦播种机 ; 定量控制 ; 节水 ; 肥效 中图分类号 : ¥ 2 2 4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1 1 6 1 ( 2 0 1 5 ) 0 7 — 0 0 3 6 — 0 2
目前 , 既能节约水资源 , 又能增加肥效 的水溶肥 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 睐,但由于缺少施肥设备 。 该技术在农 田种植领域迟迟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改变 传统的灌溉方式 。 使农作物施肥像播种一样 . 直接播
作者简 介 : 张洪强 ( 1 9 8 o _ _ ) , 男, 讲师 , 硕士, 从 事农机 装备控
制 与 改 造研 究 。
3 水 溶 肥 定 量 控 制 系统
春季 小麦 在返 青起 身期 , 取小 麦专 用 的水 溶复 合
1 水 溶肥施肥技术现状
水溶肥是能够完全溶 于水 的一种多元复合肥 , 具 有保水、 抗旱 、 杀虫 、 防病等功能。 它溶水后 , 形成水肥
体, 有利于农作物吸收, 达到促进作物生长 的目的。 我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发展多年 。 近些年与此相

关的论坛 、 会议不断举行 。 2 0 1 1 年, 我 国举办的“ 第二 届 中 国国 际水 溶肥 高 峰论 坛 ” “ 硝 基肥 生 产 应 用 暨灌
水溶肥施肥设备 的研 究与应 用
张洪强 . 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 义
( 沧 州职业技 术学院, 河北 沧 州 0 6 1 0 0 1 )
摘要: 以小麦水溶肥施用为例 , 对 传统小麦播种机进行改造设计 , 采用定量泵 控制施播 量 , 在每一组播 片的内外两侧安装刮泥板 , 确保水溶肥的施肥深度 , 为水溶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机具保 障。
施人农 作 物 的根 系部位 ,且施 播量 能够 调节 控制 , 具 有很 大 的实用 意义 。
米 上也 进行 了尝试 , 生长 效果较 好 。把肥 料 溶解 在水
中, 采用 灌 溉 的方 式 , 用 管 道 输送 到 田间 的每 一 株作
物。它是灌溉行业与肥料行业的技术交叉 , 是 目前最 普遍 的水肥 供应 技术 。不 过 , 水 溶 肥施肥 技 术若 采用
滴 灌 或 冲灌 方式 , 可 节省 水源 , 提 高肥效 。
2 设 备 结构 的 机械 设 计
通过分析水溶肥的特性 、 施播情况及要求 , 研究 可调控 的根下施播专用设备。以小麦施播水溶肥为 例, 对小麦播种机进行改造重新设计 , 保持播种盘之
间 的间距不 变 ,使追 施水 溶肥 与播 种 的行距 一 致 。 约 1 5 c m; 播种 盘 的 内外 两侧 安装 刮 泥板 ( 如图 1 所示 ) , 避免 因播 片在 转 动过 程 中产 生 的离 心力 把 水 溶 肥带 向播 片 外缘 , 在 施 播 过程 中刮 掉 附带 的泥 土 , 确保 施 肥深 度在 农作 物 根 系下 3 — 5 c m:在 每一 组播 盘 的 上
第 7期 总第 2 5 3期
2 0 1 5 年 7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c u l t l a r a l S c i e nc e &T e c hn o l o ̄ v a nd Eo u i o me nt
NO . 7 TO t a l N O. 2 5 3 T u l v .2 01 5
溉施 肥 高 峰论 坛 ” “ 中国一 以色 列水 肥 一 体化 高 峰论 坛” 等都 是研讨 水溶 肥技 术 的论坛 。根 据 国家化 肥质
游均安装定量泵 , 通过与地面接触 的主动轮提供给链
轮 动力 , 再 由链 条 带 动定 量 泵 转 动 , 以控 制每 一 垄 的
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登记数据 , 已经获得农业部正式登 记的水溶肥料有 2 1 1 7 个产品。 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原 因很多 。 主要表现
在: 1 )区域性 水 资 源 贫 乏 。 我 国 的西 北 地 区表 现 突 出。 2 )季节性 水 资源贫 乏 。 南 方及 华北 地 区的季 节性 干旱表现突出。 3 ) 肥料利用率。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水溶肥施播量( 如图 2 所示) 。
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 4 ) 环境问题。 传统的灌施方式破 坏 生态 环 境 , 大量 肥 料 渗到 深 层 土壤 。 不 易 被 根 系 吸 收, 导致地下水含有大量硝酸盐 ,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 ,我 国 的水 溶肥 技术 主要 应用 于冬 小麦 、 棉 花、 番茄 、 马铃薯 、 果树、 蔬菜等经济作物 , 近年来在玉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6 — 0 3 基金项 目: 河北省教育厅 高校科学技术研 究项 目( Z 2 0 1 5 1 7 1 ) ;
水 溶 肥施 肥设 备 的 定量 控 制 系统 研 发 与 应 用
图 1 播片内外侧安装刮泥板
Fi g u r e 1 F i x i n g s c r a p e r s o n b 0 t I I s i d e s o f e a c h p i e c e o f mu l t i c a s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