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TSⅠ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流程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特点
CRTSⅠ型双块式现浇混凝土无砟道床,轨道铺设时以钢轨面作为基准面,使轨道铺设几何形位极为精确,使得铺设施工误差近似于“零”。
该轨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施工简化,采用预制桁架式轨枕省去了承轨槽制作的浇注工序;同时采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及调整定位装置精确的铺设技术;
(2)对土质路基、桥梁、高架桥、隧道、道岔区以及减振区段,可以采用同一结构类型,技术要求、标准相对单一,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更适用于高速铁路。
(3)槽形板的取消,使得支承层混凝土的浇筑捣固作业质量更易于保证。
(4)桁架式轨枕采用自动的操作铺设工艺,提高了作业效率,利于降低成本;(5)桁架式轨枕与现浇道床混凝土共同形成道床板,提高了轨道结构的整体性,改善了结构受力。
由于桁架式轨枕与现浇道床混凝土为非预应力混凝土,最大的降低了混凝土体积收缩和温度应力形成的变形;
(6)两轨枕块之间用钢筋桁梁。
连接,有利于轨矩保持稳定。
(7)道床表面简洁、平整、美观漂亮。
施工准备:CPⅢ测量成果复测,现场安装调试施工设备,原材料的现场运储
工作面清理:工作面的清理是将道床上的混凝土渣子,一些树叶等杂物清除干净。
轨道位置放线
摆放底层纵向钢筋
组装轨排、安装调节器托盘
道床混凝土浇筑及抹面
关键工序:在道床板施工的各工序中,散布轨枕、轨道精调、道床板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工艺相对而言是关系到轨道空间位置精度与耐久性的关键工序。
散布轨枕
轨道精调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法:
1、轨枕、钢筋进场:
本工序作业内容包括:材料计划及运输、轨枕的接收、材料的现场堆放。
具体作业方法为:(1)材料计划及运输(2)轨枕的接收(3)材料的现场堆放;
2、道床工作面清理、施工放样:
本工序作业内容包括: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
具体作业方法为:
(1)工作面清理(2)施工放线;
3、布置钢筋:
(1)在路基和隧道地段按测量放样位置和轨枕下纵向钢筋设计数量,将纵向钢筋依次散铺到线路上,散布后的钢筋应平顺无重叠,并预设搭接。
(2)桥梁地段将凸台间的纵向底层钢筋摆放到位后,将其余钢筋按照不同尺寸分类摆放在桥梁防撞墙一侧待用,缓和曲线段钢筋尺寸逐渐变化的不可混堆。
4、轨枕布设原则及方法:
(1)布轨原则
①桥梁段:在桥梁段,桥梁布枕是以每孔梁为单位的,而每孔32m梁又分成5个单元进行
轨枕布置,桥台单独作为1个布枕单元。
具体的轨枕间距是:6730mm长桥台处间距620mm,6825mm单元间距630mm,6400、5750mm单元间距650mm。
②路基段:路基段标准轨距为650mm,路基与结构物过渡处可依实际情况将轨枕间距在600~650mm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在设置端梁、端板的路基上,可通过预先调整端梁置来确保两个端梁之间的轨枕达到标准间距。
③隧道段:隧道段轨距控制基本同路基段。
路隧段应在纵向钢筋散布后进行散枕,钢筋平顺,不能重叠。
(2)本工序作业内容包括:铺设轨枕、核对轨枕间距。
①铺设轨枕:利用散枕装置沿着轨道铺设方向纵向散布轨枕,一线施工时,在特殊地段也可横向散布,散枕装置从轨枕垛一次抓取一组5根轨枕,旋转,调整到设计轨枕间距。
比照标定的道床板设计边线,将轨枕均匀散布到设计位置。
控制相邻两组轨枕的间距;桥梁地段在每个凸台左、右两侧,各预置1块不低于凸台设计高度(约15×15 cm)的纵向方垫木,保证双块式轨枕两端均匀受力,桁架钢筋不弯曲变形。
②核对轨枕间距:每散布4组轨枕,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达到以上要求,在散枕前需先放样出轨枕两侧纵向边线,并标出每根轨枕的位置。
散枕机散完轨枕后,人工调整,减小误差。
梁缝及单元缝处也须对枕间距进行校核。
5、工具轨准备
本工序作业内容包括:工具轨检验、运输、装卸及校准。
(1)工具轨检验:
工具轨在进场后用蓝色油漆进行编号,对每根钢轨质量描述并归档。
检查内容包括工具轨平直性、有无弯翘、扭曲,轨头是否有硬弯。
(2)运输、装卸:
场外运输中,工具轨采用平板拖车,分层码放整齐后运至现场。
场内循环使用中,工具轨的运输采用用吊车。
吊装采用专用吊具作业。
运输中,码放在起重运输车平台上的工具轨不得超过3层,层与层之间用方木垫平,确保工具轨不变形。
(3)校准:
使用合格的工具轨是进行轨道精调的关键前提。
为此,在各个环节中,均要加强对工具轨的保护和检验。
一旦发现工具轨弯翘、扭曲,必须进行校准。
校准在专用平台上进行,先将钢轨吊入工作台自由放置,用细绳拉直线找出起弯点,做好标记,然后安上弯轨校准。
如多次校准都不能达到使用标准,则将钢轨做报废处理。
6、组装轨排
本工序作业内容包括:铺设工具轨、安装螺杆调节器托盘。
(1)铺设工具轨
(2)安装螺杆调节器托盘
7轨排复测
粗调机驶入下一调整轨排后,用粗调软件中的附加软件配合钢制精测杆复核粗调后的轨(尤其是轨头处)。
检查螺杆受力是否均匀,轨排有无移位错动。
偏差较大时,应手动对其进行调整。
但注意如中线调整过大时,应调整可平移板位置,保证精调有足够的调整幅度。
8、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9、模板安装
(1)模板抽检
(2)安装横向模板
(3)安装纵向模板
10、轨排精调
轨排精调是最终决定轨道内外部几何形态及空间位置的关键工序,其操作难度大,受环境影响多。
因此,此次着重对工序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轨道精调,以高精度的CPⅢ测量控制网为基础,以长钢轨同型号工具轨为模具,通过全站仪与轨道状态仪共同作业,将调整前的轨排实际几何形位数据与设计数值进行比较并准确反映,最终使用螺杆调节器逐步将轨道中线、水平、高低等参数调整至规范要求范围内。
11、综合检测、调整
(1)钢筋:对钢筋进行系统的检测,包括钢筋绝缘是否完好,钢筋网有无松垮,钢筋保护层厚度能否满足要求。
必要时进行处理,但不得扰动轨排。
(2)模板:精调完成后,通过比较钢轨与模板水平距离关系,再次确认模板位置,加固横、纵向模板,但位置调整时,不得扰动轨排。
(3)轨排固定:在超高段,为保证精调后到浇筑完混凝土的过程中,整个轨排不发生位移,需对轨排进行固定。
路基上每根轨排埋设4×2个地锚,分别位于轨排两端及中间。
锚固在散轨后进行,精调后用粗钢筋与轨枕两端桁架钢筋焊接牢固,固定在支撑层上。
桥梁上用拉杆将轨排与防撞墙固定在一起,每根轨排采用4~6个拉杆。
1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一般使用浇筑机,但在二线施工中的特殊地段,当物流不满足浇筑机条件时,可采用吊斗或泵送的方式进行。
作业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混凝土输送、浇筑、移位、抹面及清洗、施工缝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