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活秀》中底层市民女性来双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生活秀》中底层市民女性来双扬
解读《生活秀》中的底层市民女性来双扬摘要池莉善于新写实风格的小说创作,她以独特的女
性视角去关注底层市民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境况。
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态度,书写着
底层市民女性如何走出家庭,自立自强。
论文以《生活秀》为例,解读主人公来双扬的多维性格,
分析她是如何化解事业、家庭及爱情方面的难题。
从来双扬的为人处事中探索出来双扬的生存原则,体现其女性自主性,给予当代女性以生活启迪。
一、池莉底层市民女性书写的成因(一)池莉的成长及其创作经历池莉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她所处的社会刚刚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将人们从封建思想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作家
们在文学创作中开始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放大笔下人物的七情六欲。
池莉关注与表现中国人真实的
生命状态,她对于底层女性人物的塑造最为典型。
池莉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将身处不同境
遇中的女性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诉说着她们的喜怒哀愁。
池莉在创作中慢慢探索,萌芽中的女性意识逐渐发展成为后期成熟的“女性主体写作”。
[[]付
慧莹:《池莉小说中的“汉味女性”塑造探究》,《中外交流》,2000年第6期,第27~28页。
]早期作品《细腰》,描写了两个老人的老年相聚。
年轻时因为一些原因分开,年老时再次相逢,虽然她已满头银丝,但腰肢依然纤细。
她的温柔与体贴,令他暂时忘记周围的糟心事,有些倦鸟归
巢时的安稳。
可以发现,此时池莉描写的女性形象依然践行着传统道德对她们的规范,她们依然以
男性为中心,将自己的生命与男性捆绑在一起,丧失自身的独立人格。
到了九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期,物质经济快速发展,女性走出家庭,开始找寻自己的社会价值。
池莉的创作也出现转折,她偏向于女性立场。
她认真审视女性,深切关注女性生存所遭遇的困境,
传达女性独立自强的呼声,削弱男性的社会存在意义。
即使生活处处潜伏着艰辛与考验,她笔下的
女性人物依然努力活出自己的个性。
她们不是菟丝花,不需要依靠他人而成活。
她们自觉地要求在
经济以及精神等方面摆脱男权控制,而趋向自立与自强。
《生活秀》中的主人公来双扬便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二)“汉味”风情的影响池莉的小说一直包含着浓厚的“汉味”元素,描绘了武汉方方面面
的风情。
池莉十八岁那年下乡,度过了两年知青生活。
回到武汉后,她被分配到冶金医学院读大学,毕业后便分到卫生所当医生。
那几年的经历,培养了池莉的共情能力。
当病人讲述自己的病情,她
就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点,“他说哪疼我就哪疼,他怎么疼我就怎么疼”。
后来她弃医从文,全身心
投入到写作中,医生时代的影响还在延续。
当她与街上行人擦肩而过,或是闲聊几句,那个人便会
留在她的心中,成为她未来创作的素材。
池莉在武钢卫生所当医生的那段日子里,深入地了解了底
层劳动人民的现状。
所以她笔下的景和人,都不是悬在半空的,而是切实地存在。
走在街头,那一
个个故事的原型可能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武汉有个吉庆街,是夜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绕过江汉路明
亮的商铺、规整的街道,穿过一条人挤人的夜市、摆满地摊的小巷,巷尾便藏着吉庆街。
不算宽敞
的街巷里,小贩尽情吆喝,游客络绎不绝。
池莉在构思《生活秀》的时候,多次去吉庆街收集素材,了解那些个体经营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最终创作出了来双扬。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商人与旅客来来往往。
武汉属于亚热
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天高温、冬天寒冷。
这样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使得这座城市越
发开放,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味,即为“汉味”。
当这种汉味浸润到人们的性格中,便造就了武汉
人特有的泼辣、大胆,也带些江湖气。
《不谈爱情》中庄建非与吉玲的第一次大吵,吉玲一改往日
模样,大骂;
“好!动武了!庄建非,你打老子,你这个婊子养的!”[[]池莉:《不谈爱情》,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第179页。
]庄建非不曾想到往昔纯情的吉玲会说出这样的话。
吉玲是地道的汉口小市民,生于花楼街,骨
子里有类似母亲的泼辣样。
《生活秀》中的来双扬,给读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泼辣。
没有父母的
