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兰纳谚语特点分析
2000(4)傣族谚语与傣族文化_曾毅平
![2000(4)傣族谚语与傣族文化_曾毅平](https://img.taocdn.com/s3/m/0ca458e15ef7ba0d4a733b40.png)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2卷 第4期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l.22 No.4 2000年7月(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l., 2000傣族谚语与傣族文化曾毅平(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 本文以483条傣族谚语为语料,揭示傣族谚语表述的核心文化内容,以及傣族谚语修辞方式、修辞手段中隐含的文化信息。
在内容方面,傣族谚语表述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修辞上,比兴、借喻的高频使用蕴涵了自然与社会相互观照的运思特征,某些喻体使用频率高、划分精细反映了傣族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 傣族;谚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41,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0)04-035-07一、引 言傣族是我国西南边陲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少数民族自治县。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和金平方言。
本文考察的傣族谚语总计483条,语料来源有: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所第五研究所编《壮侗语族谚语》(中央民族出版社,1987)所辑西双版纳傣族谚语127条,德宏傣族谚语190条;蒋风、王慈编《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所收傣族谚语13条;鄂嫩吉雅泰、陈铁红编《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选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所选傣族谚语12条;刀国栋《傣族历史文化漫谈》(民族出版社,1992)27条;王渝光、单春樱、崔梅著《汉傣语言文化论》(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14条。
鉴于本文不作语音和语法的分析,语料主要用傣谚的汉译式。
谚语属于熟语范畴,是一种广为流传的现成而固定的句子。
谚语来自民间,以简洁通俗的语句说明事理,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样本。
汉泰谚语句型及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
![汉泰谚语句型及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d60f31783e0912a3162a51.png)
汉泰谚语句型及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作者:何雁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5期摘 ;要:本文就汉泰谚语的句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
谚语的句型对比分析可以对汉泰语的语法和句型特点做基础性的对比研究,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能充分显示语言的多样性。
关键词:汉语谚语;泰语谚语;句型;意义类型作者简介:何雁敏(1990.9-),女,回族,云南省保山市,研究生,重庆大学,对外汉语语言、教学研究,经历:2011-2012年赴泰国罗勇易三仓商业学院(Assumption College)中文教学参与科研立项《傈僳族民谣的语言分析和民俗研究》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2一、引言(一)研究的缘起:本文选取汉语和泰语的谚语进行句型和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将之作为瞥见中泰句型分析的窗口,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增益。
二、汉泰谚语定义(一)汉、泰谚语的定义:汉语谚语的定义:是群众口语中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它揭示客观真理,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富有教育意义,深为人们喜闻乐道。
①泰语谚语的定义:泰语谚语的定义:泰国最权威的字典《泰泰字典——皇家学会版本》的解释如下:很久以前人们所说的流传至今的话语或者表述,有着教导意义。
②《现代汉泰词典》的解释如下:其解释为:固定的短语或句子,为群众所广为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③(二)本文对谚语的界定:综合以上汉泰谚语定义,本文对谚语的界定是:谚语是俗语的一种,它产生于生活劳动,经过民间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句子。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劳动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特点是口语性较强,富有哲理性、知识性。
三、汉泰谚语句型和意义类型比较关于句型和意义类型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参考的是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中的分类法,如下表:(一)106对汉泰谚语句型分析:图3-1汉语句型和意义类型结构图本文对可以对译的106对汉泰谚语的句型进行了分析对比后,发现汉语谚语有单句77句,单句占总数的73%。
浅析汉泰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
![浅析汉泰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15ee409b52acfc789ebc9a6.png)
浅析汉泰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着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文化。
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本文从汉泰谚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入手,以辅助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汉泰语谚语动物比喻形象一、前言《辞海》中对谚语的定义是:“熟语的一种。
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
”[1]如“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是长期以来惯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成的短句;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体现。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其心理基础是世间万物之间某些特点的联想。
