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下古诗PPT:七步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四 川 长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巴峡
河 蓟北 北
河 巫峡 南
洛阳
东 江
襄阳
剑外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 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 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 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 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 “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 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 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 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 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 的评语。
漉 菽 以 为 汁 。
煮 豆 持 作 羹 ,
·
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 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 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 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 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 样紧紧逼迫呢?
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通过本诗的学习,你觉得
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
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 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剑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体会律诗的韵味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 北朝,成熟于唐初。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 简称五律、七律。五律、七律的第一联 (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 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 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 “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 句称“对句”。
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歌曲将 诗唱出来
通过对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曹植
曹植 三国时魏国诗人, 文学家。汉族,(今安 徽省亳州市)人,是曹 操的第三子。后世将曹 植,与其父曹操,其兄 曹丕,合称“三曹”。
羹(gēng) 漉(lù) 菽(shū) 釜(fǔ)
七步诗
相 煎 何 太 急 ? 本 自 同 根 生 , 豆 在 釜 中 泣 。 萁 在 釜 下 燃 ,
曹 三 植 国 魏
赏析:曹丕和曹植本是亲 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 地位,二人反目为仇。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 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 釜下面的豆秆。豆子和 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 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 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 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 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 思想: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 了内心的悲愤。
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 形象真切的。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 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司、李怀仙相继投降,河 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 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 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 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 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 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押韵亦称“压韵”。“韵”就 是指诗歌句末或联末。每个字的收 音,就是咱们汉语拼音里的韵母。诗 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 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试着在诗中找出它们“押 韵”着哪个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 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 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 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 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 “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 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 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 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 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 的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