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1(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近义 (1)干预·干涉 辨析:“干预”,过问(别人的事);“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 而硬管。 例句:①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主办的 公益行活动在银川启动。 ②菲律宾总统10日再次批评美驻菲大使菲利普·戈德堡,指责其干涉 菲律宾内政。
参考答案观点一:自由,就是能够选择自己所爱、所想。而“选 择什么”必然伴随“不选择什么”,必然伴随着“失去”和“付 出”,付出金钱只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能失去“事 业”“时间”“健康”“友情”“亲情”“爱情”……
走进语言 现场
课 序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观点态
18
不自由,毋宁 [美]帕特 度。
死
里克·亨利 2.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
技巧。
19
奥林匹克精神
[法]顾拜 旦
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分析作者的演讲技 巧。
白发的期盼
20
(节选)
1.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分析文章技巧。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1.据史料记载,亨利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 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亨利的演讲为何如此轰动?
提示本题实际是分析这篇演讲的特色。可从演讲的内容、艺术 技巧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富有鼓动性的演讲,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 驳斥了主和派的荒谬,阐述了战斗的必要性。采用后发制人、逐层 推进的方法,首先表达对先前发言人的钦敬,其次不能沉湎于幻觉, 要正视历史与现实,然后阐述观点,即战争不可避免,必须要战斗,最 后呼告“不自由,毋宁死”。
在演讲厅
不自由,毋 宁死
乙巳游日本绝句
[清] 吴保初 万顷云涛立海滩, 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地, 为指前程是马关。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备受欺凌的祖国 无限伤痛的情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椎心之 痛:茫茫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上空白云漫卷,远望 似与大海相连。浩荡强劲的海风掀起万顷波涛, 涌向日本本州岛西南的海滩。在这水天一色、苍 茫空阔的云海之间,只有羽毛洁白的海鸥最为悠 闲了。它不顾浪涌云飞,舒展着双翼在海天之间 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安谧、和平 安宁的海边风景!可是,谁能想象到十年前曾在此 地演出一场弱肉强食的丑剧呢?诗人正凝神观赏 海景时,同行的船夫指着前方说,再往前行一程就 到马关了。船夫看来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 何令人伤心的含义。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置之不理·置若罔闻 辨析:“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置若罔闻”,放在一 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例句:①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攻击,甚至对孩子 置之不理,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 ②部分商家存在在店门前乱停车、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情况, 对“门前三包”的规定置若罔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一】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观点态度 1.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每段内容。 提示①阐述演讲原因:事关国家存亡,不能缄口。②否定幻想态 度。③和平的希望虚无缥缈,只有诉诸武力。④没有退路,只要努 力,就有希望。⑤亮出主张。 2.根据本文内容,揣测帕特里克·亨利之前演讲者的主要观点和内 容。 提示(1)观点:不要战争。(2)内容:①战争是残酷的,会给人民带来 太多痛苦。②我们力量太弱小,对方太强大。③放弃战争,继续和 解计划,将会享受到和平与友谊。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 是弗吉尼亚殖民地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以机敏和演说技巧而著称。 他是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演说家,被称为“美国革命之舌”。他是著名的《独立宣言》的主 要执笔者之一,曾任弗吉尼亚州州长,深受爱戴,被誉为“弗吉尼亚 之父”。在反英斗争中发表过许多著名演说。被普遍传诵的警句 “不自由,毋宁死”就出自他的演说。
lù
bó
薄 薄.荷 bò
mēnɡ
mó mú
薄.饼 báo
禁
囚禁. 禁.受
jìn jī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xiàn 阱 xiàn 饼 yíng 得 léi 弱
易错字 陷 馅 赢 羸
词语 易错字 部 shǔ署 安 zhì置 jiǎo 械 缴 xí文 檄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3.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 特点,使用大量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 ①排比。一系列的排比句和重复句,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 理由表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②设问和反问。连用 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演讲的鼓 动性和说服力。 由于排比、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这篇演说词咄 咄逼人,气势酣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二】思考演讲方法 1.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亨利是怎样争取那些主张与英国妥 协、避免武力冲突的议员的? 提示(1)攻其心。委婉、和缓,肯定其良善用心,求同存异,软化对 方。 (2)启其智。讲历史,摆现实,打破幻想。 (3)奋其情。讲究艺术性,以“我们”称对方,拉近关系,大量使用 呼告、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不开篇就表明自己的观点? 提示①不破不立,不指出弊病所在,难让听众接受,击破其观点,就 等于胜利了一半;②前面作演讲者非敌人,一开始就对立不利于团 结,故先劝勉,期望;③审时度势,巧妙铺陈,借言爱国,消除戒备,然后 推出观点,让对手无反击余地。
