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爱国卫生月工作总结范文(2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焕 玲
( 佳 木斯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黑龙 江 佳 木斯 1 5 4 0 0 7 )
摘要 : 文 中创造 性 、 系统连 续性和 文化 的共 识性 等五个语 义特征 , 进而 阐述 了
隐喻的构词和称名、 联想、 推理、 创新 、 描摹等五项功能, 并据此提出口 译 中应注重文化研究、 注重语言环境、 注重 联 想思维 、 注重词义 字面及 背后义 的理 解和应用 等 四个 方面 的应用策 略。
关键 词 : 俄 语 口译 ; 隐喻 ; 策 略
一
隐喻 及 语义 特征 的隐 喻 。如 “ 科 学是 把 双 刃剑 ” “ 人生 这 杯酒 怎么 喝 都是 隐喻 又称 暗 喻 , 是 最 常 见 的形 象 表现 手 段 , 是词 语 的 醉” 。“ 科 学 和剑 ” “ 人生和酒” 本 是 两个 不相 干 的事 物 , 但
达 遇 到 困难 时你 能 给解 决 、 救 苦救难 、 带 队伍 等 隐 义 。
通 过 另一 类事 物 来理 解 和体 验某 一类 事 物 ” 。 换言之 , “ 隐
创造性。 隐 喻 以其创 造 、 类 比性从 不 同事 物 中发 现共 喻 是 人们 经 常 运用 的 一种 思 维方 式 ,人 们 为 了认 识 和 揭 性 或 相似 性 ,丰 富和 弥 补 了语 言表 达 过程 中 的某 些模 糊 示 一 个事 物 的 特点 选 择一 个 具有 同该 事物 相 似 特征 的事 和缺 失 。本 体 和 喻体 间 的 相关 联 特 别是 相 似性 不 一 定 是 物来 比拟 ,借 以加强 对该 事 物 的 了解 并 留下 深 刻 印象 ”。 原有 的 ,常是 述 说 者在 一定 语 言 环 境下 临 时创 造 联 想 出 比如人们在给新事物命名时,常是用熟 知的相似的事物 来 的,并经常随语言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创造和想象出新 概 念 创造 新 的词 汇概 念 。如 : 电脑 、 键盘 、 鼠标 网 络 、 平台 、
一
春笋” , 同是比喻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 注重语言环境 。翻译 中的隐喻运用实质上是语用者 种 思 想之 间 的交 流 , 离 不开 认 知语 境 , 解 读 隐喻 也 要充
2 0 1 7年 第 7 ~ 8期 ( 总第 1 2 1 5 、 1 2 1 8期 )
实践 ・ 探 索
SH OI AN TAN SU O
No . 7 ~8. 2 01 7
S e r i a l No . 1 21 5、 1 21 8
● 外语教 育教学研 究
俄语 口译 中的隐喻及其应用策略
文化 共识 性 。不 同文 化背 景 、 不 同文 化 程度 、 不 同群
应理解 为敢担 当 、 不 讲情 面 、 吃 苦 耐 劳 不 达 目的 不 罢 休 体 的人 , 其对一些隐喻都能理解推断揣摩 出大致语义 , 通 的一 个 领 头 人 。 过 对 喻体 的概 念或 其 属性 含 义 的共 同认 识 ,形 成对 隐喻 冲 突性 。指一 个语 义与 语境 发 生偏 离 的语句 , 其 不再 中本体的理解和认知 。 如“ 一山不容二虎” “ 狗仗人势” “ 昙 具 有单 纯 的字 面意 义 , 而是 具有 与 字面 意义 相 冲突 的特殊 花一现” “ 狼心狗肺” “ 狐狸精” “ 花心” “ 小人” 等等 , 中俄两 含 义 ,希 望听者 透过 表 面意 思领 悟 出语句 中的隐性 含 义 。 国人 基本 都 知道 大概 意 思 。 如“ 雪中送炭” “ 你真是个活菩萨” “ 你是领头雁” 等等, 并不 二、 隐 喻的 功能 是 字 面上 直接 表达 的 真来送 炭 、 活 菩萨 、 领 头雁 , 而是 要表 构 词 和称 名功 能 。“ 认 知语 言 学家 认 为隐 喻实 质 上是
