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通生物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普通生物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究
摘要:“普通生物学”作为我国生物科学的必修专业之一,该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
性作用,而随着当今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发展,在“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逐步
的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也势在必行,不仅能够扩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
响力,而且也有助于化简为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就是在这一前
提下,针对“普通生物学”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方面入手,深入
的探究了如何在其课程中开展这一教育,并且结合作者的多年实践,探讨总结了
一条较为实用的思想教育方法,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为生物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
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基础;教学;课程思政
引言
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新冠疫情和港独闹事背景下,各种颠覆人价值
观的奇葩言论的出现,我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是针对这一现象
究其原因,并且习总书记也是进一步的强调高校教育的“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这
也进一步的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大多数高校还是十
分重视对自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不过很多高校缺乏正确的教育模式以及途径,进而造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欠缺,本文的作者就经过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发
现思政教育不仅仅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可以体现,任何的教学教师都可以结合
针对性的渠道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这其中普通生物学课程也是如此,下面本
文就进行相关的论述。

一、课程思政工作的作用
“普通生物学”是高校生物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当然该课程的基础作用也是十
分明显,不仅综合性强、而且相关的教学知识点也多;这也是高校学生进行后续
的生化、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

本文作者发现正因为“普通生物学”的课程内容广,载体丰富,所以该课程也正适合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一门承载单位,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内容,融合德育元素,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入,进而使思政教育有效的贯穿到“普通生物学”课程中,凸显它的引领功能,进而辅
助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当然,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升
学生自身素养,教育群众的重要载体。

并且思政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战略堡
垒作用也是异常显著,在当今的和平建设时期,它也是具有促进作风优良的功能。

并且开始发挥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作用。

在今天,对于保证社会稳定,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涉及思想方面,如果操作得当,也可进一步提
高我国高校自身整体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

并且借助这些思政教育,还可以促进
我国相关的高校全面深化变革、继而减少自身发展矛盾。

在新时期,高校的思政
教育也不可懈怠,我们也要借助其余课程的协同,进而使其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这也是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想要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那么首先就要对其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并且相关的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的实现也需要依赖课堂教学。

所以这就会要求教
师能够深入的结合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具体精神,通过多重手段,深入挖掘
高校的普通生物课程内容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各种元素。

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不
同的章节内容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像在遗传和变异这一课程章节中,相对而言
肯定会有遗传和变异这一概念,而在这一内容中,教师还可以使用辩证主义理论
进行解答,也就是向学生阐述遗传是相对的,而相应的变异则是绝对的这一与思
政教育相关的理论;当然,还有像孟德尔遗传定理这一章节,其对应的实验选材、观察、描述、解释、验证过程;都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严谨,进而使他们
明白如何科学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也是和思政教育中的透过现
象看本质这一论断息息相关的研究方法。

(二)有助于课程的内涵式提升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要求高校能够做到“实现高等教育内
涵式发展”。

而这样的发展思路下,就需要高校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当然之前教育的广度也要适当的保留,进行相关的考量时,分数不再是唯一的重点,而且
还会涉及到所参与学生的能力、素质以及思想觉悟等。

也就是要求高校实现多方
面全面培养训练学生,深化像普通生物学这样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涵,使课程不
再受专业理论知识的拘束。

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国情,引导他们在学习生物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入思政教育的辩证、唯物、相对论等思考问题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理解,进而逐步的尝试“学生本位”教育模式。

(三)有助于专业人才素养的提升
我国虽然为生物方面的研究较晚,但发展迅猛。

但是生物技术,也可以看做
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与灾祸都有可能因其而出现。

所以,相关的技术是否造福人
类主要还是看掌握在何种人手中。

如果是在水稻之父袁隆平手中,那么绝对可以
实现造福人类的构想,不仅成功的发现水稻的“杂种优势”,而且经过多年的攻克,还成功的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等一系列的技术难关,成功的解决了国人
的吃饭问题。

但是若掌握技术的人道德缺失,仅为个人牟取暴利,那么也就会出
现像三聚氰胺奶粉、黄金大米、瘦肉精等事件,而且还要一些技术人才违背传统
的伦理道德进行国际铭文禁止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这些行为也会带来未可
知的风险。

这些都是对生物科学领域极大的亵渎。

因此这也就反应高校的课程思
政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加强高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总书记提出,党建政治工作不可懈怠,它是我国特有的政治资源,并且对
于我国的高校的发展也是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

而我国的高校想要强化自身的思
政建设,那么在非党建课程的建设汇总,也要发挥他们的根源和灵魂的升华作用,应用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独有优势的当代基础生物学课程。

同时
还必须要重视非思政教育课程工作的普及以及对应体系的架构,减少其边缘化、
淡化、虚化等问题。

三、实现路径探索与实践
(一)教师思政教学理念的建立和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关键。