永不消逝的歌
21
声
1.梳理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作品语言,赏析其艺术手 法。
关于北京城墙
1.分析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争论的
22
的 存废问题的讨
梁思成
观点。 2.学习作者有理、有据、有节、
论
有情的辩驳艺术。
学法提示 1.学习两篇演讲稿,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仔细揣摩两位演讲 者高超的演讲艺术,体会他们在不同场合为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不 同的演讲方式。 2.学习访谈实录和广播稿,仔细揣摩访谈技巧,掌握倾听的要素, 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并简明得体地进行回答。 3.学习辩论稿形式的论说文,要先了解论辩的相关背景,学习时要 多查阅资料,掌握辩论的技巧,并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 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 4.积极组织或参加演讲、辩论,甚至是访谈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 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辨析:“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看不见,指不重视 或不注意。“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 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后者的语意要比前者重。 例句:①作为一个文学评论者,应该从大量文本阅读入手,在阅读 作品的基础上去讨论问题,而不能对文本视而不见。 ②类似这种警示牌在大坝两头都有好几处,但市民对此熟视无睹, 依然没能阻止来这里游泳玩耍的人。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3.议员们对待英国的态度可以分成哪几类?作者的演讲主要是针 对持哪一类态度的议员?为什么?
提示(1)三类:①效忠英国(投降派);②妥协,避免武力冲突(保守派 和温和派);③同英国作战,争取自由(主战派)。
(2)针对第二类。 (3)第一类很难用言语打动,使他们转变立场。第二类反战的理由 有两点:一是对英国抱有幻想;二是认为英国强大,开战后果严重。 这类可以争取,亨利的演讲内容就是紧扣他们的两点理由,逐层进 行批驳。 4.文章为什么要以《不自由,毋宁死》为题? 提示北美原居民长期受压迫,缺乏反抗精神,需要激励。以《不 自由,毋宁死》为题,高扬战斗旗帜,表达誓死争取自由、独立的坚 定信念,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钦.佩 缄.口不语 沉湎.
桎.梏.
宁
宁.死不屈 宁.静
蒙.受 蒙
蒙.人Βιβλιοθήκη 模规模. 模.样读音 加点字 读音
qīn 枉.然 wǎng jiān 祈.求 qí
miǎn 镣.铐 liào
zhìgù nìng níng
ménɡ
铿.锵.
露
露.出 露.珠
单薄.
kēng qiāng lòu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 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18 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 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1774年,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从 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一些温 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 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 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 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沉迷·沉溺 辨析:“沉迷”,深深地迷恋;“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 习惯方面),不能自拔。 例句:①七旬老人沉迷哥德巴赫猜想,连做梦都在做数学题。老 人说,自打读书时起,他就非常热爱数学。 ②因为沉溺网络丢了工作,小明仍不悔悟,为了上网,竟屡屡盗窃 路边停放车辆的车内财物,最终被人抓了现行。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2.“自由”是一个永恒而诱人的话题,多少人为了自己或他人的自 由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有人在“自由”的光晕里做着有悖自 由的事情;也有人将“自由”当作一块诱饵,把渴望自由的人像动 物一样关进笼子。你是如何看待“自由”的?
提示对自由的理解,历来观点众多,角度不一。回答本题,只要观 点明确,阐述合理即可。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7:23:5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3.解词语 (1)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3)缄口不语:闭口不说话。 (4)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5)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6)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7)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