淘宝 、 一把手 、 山头 、 山腰 、 山脚 、 屋脊 、 灯泡 、 灯棍 、 雷人 、 K a K r p n 6 b i n o c / l e 皿 o ) l ( 皿 Ⅱ ( 雨后 的蘑菇 ) , 汉语 可译 成 “ 雨后 学霸等等。 联想功能。隐喻能把两个非同类的事物联系起来 , 甚
表 达 有 关 忘 恩 负 义 的语 言 环境 下 , 那 听 者 就 要 选 择 狼 的 这 些 隐喻 的词语 和隐 喻 的概 念在 不 断地 呈 系 统 连续 性 的
没 良心 、 恩 将 仇 报 等 隐 义 来理 解 。如 果 述 说 者 是 在 表 达 扩 充 和转 移 。
有关 冷面无私 、 遇事 总是冲在前头等 语境下 , 那 听者就
样性 、 语言本身模糊 性等诸多 因素影 响 , 常会 使隐喻语 不 断地 扩 充 和带 有 系统性 地 发生 转移 。如用 “ 狗” 暗喻 某
义模 糊 不 清 。如 “ 你 就 是 一 只狼 。” 这句 话 若 述 说 者是 在 些 人 的词 句 , 他是条“ 走 狗” “ 疯狗 ” “ 看家 狗 ” “ 哈 巴狗 ” 等,
、
一
种 转 义 用法 。 以本体 和 喻体 相 似 的特征 为 基础 , 把一 个 创造性地将其放到一起 ,就将隐喻中的本体 “ 科学和人
事物 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去的比喻就 叫隐喻 。
生” 通过喻体“ 双刃剑 和酒 ” 相联 系帮助我们 从某一方面
隐喻 有 以下 几个 语 义特 征 : 去 理解 科 学 和人 生 。 模 糊 性 。 由于 受语 言 环 境 、 认 知 能力 、 喻 体 含 义 的多 系统连续性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 的语义关系常常在
作者简介: 王焕玲( 1 9 6 6 一) , 女, 湖南冷水江人 , 教授 , 研 究方向 : 俄 语语言文 学及俄语语用 学。 基 金项 目: 佳木斯 大学科技 处项 目“ 隐喻 的文化认知功能及其在 口译 中的翻译 策略研 究” , 项目 编号 : 2 0 1 4 W M3 2
88 I 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I 2 0 1 7. 7 - 8
( 佳 木斯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黑龙 江 佳 木斯 1 5 4 0 0 7 )
摘要 : 文 中创造 性 、 系统连 续性和 文化 的共 识性 等五个语 义特征 , 进而 阐述 了
隐喻的构词和称名、 联想、 推理、 创新 、 描摹等五项功能, 并据此提出口 译 中应注重文化研究、 注重语言环境、 注重 联 想思维 、 注重词义 字面及 背后义 的理 解和应用 等 四个 方面 的应用策 略。
关键 词 : 俄 语 口译 ; 隐喻 ; 策 略
一
隐喻 及 语义 特征 的隐 喻 。如 “ 科 学是 把 双 刃剑 ” “ 人生 这 杯酒 怎么 喝 都是 隐喻 又称 暗 喻 , 是 最 常 见 的形 象 表现 手 段 , 是词 语 的 醉” 。“ 科 学 和剑 ” “ 人生和酒” 本 是 两个 不相 干 的事 物 , 但
达 遇 到 困难 时你 能 给解 决 、 救 苦救难 、 带 队伍 等 隐 义 。
通 过 另一 类事 物 来理 解 和体 验某 一类 事 物 ” 。 换言之 , “ 隐
创造性。 隐 喻 以其创 造 、 类 比性从 不 同事 物 中发 现共 喻 是 人们 经 常 运用 的 一种 思 维方 式 ,人 们 为 了认 识 和 揭 性 或 相似 性 ,丰 富和 弥 补 了语 言表 达 过程 中 的某 些模 糊 示 一 个事 物 的 特点 选 择一 个 具有 同该 事物 相 似 特征 的事 和缺 失 。本 体 和 喻体 间 的 相关 联 特 别是 相 似性 不 一 定 是 物来 比拟 ,借 以加强 对该 事 物 的 了解 并 留下 深 刻 印象 ”。 原有 的 ,常是 述 说 者在 一定 语 言 环 境下 临 时创 造 联 想 出 比如人们在给新事物命名时,常是用熟 知的相似的事物 来 的,并经常随语言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创造和想象出新 概 念 创造 新 的词 汇概 念 。如 : 电脑 、 键盘 、 鼠标 网 络 、 平台 、