它运用联想将不同种类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2]动物是人类在改造世界时接触最频繁、最亲密的物种,人们常常借用熟悉的、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突出的动物来喻指相似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汉泰谚语中常用动物比喻形象对比一些动物在中国和泰国都有,人们把他们拿来作比喻,生动地刻画一些比喻形象,揭示社会道理和文化内涵。
如“鸡、狗、牛、虎”等等。
1.鸡中泰两国都是农业国家,都饲养禽类作为生产、生活必需品。
但是汉语在关于鸡的谚语方面总是联系到“小、微不足道、平庸、愚笨”等含义。
泰语的鸡作为比喻形象强调的是它的外表。
(1)汉语的表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以上谚语例子中的“鸡”都用来比喻弱小的事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中的“鸡犬”指的是那些依附权势升官发财的人。
“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中的“鸡”指的就是平庸的小人物。
所以在汉语里通常鸡有“小,微不足道,小人物,平庸,愚笨”的含义。
(2)泰语的表达鸡漂亮因为羽毛人漂亮因为打扮鸡保护翅膀人保护名声在以上的泰语谚语中,主要用鸡的外表来做比喻,上面分别用“羽毛”和“翅膀”来比喻人的外表和名声。
傣族谚语蕴含的生态观念解读
![傣族谚语蕴含的生态观念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873a3781711cc7931b71663.png)
傣族谚语蕴含的生态观念解读摘要:丰富的傣族谚语蕴含着傣族的传统生态观,其思想内核为敬畏神圣的自然,其价值判断依赖外在的万物,其行为准则为保护美好的生态,其目标定位为构建和谐的家园。
摘要:谚语是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英汉两种文化孕育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谚语。
本文由英汉谚语起源入手,从地理环境、文学作品、生活习俗、宗教神话、价值观念五个方面分析了荚汉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使读者能初步窥见英汉谚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使用语言。
关键词:谚语起源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关键词:傣族;谚语;生态观(一)谚语的定义及来源关于谚语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说法不一,但或多或少都体现了谚语的如下几个特点o:(1)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富有意义的语句。
(2)谚语总结了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具有传授经验、教训以及诲人和劝诫功能。
(3)谚语的语言简练、通俗,常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一定的韵律,易于传诵和记忆。
世界各族语言的谚语大都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与认识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
世界各族人民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后,为了较好地总结和传授这些经验和教训,往往需要在口头上用一种较为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易诵易记的语言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这些生动的语句,常常寓意深刻,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因此为大家所喜闻乐道,并世代El 耳相传下去。
天长日久,经过不断锤炼,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趋于定型的谚语。
俗话说:。
三句不离本行。
”下面这些英汉谚语,显然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才会创造出来:(1)MakehaywhiletheSunshines.太阳好时晒草,时机来时莫停留。
beanhasits(2)Every black.每颗豆都有黑点,每个人都有缺点。
a man heshall(3)As SOWS,SO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 strait(4)AnoldOX makes furrow.老牛拉犁沟直。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2f5db6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8.png)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象(ชชชชcháang)在泰国的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象不仅是泰国的国宝,也是泰国文化的象征。
许多泰语习语与象有关,这些习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反映了泰国人的文化内涵。
1. 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cháang jam-yâwrm)直译为"被象记住"或"被大象记住",表示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情,被人们牢记并传颂。
这个习语源自于泰国古代的象车时代,当时大象被用于各种任务,因为它们具有出色的记忆力,能够记住长达数年的命令。
3. 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 (măa pàa dù-raay mĕuacháang kâo kôiang)直译为"野狗行为凶猛,像大象进入丛林",意思是不要被表面上的柔弱所迷惑,因为外表并不总能反映一个人的实质。
这个习语与泰国的乡村地区有关,那里的大象被视为强有力的动物,在进入丛林时,它们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以防止野生动物的攻击。
4. ชชชชชช(kun sûk)直译为"象王",意思是指拥有一定权力或地位的人。
这个习语源于泰国古代,当时大象被视为国宝,并且只有国王才能骑上它们。
因此,"象王"一词被用来描述那些有权力和地位的人。
5. ชชชชชชชช(jâo cháang)直译为"大象之王",这个习语用来形容坚强、有力和具领导能力的人。
它由两个词组成,"jâo"表示"主人"或"老板",而"cháang"表示"大象"。
因此,"主人之象"意味着一个具有强烈领导力的人。
泰国洋兰的话语-定义说明解析
![泰国洋兰的话语-定义说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dd90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1.png)
泰国洋兰的话语1.泰国洋兰,被誉为花中皇后,以其优雅、高贵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2.洋兰的话语,是指洋兰花语所表达的美好寓意和情感。
