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要点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要点与策略
摘要:EPC模式在工程行业广泛应用,成为建筑工程行业的主导模式。
EPC 模式促进设计、施工环节的高度衔接与融合,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性与衔接性。
EPC总承包模式的要求更加复杂,为造价控制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工程造价控制阶段,需要适应EPC模式的特征,实现更好的造价控制效果,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开销,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效益。
基于此,本文围绕EPC模式,简要分析了工程造价控制的要点,随后结合工程的决策、设计等全部环节,探索了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引言
EPC模式在工程行业大量应用,推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工程造价控制也面临新局面。
结合EPC模式的特征,明确工程造价控制的要点,梳理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助力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EPC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要点
EPC模式中的E、P、C分别代表设计、采购与施工,相比于传统工程项目承包模式,EPC模式具有清晰度高、承包过程快捷等优势。
将施工管理任务分配给每个分包商,造价控制过程更加从容。
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可以整合设计与施工过程,形成统一性的造价控制模式,涵盖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设备采购、施工行为控制等多方面的要求,让造价控制更完善。
通过EPC模式,重视工程项目施工效率,让造价控制推动工程施工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工程项目中的全部环节衔接更加通畅,体现EPC模式的作用。
造价控制中,需要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合同文件要求,明确参建方、招标单位、造价审计单位、造价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等各方单位的责任,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各方单位在工程项目体系中的关系更加协调,及时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问题,也为造价控制提供着力点[1]。
二、EPC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一)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投资估算结果对于工程决策乃至工程的进度都有显著影响。
如果工程投资估算不准确,首先要明确工程规划用途。
工程决策阶段,要重视投资估算、技术经济指等指标的应用,整体估算工程项目的成本。
计算工程成本时,要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评价工程的性质,综合分析工程的建设规模、标准、环境、工期等因素。
决策阶段要实事求是,根据工程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避免直接生搬硬套。
(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招标阶段设定最高限价,发包单位、承包单位都能明确工程项目的承包范围,避免发生纠纷,最大限度控制工程变更现象。
设定工程招标最高限价时,需要考察工程现场,将给排水工程、配电工程等项目全部考虑其中,详细研究工程勘察资料,避免工程地质环境不稳定产生工程费用。
对于暂时无法明确的工程项目,要结合类似项目的做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设定暂估价。
工程项目的特征、部位、参数、设备等因素都要描述准确,让工程最高限价更可靠。
工程建设单位全权委托造价咨询公司编制工程项目的概算,重视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让编制人员的知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让工程招标最高限价更加合理[2]。
工程招投标阶段中,重视工程合同管理,也为后续造价控制、进度控制打好基础。
工程招标文件要足够完善,做到“约法三章”,在造价控制中占据先机。
签订工程合同之前,需要严格拟定合同内容,注意合同中的每个细节,保证工程内容完整,条款细致,最大限度避免工程纠纷问题,也为投标单位提供工程报价提供重要依据,造价控制效果更好。
工程变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都会影响工程价款,在工程合同中要事先约定处理方式,明确双方责任,避免工程合同漏洞造成的纠纷。
(三)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设计方案与后期造价控制关系密切,在整个造价控制体系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工程方案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与质量。
工程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设计方案的筛选,通过竞标或者市场竞争方式,选择最好的工程设计方案。
通常情况下,将周期短、质量高、施工难度系数低的设计方案作为优选项。
分析工程设计方案时,要注意方案内容的可行性,将其作为选择工程方案的重要依据。
以工程质量为前提,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最大限度避免工程变更现象。
针对工程设计人员建立奖惩机制,鼓励设计人员提出优秀的建议,让工程方案更加完善。
对于在工程设计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阶段积极创新。
如果设计人员提供的方案超出造价预期,需要适当提醒设计人员,督促设计人员在工作中注意造价控制要求。
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方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在EPC工程项目招标阶段,如果采用初步设计的方案,无法指导施工工作。
总承包单位中标后,需要组建工程项目设计团队,将工程设计人员作为核心,其他工程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工程项目方案的比对工作。
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确保满足业主单位的工程项目需求后,编制吻合工程项目方案要求、具有实用价值的工程施工图纸,确保工程方案不超过最高限价[3]。
(四)采购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总承包模式下,若要获取最佳造价控制效果,分散风险势在必行。
总承包单位要找到最可靠的造价控制模式,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总承包单位在采购过程中,注意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工作,在保证施工材料与设备质量的前提下,找准最佳的采购时机,最大限度控制采购价格,追求最佳的采购性价比,助力造价控制进程。
采购阶段要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供应商资质过关,避免资质不过关的供应商进入采购选拔范围。
总承包单位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工程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施工材料与设备,为工程施工提供坚强后盾。
总承包单位也要做好设备材料的检查工作,施工材料与设备运抵现场后,需要在现场复检,确保设备材料数量、质量过关。
总承包单位积极开辟新的采购渠道,增加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选项,造价控制更从容。
(五)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施工管理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总承包单位严格落实施工管理任务,保证
工程质量,进而降低工程维护费用,有效控制造价。
总承包单位要妥善管理工程
材料,确保材料合理分配,降低材料使用成本,避免随意浪费材料。
工程施工阶段,做好现场材料养护工作,确保全部工程材料正常使用,最大限度控制废料现象。
总承包单位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控制工程施工成本。
结合工程施工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并建立施工设备维护专班,做好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维修等
工作,有效控制工程损耗,确保施工设备全部处于健康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损失。
总承包单位要留出施工设备的零部件,一旦施工设备部分部件损坏,及时
使用预留的零部件替换,确保施工设备快速投入应用。
施工阶段还要注意工程签
证的发放。
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可能存在设计漏项现象,需要发放工程签证。
围绕工程签证建立审批制度,要求造价控制人员严格执行工程合同条款,办理工
程签证手续,控制工程签证中的成本开销[4]。
(六)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工程项目建设进程中,总承包单位要收集整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资料,做
好资料分类、归档工作,确保竣工验收资料完整准确。
工程项目发包单位将图纸、变更资料和签证作为计算工程量的关键依据,如果工程量超标,则不予认可。
审
核工程项目各项费用标准时,要考虑工程项目合同中的计价条款,做好造价审核
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要充分适应EPC模式特征,保证造价控制措施的可
行性,覆盖工程全过程,增强造价控制的实际效力,推动EPC模式的应用以及建
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慈善.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造价控制方法研究[J]. 中国招
标,2022,(12):125-127.
[2]陈秀丽,郭婷婷,牛晶茗. EPC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对策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2022,7(18):114-116.
[3]颜宝清. EPC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要点与策略[J]. 江西建
材,2022,(08):378-379+382.
[4]赵婉耀. 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要点与控制方法研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