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农村初中开展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学习化学思
维能力培养的相关资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
学能力。

这是落实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化学思维能力
培养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及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由于知
识的迁移作用,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即学生的整体素质
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化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依据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及
实际,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培养师生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保障,是开展思维训练的基础。

教学中,让学生从老师的关怀与尊重中体会到温
暖与期望,进而感到老师可信、可亲,让师生关系和谐。

教师带着良好的心态走
上讲台,心情放松而且充满激情,讲课热情洋溢而且幽默,让学生在愉快、轻松
的氛围中度过。

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经常围绕某一个知识点
与学生一起讨论,缩短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和力,对化学保持高
度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处理好好奇心、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

讲述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演示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时,先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铜,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由于氧化铜不溶于水,试管中的物质呈黑色,一会
儿变成蓝色,学生感到非常惊讶!由此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惊叹这是
为什么?但好奇心是原始的、不稳定的,保持时间不会很久,教师一定要用生动、准确的讲授,联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给学生加以引导,逐步使好奇心发展为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因此兴趣比好奇更深刻、更稳定、更具体,怎样处理好好奇心、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化学教师的一种能力
和技巧,势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二、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
式能克服常态思维的单一性,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化学教学急需解决的
问题之一是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各位化学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发散,激发求异心理,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其发散思维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能力。

例1、以下几种化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硝酸钾,哪种能与碱混用或混放?由此推出铵态氮肥施用的注意事项?
最后得出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例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MgSO4的六种方法。

让学生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分析,寻求制备方法,这是一道
典型的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的好题。

三.关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利用历史上著名的曹冲称象、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则故事运用的
是什么思维----创新思维,由此概括出创新思维具有主动性,求异性等特点,在初
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引导学
生多质疑,多提出问题,这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如学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册P32活动天地的尾气处理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几种方法中哪种更科学、更环保、更节约,更具有创新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大胆将设计实验方案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其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无
法比拟的。

例如: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教学中,问:推测稀盐酸与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的产物?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引导学生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可知稀盐
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为氯化钠和水。

怎样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
生反应了呢?我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的同学先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少许,再分别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盛稀盐酸的试
管里液体呈无色,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液体呈红色,将两只试管里的液体混
合后呈无色,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了。

第二组的同学先取一只试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
显红色,再向试管中加入第一滴稀盐酸振荡,红色未消失,继续加入第二滴、第
三滴振荡直到红色消失,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了。

比较两组同学
的操作,第二组同学的操作更合理、更规范、更节约、更具创新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
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
新的火花,教师也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鼓励他们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让学
生知道,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成果的取得是经历了无数
次失败和打击之后才诞生的,从而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四、探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必须淡化课本和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质疑,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同时克服思维的求同性,养成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为
人先的勇气。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化学实验装置的探索,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
学知识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不迷信课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如鲁教版九
年级化学上册P76用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教材用的长颈漏斗,现改用分液漏斗,比较其优缺点;对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适当改进,
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怎样利用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捕捉30毫升空气?结合课
外活动,开设一些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组装实验仪器、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将两根高矮不一的蜡烛点燃后,用一个500ml的大烧杯罩住,让学生思考是高的先熄还是矮的先熄,学生分成两组即高熄组和低熄组,低熄组
认为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
气大,二氧化碳气体下沉,所以矮的先熄。

高熄组认为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气体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许多,二氧化碳气体上升,所以高的先熄。

让两组的
同学认真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得出结论:高的先熄。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树立了
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探究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五、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态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更需要学生
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不拘于形式,从结论反推到已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过程。

例1、以下变化通常情况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A、硝酸银------氯化银B、铜-------氢气 C、氧化铁------硫酸铁 D、碳酸钙-------二氧化碳。

从不加酸能实现物
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2、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氯化钡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中的一种,根据表中它们两两
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出正确顺序是()
A、硫酸、盐酸、碳酸钠、氯化钡
B、碳酸钠、硫酸、盐酸、氯化钡
C、盐酸、硫酸、碳酸钠、氯化钡
D、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钡
此题从结论找到与表中现象对应正确就可以了。

利用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从
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善于把
问题倒过来思考,有利于解决化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应用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思考化学学习
的相关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