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22-09-09T02:45:33.33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5月9期作者:黄海波[导读] 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它的存在将严重限制人类的进步,
黄海波身份证号:44088119810228**** 摘要: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它的存在将严重限制人类的进步,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相对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国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能源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新时代下,如何减少能源消耗成为当前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技术分析引言
合理的室外给水排水是强调居住区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更加重视居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一些重要的设计内容,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整个居住区室外给水排水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体验。
1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建筑给排水工程主要包括多个控制系统,如排水系统、供水系统、循环系统等,贯穿在整个建筑结构下。
其中循环系统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排水系统则是对人们生产活动下的各类污水进行处理;供水系统则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用水,解决人们的水资源需求。
在整个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通过各个系统合作,共同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2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分析 2.1合理利用管网余压,采用分区给水方式
一般来说,在城市供水规模管理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水平的影响、区域因素的干扰和资源的配置,相关建筑物供水管道的压力会有一定的波动和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在0.2 MPa到0.4 MPa之间。
然而,这个网络的压力本身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的供水需求。
随着国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数量大大增加,大部分楼层的高度都在10+以上,因此现有的供水压力控制模式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标准。
为此,为了满足国家的用水需求,建设单位在供水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施工网络的剩余压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供水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供水效率,避免二次增压能耗现象,还能为我国节能环保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例如,在建筑网络的压力调节过程中,以0.3兆帕为分界线。
如果整个建筑楼层为1到5层,您可以直接选择建筑管网系统作为主要供水结构。
当建筑满足高端要求时,5层以上应更换供水设备,选择静音变频技术,完成相应的供水处理。
通过该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施工网络产生的残余压力问题,还可以避免压力过大和浪费水,不会对用户的供水需求造成负面影响。
2.2住宅小区室外排水管网设计
目前住宅小区的室外排水系统有三种:(1)室内外污水、雨水径流。
这种排水系统下排出室外废水。
整体排水管道设计简单,施工难度低,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
但是,由于污水和垃圾排放,大量一次性排放对后续的化粪池和处理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室内污水排放、室外雨水排放、雨水排放。
在这个排水系统中,污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相互独立排放,有助于减少污水处理设备的后续工作量。
但是雨水和废水直接排放到外部,所以很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3)室内和室外雨水、污物、废物排放、废水再利用。
在这种排水系统下,雨水、污水和污水是独立排放的。
这种排水系统解决污水处理设备负荷大的问题。
因为污水单独排放,同时避免环境污染,使整个系统更加节能和环保。
缺点是室外排水管非常复杂,初期成本高。
尽管综合考虑,但在住宅区室外排水管网设计中,排水系统设计对室内外雨水排放、污水回用的优点最为明显,符合当前的环保氛围。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费用。
这个小区室外地下综合管道很多,地下空间有限,排水系统设计不能满足上述第三排水系统的要求。
此外,第三个输水项目的总成本很高。
本室外排水系统设计采用上述第一个排水系统,即内外污水、废水排放的排水系统。
在该系统中,外部环境污染轻,排水方式简单,管道面积小,适合该地区的实际排水需要。
2.3生活给水工程设计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进行住宅小区的管控过程中,则需要了解不同给水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选型,以保证居民的日常需要,对于国民的生活品质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进而来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常用的方式类型共有三种,分别为:建筑管网系统、加压系统以及综合系统,不同加压系统所对应的建筑模式存在差异性,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内容进行方法上的调整。
比如说,有关建筑管网系统大多会被应用在1-6层的建筑模式中,这样能够实现水压的有效保障,避免用户出现用水量紧缺的情况,而且在用水高峰期上也能够进行有效的能源供给,相较于其他系统,建筑管网系统的应用成本相对较低,节能性明显,并且便于进行后续的养护与维修工作;而在加压系统方面,在应用价值上相对较高,主要应用在地势变化明显、水量稀少的地区,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满足用户的常规用水需求,不过在维修管理难度上相对较大。
至于综合性系统,则是将上述两种模式进行集中化处理,依照住宅小区所在的区域进行内容上的调整,高层选用加压系统,底层则利用建筑管网系统,尽管这种模式在施工成本上相对较高,但是在进行后续管控方面则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确保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4生活排水系统选型
采用室外排水为雨、污分流制及污、废分流制;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地下层废水汇入集水坑,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排入室外废水管网;污水经管道至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建筑污水管网。
塔楼住宅卫生间采用局部大降板同层排水方式,采用三立管;厨房、阳台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方式。
厨房排水支管管径考虑垃圾处理器排水相应管径考虑为DN75,排水横支管同层排水,敷设于橱柜下方。
景观阳台和生活阳台均考虑排水地漏,生活阳台考虑采用两用地漏,立管优先布置在阳台外凹角位,横支管下层顶板尽高安装,存水弯带检查口,遇梁则预埋钢套管穿梁;生活阳台结合装修要求,设置了洗手盆排水口和洗衣机上排式接口。
卫生间降板二次排水采用穿楼板管道(铸铁管)止水节(带侧接口预埋接管)。
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室内卫生间管井处考虑冷凝水排放立管,空调室外机放置于生活阳台,生活阳台排水管预留排水支管DN50接室外机融霜水排水。
结束语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时间为依据,利用模型对管网的造价开展系统化管理,并依照实际情况完成影响因素的对比,从而来完成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提高验收质量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国民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宋春阳.高层住宅的给排水设计探析[J].安徽建筑,2021,28(08):120+139.
[2]渐磊.住宅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网工程若干问题分析[J].门窗,2019(21):219.
[3]李杰,范天源,肖猛.论现代多层住宅多功能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8(10):229-230.
[4]焦兴来.浅谈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217.
[5]何楠.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及合理化建议[J].江西建材,2016(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