庇护,独自拉扯妹妹弟弟长大,能在复杂的吉庆街立足,自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
当然,来双扬的
泼辣也不是片面的,这种辣还掺和着些许温情。
来双扬对弟弟双久万分疼爱,辛辛苦苦地为弟弟置
办了一家小酒店。
来双扬对自己的侄子来金多尔,也是极为上心。
她把侄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
对待,为他买学习用具,负担他的教育费用与日常开销,甚至打算等来金多尔长大后,便送他出国。
面对她爱的人,来双扬毫无保留地奉献着,温柔似水,流露出来的是一种醇厚的爱。
二、底层市民女性来双扬的多维解读(一)
事业中的实干形象来双扬是池莉笔下少有的女强人形象。
母亲在她十五岁那年去世,她的父亲难以
抚养三个孩子,也很快抛弃他们,跟寡妇范沪芳过日子去了。
那时候的来双媛刚刚上小学,来双久
正嗷嗷待哺。
来双扬拎着家里一个煤球炉子去街道上卖炸豆腐干,没想到这生意倒是养活了自己和
家人。
来双扬大概是吉庆街无证占道经营第一人,也是第一个个体餐饮经营者。
从那以后,吉庆街
变得热闹了,个体经营顺势而起。
之后来双扬摆起卖鸭脖的摊子,还为弟弟办起一个“久久酒店”。
来双扬与吉庆街,互相成就,谁也离不开谁。
她的妹妹来双瑗却是不服来双扬的,她自恃多读了几年书,瞧不起吉庆街的来双扬。
她喜欢在
人前找一个话题大谈阔谈,表现她的机智和雄辩,别人评价她颇似鲁迅,她很是得意。
来双瑗仿佛
活在乌托邦中,在自己市郊新型的生活小区中做着高雅的梦。
来双扬一直很清醒,她清楚自己出生
在吉庆街,就得选择小市民的生活,她在吉庆街辛辛苦苦地做小本生意,才维持了来家的生活。
而
她的好妹妹不屑于她的生意,沉迷于自己松散不定的特约特聘工作。
看着光鲜亮丽,殊不知只是镜
花水月。
小金呢,是个下岗工人,白天沉迷于炒股票,晚上去广场跳舞,不愿吃苦,不把家庭当回事,还撺掇着来双元抢走来家老宅的房产权。
如此鲜明的人物对比,烘托出来双扬头脑灵活,吃苦
耐劳。
她不像来双瑗和小金那样,心比天高,不切实际。
她心里清楚她与吉庆街是分不开,她的营
生才是她一辈子的依靠。
来双扬在生意场上是颇有一些手段的,才能成为吉庆街的名人,大家都给她一些薄面。
众人对
她的尊重和维护不需要来双扬刻意索取,但对于老房子的产权,倒是花费了来双扬不少的精力。
来
双扬不仅想抓住目前居住的这一间,还想将刘家抢走的那一间也讨要回来。
来双扬在与哥哥来双元
大吵一架后,领教了来双元的自私与蛮横,也更加坚定了掌握房产权的决心。
被哥哥气哭了一晚上后,来双扬重振精神,势要达成目的。
来双扬首先去了来崇德的住处,解决父亲与范沪芳这边的难题。
来双扬带着用心准备的礼物去
看望范沪芳,好言好语哄好了后母,一笑泯恩仇。
来崇德看到家里“母女”和谐的场景,瞬时爽朗
了,笑眯眯地答应把来双扬定为老房子的继承人。
来双扬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紧接着她又将
九妹嫁给了房管所张所长的花痴儿子,如此一来张所长才真正地把来家房子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爱使女人奋不顾身,就像男人痴迷于权力。
来双扬瞬间就换了一副模样,成为一个既没有脾气,也没有原则的慈母。
(三)爱情中的理性形象来双扬曾经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或许是因为意外流产被婆家嫌弃,又
或许是男方始乱终弃,这一切已经无证可查。
不过来双扬仿佛从未对这段婚姻感到遗憾或是忧伤,
这段过往如同梦一样,虚无缥缈。
吉庆街的来双扬,在生意场上风生水起,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待客
之道。
她摆脱年少时的俗气,多了些风韵。
她在摊子前面不吆喝招客,只是静静端坐着,眼神清澈,在嘈杂的夜市间显得与众不同。
有客人来买鸭脖,来双扬不卑不亢,干净利落地装盘好鸭脖,一双
如葱的玉指,隐隐勾起了食客的情怀。
她优雅地点起一支烟,摊前人来人往,与她无关,这瞬间她
仿佛不是置身在杂乱的吉庆街。
直到卓雄洲来了,走入了来双扬的眼睛里。
来双扬不会在卓雄洲面前太摆架子,有时也会说几
句软话哄哄他。
他在这里吃了两年的鸭脖,虽不表态,但来双扬心里是透彻的。
卓雄洲是什么人呢?早年待在军营里,如今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
家中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
这些情况,吉庆街的街坊
邻居也摸得清清楚楚,都用余光留意着他们俩,猜想着他们之间的暧昧。
来双扬并不在意外人的看法,她有很多更紧急的事情需要去处理。
她顺利地收回来家被霸占的祖屋,缓和了与父亲后母的关系,替来双瑗交清了兽医站半年的劳务费,还处理了大哥来双元的家事,如此种种,才是来双扬始
终看重的。
她在爱情中是理智的,通俗点来说,当需要在爱情与面包之间做抉择的时候,她毫不犹
豫地抓住了面包。
当双扬稳定了自己的生活,目光转到了卓雄洲身上,她决定主动定位好与卓雄洲的关系。
她发
现自己爱上了卓雄洲,这让来双扬感到不安。
“恋爱的女人,一定是坐立不安的。
”[[]池莉:《生活秀》,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第191页。
]来双扬如果深陷这种暧昧不定的关系中,会魂不守舍,再不会全心全意地端坐在鸭脖摊子旁,
生意自然是做不好的。
来双扬主动提出同卓雄洲去约次会,地点选在景色宜人的雨天湖度假村。
卓
雄洲慢慢描述着那两年见到来双扬时的场景,来双扬静静听着,渐渐困惑了。
一个女人自然是喜欢
男人在意自己,赞赏自己,但卓雄洲口中描述的来双扬十全十美,毫无瑕疵,这哪里是在吉庆街摸
爬滚打多年的来双扬能够拥有的品质,她只是在暴风雨中努力成活的一株劲草。
充满了江湖道义的
来双扬不忍破坏这个男人的美梦,温柔地安抚他,一夜疯狂结束得猝不及防,来双扬也发觉卓雄洲
其实不如表面上那么风光,坦诚之后暴露出的问题过于残酷。
第二天两人一道去餐厅吃完早餐后,