3.在泰国,洋兰被视为爱情和浪漫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婚礼和重要场合中。
4.洋兰的话语里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洋兰的花语包括优雅、高尚、纯洁、浪漫、美丽等寓意。
6.洋兰的话语也传递着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和祝福。
7.泰国人民常常以洋兰为礼物,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祝福。
8.洋兰的话语渗透在泰国文化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洋兰的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10.通过洋兰的话语,人们可以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1.洋兰的话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花的美丽,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12.泰国洋兰的话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13.泰国人民将洋兰视为一种珍贵的礼物,用它传递对亲人和朋友的爱意。
14.洋兰的花语能够温馨地表达对爱人和家人的深情祝福和关爱。
15.洋兰的话语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泰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6.通过洋兰的花语,人们可以用简单而又深刻的方式表达出对他人的情感。
17.在泰国的传统文化中,洋兰的话语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内涵。
18.洋兰的花语散发出对浪漫和幸福生活的热切祝福和向往。
19.洋兰的话语承载着泰国人民对家庭和友情的珍视和关爱。
20.泰国洋兰的话语,让人们感受到了爱、美和幸福的温暖和力量。
21.泰国洋兰是一种优雅、迷人的花卉,其花语传达着各种寓意和情感。
22.洋兰是泰国的国花,象征着泰国的尊严、高贵和自由。
23.洋兰花语中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4.洋兰花语中也寓意着心灵的宁静、平和和纯洁。
25.泰国洋兰是一种皇室御用的花卉,在泰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26.洋兰花语中还承载着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表达和祝福。
27.泰国人非常喜爱洋兰,将其视为珍贵的礼物,代表着尊敬和爱意。
28.在泰国的宫廷文化中,洋兰被赋予了高贵和典雅的象征。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eadb23eaaea998fcc220e88.png)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周艳鲜【摘要】谚语是人类珍贵的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农业谚语是人类农业智慧的具体表现。
壮、泰语农业谚语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农业生活、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和农耕习俗,折射了两个民族农耕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利用农业谚语解读壮泰民族的农耕文化特征及其内涵,是探究两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的新视角、新思路。
【关键词】农业谚语;壮泰民族;农耕文化;农耕技术;农耕习俗【作者】周艳鲜,百色学院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
广西百色,533000【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6)06-0082-007一、前言谚语是运用隐喻手法,采用固定、便于记忆的结构来反映智慧、真理、道德与传统观念,被代代相传下来的短小精炼而众所周知的语句。
[1]4它是口头传统的一种主要类型,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浩如烟海的谚语宝库中,农业谚语是最为丰富的。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古代农书中记载有大量的农谚,例如,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有“耕而不劳,不如作暴”,汉代的《田家五行》中有“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人类先民在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中经过反复实践验证,获取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与知识,摸索出了农业生产的种种规律,然后把这些都浓缩到形象、生动、简短的语句中去,由此创造了丰富的农业谚语。
壮、泰民族是古老的农业民族,他们的先民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形成了以稻作文化为主体的传统农耕文明。
覃圣敏提出,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稻作文化,这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大共同点。
[2]黄凤祥、徐杰舜认为,壮族先民创造的稻作文化对泰国泰族和东南亚其他一些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壮泰族群千百年来保持了共同的稻作文化形态,成为其他各种文化现象同质化的根源。
[3]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用不同学科方法、以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文明和稻作文化的亲缘性、同源性和本质上的差异性。
那么,农业谚语能否折射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明,能否反映两个民族传统农耕文化的渊源关系?韦达论述了壮族谚语蕴含的人生经验,将农业谚语称为“壮族农业发展的教科书”[4],蒙元耀认为壮族熟语“取材于壮乡的生活实际,反映壮家人的生活本色”[5]9,泰国学者(乌顿潘·阿曼吞)主编的(《泰国谚语精编》)(2013)阐述了农业谚语的来源及文化背景,[6](斯瓦潘·派林)编著的(《俗语分类》)(2008)对农业谚语进行归类解释[7]。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8a1cfe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1.png)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泰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国度。
其中,象被视为泰国的国宝,早已成为泰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泰国的民间习语中也涉及了与象相关的内容,这些习语反映了泰国人民对象的爱戴和尊重,并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象往往被视为力量和强大的象征,它们高大的身躯、坚固的身体和稳健的步伐都象征着坚定的信仰和毅力。
