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复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pū pù)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跟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bēi bèi)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bēi bèi)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字写出了________。
(3)选一选。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②“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
A.小路难走,路途遥远,“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感觉越来越重,行走艰难。
B.暗示着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重任,对生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4)文中母亲为什么想走大路?儿子为什么想走小路?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我”为什么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5)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________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传统美德。
(2分)
【答案】(1)pū;bēi;bèi
(2)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了我的欣慰。
(3)A;B
(4)因为大路平顺;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可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5)一起在田野散步;尊老爱幼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体会词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pū;bēi;bèi ;
(2)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了我的欣慰。
(3)A;B ;
(4)因为大路平顺;儿子想走小路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可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5)一起在田野散步、尊老爱幼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2.课外阅读
牙膏
一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在河边玩要,忽然发现小华那本来又黑又黄的牙齿变得雪白雪白的了。
我奇怪的问她:“小华,你的牙齿怎么变白了?”小华神密地告诉我:“我看了电视里的‘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的广告后,就去卖了一支,想不到效果这么好!”我听了,心里也痒痒的,_______我的牙齿也黄得十分难看,_______我多么希妄能得到一支‘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呀!
回家后,我拿了钱就向售货亭跑去。
我从阿姨手中接过牙膏,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瞧!牙膏软管上的小白兔好像在蹦蹦跳
跳呢!它雪白的茸毛,长长的耳朵向上竖着。
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玉。
一张鲜红的小嘴张得大大的。
看着软管上的“小白兔”,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晚上我轻轻拧开牙膏上的盖子,挤出了淡绿色的牙膏,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舒服极了!我把牙膏挤在牙刷上。
当我在给牙膏管盖盖时,那小白兔正冲着我笑呢!
我盛了一杯水,把牙刷沾湿,然后用力刷了起来。
啊!一股水果般的香甜味滋润着我的口腔,我更加认真刷牙了。
等我刷完牙,漱了口,那香甜味还久久地留在嘴里,回味无穷!
两个星期以后,“小白兔”牙膏变得()干()瘪,那可爱的小白兔()变瘦了,()都褪了色,一双红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呆呆地望着我,牙膏软管被折叠得一层又一层,上面全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皱纹,老态龙钟,和它原来那白白胖胖的样子简直是判若两“人”。
牙膏,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人们,它自己却什么也没留下。
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晚上,我梦见牙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姐姐,她对我说:“给别人幸福温暖,是最快乐的事情,没有自私之心的人,是最高尚的人……”
(1)圈出第一节中4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短文第一段的横线上:
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既……又……
(3)短文中第________节写“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刚买来时的外形。
写出这节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
写出这节的最后一句中的联想部分:________。
(4)填空
①“小白兔”高级儿童牙膏刚买来时,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两个月后,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
②《牙膏》这篇短文赞美了________的精神。
【答案】(1)要—耍;密—秘;卖—买;妄—望
(2)因为;所以
(3)3;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
;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4)炯炯有神;又干又瘪;无私奉献
【解析】【分析】(1)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
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所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
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要—耍、密—秘、卖—买、妄—望
(2)因为、所以
(3)3;一双又红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我仿佛看见了一只活生生的伶俐活泼的小白兔向我走来。
(4)炯炯有神、又干又瘪、无私奉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阅读理解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中扛着扫帚,抱着柴火,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
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
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乡亲们说:“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
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
周跃才模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
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
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了眼泪,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
夏天,山里的蚊子多。
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
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姓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
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
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
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学需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方便—________ 热闹—________ 飞快—________ 温暖—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
(3)“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帮奉爷爷做了哪些事?
(4)乡亲们为何称队员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5)文中的队员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案】(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麻烦、安静、缓慢、寒冷
(2)少先队员去奉爷爷家的原因。
(3)抬水、煮饭、洗衣服、打扫房屋、给奉爷爷请医生看病、抓药、支新纹张、打新灶、种菜、送礼品。
(4)报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乡亲们称他们为“山沟沟里的报春花”是因为他们像报春花一样富有朝气,又给别人带去了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5)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课外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那就是我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
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
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他们分心了。
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
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①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________
②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________
(2)“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这句话中“嫩芽”指________,“土香草”指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这个句子是________句,如果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该怎么改?
(4)用文中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一丝不苟;不厌其烦
(2)正确的,好的东西;错误的,不好的东西;对于周围的事物要分清正误,明辨是非。
(3)反问;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没有什么知识学不好。
(4)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5)学习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要明辨是非。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短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一丝不苟、不厌其烦
(2)正确的,好的东西;错误的,不好的东西;对于周围的事物要分清正误,明辨是非。
(3)反问;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没有什么知识学不好。
(4)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5)学习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要明辨是非。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
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他完全沉醉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用“横线”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银雨撒金街”的景色。
(3)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本文作者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了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
2—4.自然段主要抓住了瀑布的________的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5-8自然段作者除了写自己看见的,更主要的是写了________。
②通过阅读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语回答)(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泻”这个字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
②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这句话把两处瀑布进行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③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其中“乐池”指________,“乐声”指________
(5)用一句古诗来赞美黄果树瀑布吧。
【答案】(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远
;近;声音、样子
;感受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4)比喻
;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
;对比
;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置身其中的感受
;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
;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故答案为:(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
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①远;近;声音、样子;感受;②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4)①比喻;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
②对比;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③置身其中的感受;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6.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买小狗的小孩
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
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
站在店门前,然后便(底低)头算账。
()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老板抬足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块,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一百块钱一只。
”老扳回答道。
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
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老板回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黃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儿只毛茸茸的"小肉球”。
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瘸(qué)—拐的。
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_______(dé děi)是个瘸子了。
”
"我就要这只小狗儿。
”小男孩说。
"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_______(de dé)了。
"老板大方地说。
男孩子扬起头,涨_______(zhǎng zhàng)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元六角作定金,以后每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
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小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
”
小男孩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
"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