很爽快地招了招手,便分道扬镳。
来双扬与卓雄洲的这段交往结束得很仓促。
当一切回归现实,她继续守着自己的鸭脖摊子,生
活仍然是来双扬的一切。
短暂的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剂,卓雄洲退场,紧接着还会有其他人登场。
在池莉看来,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爱情和理想只是虚幻的存在。
来双扬需要守着吉庆街,需要生活。
透过池莉的作品,可以看出她对于爱情,一直是持谨慎小心的态度。
她心中有面明镜,世间的爱情在镜前一照便会显出丑陋的一面,不堪一击。
她不是不憧憬爱情,她只是觉得爱情是件易碎品,
与生活碰撞如同鸡蛋碰石头。
“不谈爱情”更是因为她珍惜爱情,崇敬爱情。
生活是如此残酷,爱
情总会逝去,而人总是要顺从生活的安排。
来双扬不正是如此,短暂的爱情受挫影响不了她的生意,这份阅历甚至使她学到了更多关于生存的哲学。
来双扬的口头禅是“崩溃”,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使她总是脱口“崩溃”二字,来双扬借这么
个词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哥哥清楚来双扬是“刀子嘴豆腐心”,拿来金多尔做借口赖在来双扬
屋子里,来双扬对于哥哥的无赖行为很崩溃。
面对来双瑗自以为是的劝告,来双扬也只能说句“崩溃”表示她的一言难尽。
来双瑗企图将自以为前卫的观念强加给来双扬。
她觉得吉庆街是早该被取
缔的是非之地,希望来双扬摆脱这种混乱的底层小市民生活。
其实来双扬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处境,
也努力想改变,但她更清楚自己的结局。
她出生在吉庆街,就如种子一般已经落入了这片土壤之中,如此便一生脱离不了。
悲剧之所以被定义为悲剧,是因为主人公时刻处于冲突之中,无法逃避。
主
人公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艰难处境,无法扭转,无法逃离,只得忍受一切,心甘情愿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生活是坎坷的,尤其是当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时。
有的人选择逃离,有的人就此堕落,而有的人选择抗争。
软弱无能的父亲,无力承受生活的压力,干脆狠下心来,逃离吉庆街,让三个孩子自生自灭。
贪图享乐的小金自下岗后沉迷于炒股赚快钱,不屑于老老实实地做工,将自己的家庭也搞得乌烟瘴气。
而来双扬面对生活的连续打击却没有退缩,从生活这张看似密不透风的大网中,寻找到了一条出路。
来双扬切身体会到生活给予她的苦难,敢于面对现实中的巨大压力,用自己摸索出来的生存之道去证明了自己的合理存在和自身价值尊严。
来双扬是底层阶级女性的代表,集所有的不幸于一身。
虽不像《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一般,每天都因鸡毛琐事而焦头烂额,被动地适应着现实困境。
但来双扬要接二连三地应付大大小小的麻烦,也会在崩溃之际大哭一场。
她向九妹倾诉道:“做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来生我不要做人了,我宁愿做一只鸟。
想飞哪里就飞哪里,父亲兄弟,一家老少的事情都不用管,多好啊。
”[[]池莉:《生活秀》,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第181页。
]今生是逃脱不了既定的结局,来双扬只能寄希望于来生了。
大家都在倡导女性要勇于突破家庭这个樊笼,可当她们走出又会怎样呢?娜拉出走后的境况无人可知,易卜生只是作了一首诗,他并不关心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事实是,女性在走出家庭后,将会陷入更加棘手的困境中。
池莉以女性的视角将双扬在生意中,或是家庭中,抑或是爱情场上遇到的难题串起来,向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女性可能会面对的残酷现实。
(二)呼吁现代女性重塑自我男性长期主导社会,女性仅仅局限于生儿育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走向两种极端。
西方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中,苏珊·古芭和桑德拉·吉尔伯特归纳了十九世纪西方男性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继而揭示了这两种形象诞生背后所暗藏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对女性思想的禁锢。
[[]吴惠敏:《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文艺研究》,2000年第6期,第83~88页。
]或是依照男性审美捏造出毫无灵魂的天使,又或是将试图反抗的女性贬低成万人唾骂的妖妇。
这两种女性人物的塑造,都是歪曲与压抑女性的表现。
五四文化运动以来,女性与女性意识成为文化大潮,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开始走出家的樊笼,她们宣示自己的生存不仅仅意味着存活,还应该
去思考“我是谁”,思考“我能做什么”,找寻“活着的意义”。
[[]周利荣:《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71~75页。
]她凭借一己之力,不仅在吉庆街有了一定的地位,还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给予了物质上的帮助。
