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说
❖ 一、思维方式的界定 ❖ 二、思维方式的内容构成 ❖ 三、思维方式的功能 ❖ 四、中西文化比较
ppt课件
5
有关思维方式
❖ 思维方式是近代人的用语,亦是从西方哲学 中传译过来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这个 概念,但是不能说中国传统哲学没有思维方 式。
ppt课件
6
一、思维方式的界定
❖ 思维方式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以阴阳五行为例 哲学思维方式:思辩的形式 科学思维方式:实证的形式 日常思维方式:感性的经验的形式
❖ 第二,“由学而悟”法。把逻辑方法和直觉 方法视作是同一认知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认 为二者对于把握对象世界各有自己独特的功 能与作用。
ppt课件
20
举例
❖ 关于学: ❖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孟子:心之官则思 ❖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 宋儒:格物致知 ❖ 佛教:渐修
❖ 周敦颐:天地生意最可观。
ppt课件
44
日新
❖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
ppt课件
45
系统过程观及其影响
❖ 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 文化生活:贵柔守雌
ppt课件
46
系统和谐观之中庸求和思维模式
❖ 中庸的含义:中即和,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平 衡态、稳定态或有序态。
❖ 思维方式: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思 维主体按照自身的特定需要与目的,运用思维工具 去接受、反映、理解、加工客体对象或客体信息的 思维活动的样式或模式,本质上是反映思维主体、 思维对象、思维工具三者关系的一种稳定的、定型 化的思维结构。
ppt课件
7
二、思维方式的内容构成
❖ 认知结构:事实 本然 ❖ 价值结构:意义 所以然 ❖ 思维方法结构:主体通向客体的手段与途径。 ❖ 此三者是主体在把握对象世界中所形成的关
❖ 老子: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25章) ❖ 庄子:万物之化。(《人间世》) ❖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天下篇》 ❖ 孔子: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zhao),四时代御。
(《天论》) ❖ 《易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ppt课件
41
ppt课件
9
四、中西文化比较
❖ 世界文化构成: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 文化、阿拉伯文化。
❖ 中西文化不仅是古今之别,还是一种区域性 差别。这种区域性的文化差别本质上是文化 的民族性差别。它是中西双方文化的特殊性 的最主要的体现。
❖ 中西文化优劣比较
ppt课件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属于一种原生文化,其 基础是封闭的农业经济与宗法政治伦理结构, 故质朴厚重,尊祖宗,尚人伦,重情感。这 种母体文化在哲学上的结晶,表现为注重人 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与和谐, 善于对客观世界加以整体的理解,习惯于以 直观、形象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重视人伦 道德的价值取向。
ppt课件
11
五、中国哲学与直觉思维
❖ 中国哲学之概念:
❖ 体、体证、体认、顿悟、禅定、觉、意会、 诚明之知、清思之知
❖ 儒、道、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三家。 儒、道发轫于先秦时期。从汉魏时期起,佛 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而为中国本土文化所吸 收,与儒、道两家的哲学三足鼎立。
ppt课件
12
道家
❖ 老子: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 ❖ 庄子:无思无虑则知道;心斋、坐忘 ❖ 王弼:体无 ❖ 郭象: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不必
ppt课件
35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模式
❖ 一、系统整体观 ❖ 二、系统过程观 ❖ 三、系统和谐观
ppt课件
36
系统整体观:“天人合一”的整体性 思维方式
❖ 其特点是不仅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 的方面来观察,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天和人当 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回答世界 是“怎么样”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包括世界 “应当怎样”或“应该如何”的问题,确立 一个意义世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内容 上是“事实”和“意义”、世界观和价值论 的统一。
系统过程观:生化日新模式
❖ 流行:变易过程的连续特性 ❖ 生生:变易过程的生命特性 ❖ 日新:变易过程的新陈代谢的发展趋势
ppt课件
42
流行
❖ 流于天地之间。(《管子》)
❖ 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正 蒙》)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ppt课件
43
生生
❖ 《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 女构精,万物化生。
第一,宇宙整体的本然的客观状态。 第二,理想的精神境界。
ppt课件
39
系统过程观:崇尚变易的致思倾向
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的一致 倾向,即承认变易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 变易是根本的,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 而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 哲学大纲》)
ppt课件
40
先秦诸子言论
ppt课件
29
❖ 直觉思维不仅有重要的哲学认识论的价值, 而且也有重要的科学方法论的价值。
❖ 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确实 有重大的影响。
ppt课件
30
❖ 缺点: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并且 常把认知活动导向道德伦理领域和个体精神 生命领域,一方面导致了中国人生哲学的高 度发展,另一方面使直觉思维所获知识缺乏 科学性、精确性,而往往具有跳跃性、非系 统性的局限。
尽也。今我以诚尽也。
ppt课件
13
❖ 禅宗:顿悟 ❖ 不假文字; ❖ 直指本心。
佛学
ppt课件
14
儒家
❖ 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 程朱:豁然贯通 ❖ 陆王:先立其大者;存心、养心,则天理自
明。
ppt课件
15
西方哲学与直觉思维
❖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思想高于感官,直觉高 于观察。
第十三讲化在思维领域的凝结形式,对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哲学表现为一 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仅是文化的组成 部分,而且居于文化的最深层。它对文化的 建构具有控制、支配、导向的重要功能。在 某种意义上,文化的延续乃是思维方式的延 续,文化的更新首先依赖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系,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构成思维活动的样式。