一
春笋” , 同是比喻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 注重语言环境 。翻译 中的隐喻运用实质上是语用者 种 思 想之 间 的交 流 , 离 不开 认 知语 境 , 解 读 隐喻 也 要充
2 0 1 7年 第 7 ~ 8期 ( 总第 1 2 1 5 、 1 2 1 8期 )
实践 ・ 探 索
SH OI AN TAN SU O
No . 7 ~8. 2 01 7
S e r i a l No . 1 21 5、 1 21 8
● 外语教 育教学研 究
俄语 口译 中的隐喻及其应用策略
文化 共识 性 。不 同文 化背 景 、 不 同文 化 程度 、 不 同群
应理解 为敢担 当 、 不 讲情 面 、 吃 苦 耐 劳 不 达 目的 不 罢 休 体 的人 , 其对一些隐喻都能理解推断揣摩 出大致语义 , 通 的一 个 领 头 人 。 过 对 喻体 的概 念或 其 属性 含 义 的共 同认 识 ,形 成对 隐喻 冲 突性 。指一 个语 义与 语境 发 生偏 离 的语句 , 其 不再 中本体的理解和认知 。 如“ 一山不容二虎” “ 狗仗人势” “ 昙 具 有单 纯 的字 面意 义 , 而是 具有 与 字面 意义 相 冲突 的特殊 花一现” “ 狼心狗肺” “ 狐狸精” “ 花心” “ 小人” 等等 , 中俄两 含 义 ,希 望听者 透过 表 面意 思领 悟 出语句 中的隐性 含 义 。 国人 基本 都 知道 大概 意 思 。 如“ 雪中送炭” “ 你真是个活菩萨” “ 你是领头雁” 等等, 并不 二、 隐 喻的 功能 是 字 面上 直接 表达 的 真来送 炭 、 活 菩萨 、 领 头雁 , 而是 要表 构 词 和称 名功 能 。“ 认 知语 言 学家 认 为隐 喻实 质 上是
淘宝 、 一把手 、 山头 、 山腰 、 山脚 、 屋脊 、 灯泡 、 灯棍 、 雷人 、 K a K r p n 6 b i n o c / l e 皿 o ) l ( 皿 Ⅱ ( 雨后 的蘑菇 ) , 汉语 可译 成 “ 雨后 学霸等等。 联想功能。隐喻能把两个非同类的事物联系起来 , 甚
表 达 有 关 忘 恩 负 义 的语 言 环境 下 , 那 听 者 就 要 选 择 狼 的 这 些 隐喻 的词语 和隐 喻 的概 念在 不 断地 呈 系 统 连续 性 的
没 良心 、 恩 将 仇 报 等 隐 义 来理 解 。如 果 述 说 者 是 在 表 达 扩 充 和转 移 。
有关 冷面无私 、 遇事 总是冲在前头等 语境下 , 那 听者就
样性 、 语言本身模糊 性等诸多 因素影 响 , 常会 使隐喻语 不 断地 扩 充 和带 有 系统性 地 发生 转移 。如用 “ 狗” 暗喻 某
义模 糊 不 清 。如 “ 你 就 是 一 只狼 。” 这句 话 若 述 说 者是 在 些 人 的词 句 , 他是条“ 走 狗” “ 疯狗 ” “ 看家 狗 ” “ 哈 巴狗 ” 等,
、
一
种 转 义 用法 。 以本体 和 喻体 相 似 的特征 为 基础 , 把一 个 创造性地将其放到一起 ,就将隐喻中的本体 “ 科学和人
事物 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去的比喻就 叫隐喻 。
生” 通过喻体“ 双刃剑 和酒 ” 相联 系帮助我们 从某一方面
隐喻 有 以下 几个 语 义特 征 : 去 理解 科 学 和人 生 。 模 糊 性 。 由于 受语 言 环 境 、 认 知 能力 、 喻 体 含 义 的多 系统连续性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 的语义关系常常在
作者简介: 王焕玲( 1 9 6 6 一) , 女, 湖南冷水江人 , 教授 , 研 究方向 : 俄 语语言文 学及俄语语用 学。 基 金项 目: 佳木斯 大学科技 处项 目“ 隐喻 的文化认知功能及其在 口译 中的翻译 策略研 究” , 项目 编号 : 2 0 1 4 W M3 2
88 I 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I 2 0 1 7.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