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杰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2014.3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

中国人最早养殖这“六谷”“六畜”的时代是
A. 原始社会末期
B. 西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明朝时期
2.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3.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A.商周B.西汉C.隋唐D.明清
4.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5.《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 春秋战国
B. 西汉
C. 东汉
D. 隋唐
6.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以上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7.“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
8. 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D.②③④
9.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10.《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 产品做工精美
B. 质量管理严格
C. 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不入市场
11.“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13.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14.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15.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16.《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与这一见解相吻合的是
A. 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C. 施行仁政
D. 闭关锁国
17.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二十家合之八百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A.人口的大量减少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 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

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19.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

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

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

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

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

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

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商品经济发达B.存在井田制C.小农经济落后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20. 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

究其原因有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要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2. 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这说明西班牙出现了
A.商业危机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经济危机
23.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①商品种类增加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 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5.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刘禹锡《竹枝词》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温庭筠《烧歌》
材料二
材料三
曲辕犁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分析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三分析在我国古代为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分别采用了哪两种方式?(4分)
(3)联系现实,你更赞同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哪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耕作方式?(2分)为什么?(6分)
(4)想一想,为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当前还有什么更好的措施?(4分)27.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

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

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

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古代的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中心,因而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概括东京出现了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8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概括中国古代城市有哪些发展趋势?(6分)
高一历史答案答案
BBBAD DCDCB ADDBC BDADA DCACA
26、(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4分)
(2)材料一: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增加耕地面积。

(2分)
材料三: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精耕细作。

(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方式。

(2分)因为放火烧山的方式虽扩大了耕地面积,但会破坏环境,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则不存在这种弊端。

(6分)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提高亩产量;改进农作物品种等。

(4分)
27、(1)农耕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影响,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

(6分)
(2)城市规模大,人口多;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受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市民文
化的兴起。

(8分)
(3)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