ppt课件
8
三、思维方式的功能
❖ 反映功能:认知功能 ❖ 解释功能:认知功能 ❖ 选择功能:认知功能 ❖ 评价功能:价值功能 ❖ 操作功能:认知功能与价值功能的统一
这些功能的实施依赖于某种特定的认知结构和价值结构。 文化真正的生命力是它的思维方式。每一个特定时代的人或 人群,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以思维方式为核心的文化环境。
ppt课件
28
对直觉思维的评价
❖ 优点:直觉思维能给人的逻辑思维提供巨大的动力, 加强和加速思维活动的运转,使人能够在问题丛生 的杂乱中找到症结所在和解决困难的突破口,明确 思维活动方向。同时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直觉方法 能排除逻辑思维过程中的一般性分析、比较、分类 等概念性的活动,沟通和接通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突发式的飞跃,把握对象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ppt课件
31
发展方向
❖ 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觉的,西方人的思维 方法是理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 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 直觉——理智——直觉
ppt课件
32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观念
❖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 《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
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 《荀子·臣道》:“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
ppt课件
37
解读“天人合一”
❖ 万物一体的整体结构:
❖ 《吕氏春秋·有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 此之谓大同。”
❖ 《庄子·天下篇》:“泛爱万物,天地一体 也。”
❖ 《传习录》上:“天地万物为一体。”
❖ 阮籍:“万物一体。”(《达庄论》)
ppt课件
38
解读“天人合一”
❖ 万物的最高理论形式: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的含义:
方式是体验型的,道德情感、道德修养与履 践的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儒家重视之。 ❖ 两种表现形态:即物求理;发明本心
ppt课件
27
说明
❖ 冯友兰:“‘体认’就是说由体验得来的认 识,这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一种经验, 是一种直观,不是一种理智的认识。”
❖ 体认的方法本质上不是认知式的,不是概念 性的。侧重于体验还是侧重于概念,是体认 方法与认知方法的根本区别。
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 ❖ 《老子》二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ppt课件
33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 如何理解和解决二者的关系?
❖ 西方人历来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区别,他们 往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外在于主体自我的独 立对象,表现出一种“天人对立”的二极性 思维倾向。受这一思维倾向的控制,西方人 非常注重对于客观世界的逻辑分析,以获取 关于外物的知识为哲学思维的根本目的。
17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问题
❖ 中国哲学两种解决方式:
❖ 第一,“以言谴言”法。即通过对逻辑 思维的否定达到对直觉思维的肯定。言 的过程并没有说明对象是什么,而只是 说明对象不是什么。冯友兰指出的“负 的方法”。
ppt课件
18
举例
❖ 庄子:齐是非 ❖ 佛学:僧肇“般若无知无不知”。
ppt课件
19
❖ 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理性、启示和直觉。 ❖ 近代斯宾诺莎:直觉高于经验和推论。 ❖ 现代柏格森:直觉能够把握宇宙的奥妙。 ❖ 直觉没有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思维形式。
ppt课件
16
❖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不在于 它有无逻辑思想,而在于它对于直觉思维与 逻辑思维的关系处理与对方不同。
ppt课件
ppt课件
3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 整体性思维一直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根本的特 征。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不能说没有分析性思维或 逻辑性思维,例如在先秦名家和后期墨家那里,其 思维方式就有这样的性质。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未 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也未能形成一种足以控 制人心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哲学中发展起来的是整 体性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先哲一直强调把自然界当 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也不能说没有人 与自然区别或对立的观念,但未能获得普遍性。
❖ 孔子首先提出中庸范畴:中庸之为德也,其 至矣乎!(《论语·雍也》)
❖ 二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 平常也。
ppt课件
47
ppt课件
21
举例
❖ 关于悟: ❖ 朱熹: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 用无不明矣。(《大学集注》) ❖ 佛教:顿悟
ppt课件
22
中国哲学中的分析方法
❖ 先秦墨家:《墨子》一书中所保存的后期墨 家的著作《墨经》,对名及名实关系等逻辑 方面的问题有精到论说;名家中惠施与公孙 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善辩,并擅长对 “名”即概念的分析。他们的“合同异”、 “离坚白”之辩,不仅有辩证思维的特色, 而且又表现了逻辑思维的特征。但是,汉代 之后几成绝响。
ppt课件
25
举例
❖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 庄子:道不言,言者非 ❖ 王弼:不可道,不可言 ❖ 禅宗:但有语言,尽传法之尘垢;但有语言,
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 但有语句,尽不许也。(《古尊宿语录》)
ppt课件
26
直觉的途径
❖ 二、体认: ❖ 主体客体似乎融为一体,主体对客体的把握
ppt课件
23
直觉思维的特征
❖ 超越性 ❖ 非逻辑性 ❖ 直接性 ❖ 跳跃性 ❖ 突发性 ❖ 整体性: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之处
ppt课件
24
直觉的途径
❖ 一、意会: ❖ 强调本体世界的不可言传性和不可思议性,
认为把握对象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或概念、逻 辑的形式,其特点是表现为逻辑性与超逻辑 性、概念性与超概念性的辩证统一。道家佛 家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