当然,仅仅在经济上达到自由独立远远不够,来双扬还能够对自身的利益需求有度把握,对自我有
着清晰的定位,对整个社会有着客观的理解,她对一系列关涉个人的主体性问题一直有着清醒的认知。
嫂子小金下岗后不务正业,不想做吃苦的活计。
来双扬痛斥她:“你从前上班,就是在厂里混点。
有哪一个工厂不被你这样的人混垮?还有脸骂政府,怪国家,埋怨丈夫。
像你这种懒婆娘,不
肯劳动,不管儿子不管丈夫不顾家庭,还有什么嘴巴说别人?”[[]池莉:《生活秀》,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第186页。
]虽然来双扬可能只是觉得女人得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女性经济独立意识。
但
是生活给予她的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激励着她寻求女性的出路,彰显女性生存价值。
]结语池莉以一种平静的口吻叙说着人间百态,借来双扬曲折的成长轨迹勾勒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同时也映射出历史转折时期个体和整个民族都必经的历程。
来双扬是当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在事业上艰苦奋斗,果断大胆;
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有条不紊,机智圆滑;
在最容易让人迷失的爱情困境中,来双扬也能保持清醒。
她在社会转型之际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生
存方式,其身上蕴藏着巨大的生活力量。
她的反抗与追求,是对社会传统经济体制的否定,同时也
是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宣战。
来双扬身上的经济独立意识以及主体生存意识都具有指导性,对当代女性具有启发意义。
池莉
将旧时代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价值体系解构,重建了属于女性的话语权,这是社会转型的鲜明特征。
但在重建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发现池莉对男性持有否定态度。
细看《生活秀》中的男性角色,
来家父子懦弱无用,表面光鲜的卓雄洲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狼狈。
池莉着意表现的是男性丑陋的一面,刻意抹去男性的复杂性及丰富性。
池莉在后期的创作中,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致无尽岁月》中,她
描绘着冷志超和大毛共同成长的岁月,充满了青春与活力。
消弭了两性对立,取而代之的是温情与爱。
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是寻求两性文化系统的和谐与完善,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的
日趋美好。
[[]周利荣:《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71~75页。
参考文献[1]池莉.不谈爱情[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2]池莉.生活秀[M].南京:江苏
文艺出版社,2022.[3]陈骏涛.精神之旅——作家访谈录[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李水秀.“日常生活”:池莉小说解读[D].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22.[5]张颖.论池莉小说的
女性书写[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6]蒋海霞.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D].广西
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7]赵国荣.探寻中的迷失与执著[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22.[8]刘亚珍.池莉小说《生活秀》主人公形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9]童献纲.《生活秀》:
池莉新写实小说创作主题的全面展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1).[10]熊立.池莉笔下的“汉味”女人——论《生活秀》中的女性形象[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2).[11]周怡.母性意识与
生存意识——关于《生活秀》的两个话题[J].昌潍师专学报,2001(3).[12]刘淑萍.池莉《生活秀》底层市民女性形象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2022(1).[13]王影、张晓琴.探究当代女性的生存意义——以池莉《生活秀》为例[J].社科纵横,2022(10).[14]许琼丹.浅析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
醒[J].文化纵横,2022(3).[15]吴惠敏.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J].文艺研究,2000(6).[16]
周利荣.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