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一、知识要求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5)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6)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8)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9)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0)简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能力要求
能够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的媒介作用、内环境的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基础知识及应用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内含有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命题方向一:理解体液内环境等概念
1.(高考试题:2006上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
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C
2.(07模拟:北京东城一模)3.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
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
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减
少
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③中,③和⑤的
成分有区别
D.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②处氧气浓度高于④
【答案】D
命题方向二:内环境中生理过程
1.(06模拟:盐城高三上期末)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B.氨基酸的缩合反应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 丙酮酸+水→CO 2+氢+能量
【答案】C
2.(高考试题:2007全国理综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
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3.(高考试题:2007上海生物)1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A
4.(06模拟:金太阳一次联考)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B. 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
3、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约有 为水,其余10%分别为 , ,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
括各种 (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
于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命题方向之三:内环境物质成分 1.(高考试题:2003全国春季理综)在某一时刻测定一器
官的动脉和静脉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A .肺 B .脑 C .肌肉 D .小肠
【答案】D
2.(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20.下列不属于人体内
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抗体
C .胰岛素
D .尿素
【答案】A
3.(高考试题:2007山东理综)4.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
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答案】 D
4.(高考试题:2000上海)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纤维蛋白原
B 、激素
C 、纤维素
D 、淋巴细胞
【答案】C
5.(高考试题:2006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相对含量
O 2 CO 2 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 ②④
【答案】A
6.(05模拟:南通二模)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
P和Q
A.P Q是葡萄糖D.P 是尿素、Q是蛋白质
【答案】C
7.(高考试题:2000广东)(8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B液为
_______,C液为_______,三者共同构
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
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
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病的发生。
【答案】(8分)
(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4分)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1分)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
(1)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
其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即溶液的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的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7o C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的渗透压,相当于浓度为的氯化钠溶液。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血浆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命题方向之四:内环境PH的稳态
1.(07模拟:江苏徐州三检)14.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02和H20,并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B.血浆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钠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人血液后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
【答案】B
2.(高考试题:2005江苏)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答案】A
3.(07模拟:广东珠海一模)6.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昔
D.钾离子
【答案】A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和性
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对稳态机制的认识
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从图中可以看出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直接
与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能够正常进行。
(3)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有、、。
命题之四:内环境构成及异常情况(组织水肿)
1.(高考试题:2001浙江理综)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答案】 C
2.(06模拟:湖北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D.甲状腺激素过少,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答案】A
4.(07模拟:江西赣州4月理综)4.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
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
B.②处的O2到达④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
C.人体摄人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太少会使③和⑤中液体减少
D.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5.(08模拟:海门一诊)9.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直接移动方向不包括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血浆
C.淋巴→组织液
D.淋巴→血浆
【答案】C
6.(06模拟:山东青岛上期末调研)下列不能造成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花粉过敏 B.蛋白质供给不足 C.肾脏病变 D.胰岛素分泌不足
【答案】D
7.(07模拟:上海卢湾5月)1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3
D.A液中的氧气浓度比C液中高
【答案】B
8.(07模拟:全国百所名校理综示范4)4.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
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膜
C.3和5可以相互转变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答案】C 提示: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而不会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
红细胞中的O2到达4内(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6层膜。
直接调节血浆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而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发生相互转变
10.(07模拟:广东珠海一模)22.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主要移动方向不包括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一→血浆 C.淋巴一→组织液 D.淋巴一→血浆【答案】C
11.(07模拟:江苏宿迁第四次考试)35.(9分)下面是人体内环境(某组织)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由图中的3、5、6构成
B.内环境中能发生抗原、抗体结合,有氧呼吸等生理反应
C.消化液、汗液、尿液与3等均不属于体液
D.内环境中可能存在水、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2)如图若是某人过敏反应局部示意图,此人出现腹痛、腹泻,则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过敏反应;若反应为湿疹,细胞4释放_____________,当它作用于1时,1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组织液_____________,出现皮肤红肿。
(3)若该图中4为是肝细胞,其产生的CO2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并使呼吸加快,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肝细胞中的含有谷丙转氨酶,通过
__________作用,将谷氨酸中的氨基转移到丙酮酸上,使丙酮酸成为丙氨酸;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________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____。
命题之五: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
1.(06模拟:广州调研)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下列情况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 B.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糖尿病 D.苯丙酮尿症【答案】BCD
2.(07模拟:山东济宁二模理综)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答案】C
3.(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25.下列有关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在饥饿初期,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将会上升
B.吃一些含卵磷脂较丰富的食物有利于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
C.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的血流量增大,以增加热量的供应
D.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答案】B
4.(06模拟:金太阳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一定量的盐酸滴定等量的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 变化相同
B. 内环境问台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
范围内
【答案】D
5.(07模拟:云南昆明二检)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B.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胰高血糖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D.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阻止病毒播散,再通过体液免疫来彻底消灭【答案】A
7.(高考试题:2007广东文理基础)74.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B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8.(高考试题:2007江苏生物)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答案】A
9.(06模拟:山东青岛一模理综)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 CO2等物质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答案】D
10.(07模拟:上海松江4月)1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A.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C
12.(08模拟:江苏南京07-9月调研)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A
13.(06模拟:山东青岛上期末调研)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答案】C
15.(高考试题:2007广东生物)9.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
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16.(07模拟:广东江门一模)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共同维持的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