其对应的个人品质、经验对于学生的影响显著,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人教师,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察,其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品德都必须过硬,这样才可以多方面深入挖掘“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且结合其实际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增加学科中思政元素的同时,不生搬硬套,可以将知识和价值观进行有机的统一,此外,基础
生物学的任课教师还需要积极参加高校的思政培训,深化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
能够结合所学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增强他们的思政应用能力。

最好是可以做到结
合当今的社会热点生物学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在提升学生问题提炼能力的同时,实现他们道德素养的升华。

当然这也就需要严谨的教风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来
赢得高校学生的认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用现代科技理论培养他们的爱国
主义精神。

(二)结合名人名事
我国的生物科学发展历虽然较短,但是从古至今,在生物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的科学家确有很多。

像《本草纲目》的编著者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编一部传世
医学巨著,造福于全世界,这也就使非常生动的古代例子。

而像近年间,诺贝尔
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是经过自身多年的研究,成功的攻克疟疾病,历经20多年的
不懈努力,失败数千次,进而成功的合成了药效更佳的双氢青蒿素。

又像我国近
代的消灭天花的功臣汤飞凡、以及成功的发现庆大霉素的王岳、以及我国的细胞
学开拓者朱洗等,这样的人物都可以作为基础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这些
伟大的科学家们。

都是在我国的生物学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巨人。

他们
也可以成功的激励高校的学子为国家荣誉而奋斗。

(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我国高校的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还有待提升,但是这一能力也是成功开展
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

这一过程中,需要高校学子具有过硬的生物专业技能,在
此基础上,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而想要培养他们的这一意识,在进行“普通生物学”教学时,就可以将其团结协作的思想贯穿其中,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基础生物学的学习任务,并且协作开展实验设计,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
考以及相应的分工协作,团队合作的共创主义精神。

(四)实现二者的协同教育
高校的思政教育与生物专业的基础生物学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其对应的实
际教育内容也是多共通之处,所以高校的基础生物学教师在规划教学方案时,可
以将二者的共同理念进行相应的教育融合,进行协同性教育,这样思政与基础生
物学的教学内容就会形成统一的方向指导,保证教学育人两不误。

当然高校也还
需进一步的将自身的思政育人工作进行目标、开放、创新等形式的创新发展,进
而借此来完善自身的育人体系。

1、目标型发展
高校的目标型发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社会需求全面性培养学生,同时
还要结合当今生物学课的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的思政实际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
这样高校才可以进一步的夯实自身的基础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基础。

摆正自身
的教育定位,给学生以最正确的思想指引。

2、开放型发展
在思政育人方面,开放型发展是根据自身生物专业学生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
教育以及开发发展指导,按照学生不同的层面进行基础生物学课程的思政育人渗透,进一步缩短学生的认知差距,保证他们可以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共同成长,完
成主体式教育。

使知识传播的时效性更迅速。

3、创新型发展
课程思政教育本身就是将思政创新贯穿始终,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就要根据
自身生物专业的实际应用特点进行系统的调整优化,不要为了传授而传授,为了
授课而授课,思政育人不仅是完成任务,在生物学专业学生的人生规划中也是可
以起到异常显著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课程思政教育也要应用创新研究融合当今时
新的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丰富自身的基础生物学思政育人的工作内容,实现特色教学,这样才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构建部门合作体系
高校内部的组织机构较多,职能效用各异,但是我们为了保证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全面性,所以就需要着手构建对应的协同化部门合作体系,就像生物相关学院就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合作,这样进一步的使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当然学校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学生群体之中,结合实际的教育、社会需求、学生特性等来针对性解决问题。

并且以基础生物学课程未基础的这一合作体系的建构也是要从教育机制着手,进行有效的专业区分。

四、总结
“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就目前而言教育理念较为时新,而想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那么高校、学生、教师三方面需共同努力。

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协作平台,使生物教师可以系统的学习思政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教师自身有见地,才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并且在得到学生的认同后,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符合时代需求的人生观,这样也才可以完成高校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满足当今的教育需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艳凤,石作荣.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实现路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6):145-148.
[2]刘丽莉,邹择芬,汪露,严明理.“分子生物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3):6-11.
[3]王跃华,马涛,陈芳,吴桐宇,吴嘉琪,孙雁霞.“普通生物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9):108-109.
[4]李欣,刘亚军.课程思政背景下改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0,39(01):28-32.
[5]李祥祥,朱凤荣,孙兆静.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20,5(01):42-48.
[6]崔永光,郭艳玲.以创新和特色推动高校英语一流本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大连海洋大学英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2020,8(01):15-21.
[7]王德炎,谢今.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2):11-15+21.
[8]盛桂莲,程丹丹,侯新东,李继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专业课教学与实践——以遗传学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5):180-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