因此,泰国语中有些习语借用了象的形象来表达“强有力”或“受伤害的弱者”的概念。
例如,“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大象的价值,只有大象主人才知道)暗示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被正确评价,不得被轻视或忽视。
其次,象还被视为智慧和智慧的象征,这与它们在亚洲文化中的角色有关。
在佛教文化中,象被认为是有智慧和聪明的动物,它们会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做出明智的决定。
因此,泰国人将象视为智慧的象征,在他们的许多谚语和成语中出现。
例如,“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这个地方很安静,但大象经过)意味着有些人虽然不说话,但他们的行动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最后,象也被视为友好的象征,这与它们在泰国的人民心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有关。
象是泰国的国宝,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被视为友好和亲近的象征。
泰国语中的一些成语和俗语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例如,“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ช”(不是大象,但可以保证这个人成长)暗示着这个人很有前途并值得信任。
综上所述,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在文化内涵方面非常丰富。
这些习语反映了泰国人民对象的爱戴和尊重,展现了象作为力量、智慧和友好的象征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习语的使用,泰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de9c2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4.png)
浅析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泰语习语中常常出现与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反映了泰国人民对大象的特殊热爱和崇拜。
大象在泰国被视为国家象征和精神象征,与泰国传统文化和信仰紧密相连。
以下将对几个常见的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进行浅析,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เ”(Het Lin Jeud Taek Sa Kha): 这个习语字面意思是“蘑菇碎了枝”,用来形容那些善于骗人或欺骗的人。
在泰国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大象被视为智慧和忠诚的象征。
这个习语通过将大象和蘑菇的图像进行对比,传达出“蘑菇”那些诈骗、不忠的行为与大象智慧、可靠的品质形成鲜明对比的含义。
与象相关的泰语习语反映了泰国人民对大象的敬爱和崇拜,同时突显了大象在泰国传统文化和信仰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些习语通过象征性的比喻和隐喻,传达了对不同人性格特点和行为态度的赞美、警示和讽刺。
了解和体会这些泰语习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泰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泰语谚语
![泰语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02064661f01dc281e43af015.png)
ส ำนวนไทย说到做到พูดได้ทำได้以毒攻毒หนำมยอกเอำหนำมบ่ง棋逢对手เพชรตัดเพช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จงปฏิบตตอเขำ เหมือนทีอยำกให้เขำปฏิบตตอเรำ不可轻敌อย่ำประมำทศัตรู不要打如意算盘。
ไม่เห็นน ำอย่ำเพิงตัดกระบอกไม่เห็นกระรอกอย่ำเพิงก่งหน้ำไม้杞人忧天ตีตนไปก่อนไข้孤注一掷ทุมสุดตัว班门弄斧สอนจระเข้วำยน ำ家丑不可外扬ไพในอย่ำน ำออก ไพนอกอย่ำน ำเข้ำ乐极生悲รักสนุก ทุกข์ถนั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ผิดเป็นครูเข็ดหลำ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มือสะอำดไม่จำเป็นต้องล้ำง狗仗人势อำศัยบำรมีคนอืนมำอวดเบ่ง知足常乐จงพอใจในสิงทีตนมีอ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สันติภำพจอมปลอมร้ำยกว่ำสงครำมรบพุง善始者必善其终。
เริมต้นดีลงท้ำยก็จะดี良药苦口หวำนเป็นลม ขมเป็นยำ骗人一时,骗不了一世。
หลอกคนหลอกได้ครังเดียว หลอกไม่ได้ตลอด苦尽甘来ต้นร้ำยปลำย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สันดอนขุดได้สันดำนขุดไม่ได้人穷志短นกน้อยท ำรังแต่พอตัว小人易怒คนใจแคบโมโหง่ำย一心不能二用อย่ำจับปลำสองมือ观其友,知其人。
ดูคนให้ดทเพือนของเขำ量力而为นกน้อยท ำรังแต่พอตัว易如反掌ง่ำยเหมือนปอกกล้วย慢工出细活ช้ำเป็นกำร นำนเป็นคุณช้ำๆได้พร้ำสองเล่มงำน及时行事,事半功倍。
百部笑五十步泰国谚语
![百部笑五十步泰国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b9145f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a.png)
百部笑五十步泰国谚语
(实用版)
目录
1.泰国谚语的来源和特点
2.百部笑五十步的具体含义
3.泰国谚语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正文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中谚语是泰国民间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深受泰国人民的喜爱。
泰国谚语通常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既具有教育意义,也富有幽默感。
在泰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叫“百部笑五十步”,这句话在泰国家喻户晓,被人们广泛引用。
百部笑五十步这句谚语来源于泰国古代一部名为《百部》的佛教经典。
这部经典共有一百卷,内容涵盖了佛教的道德观念、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在泰国,人们认为学习《百部》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和善良。
而“笑五十步”则是指一个人在笑话别人时,也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这句话体现了泰国人民谦虚、自省的品质。
“百部笑五十步”这句谚语在我国也广为流传,被用作自省和劝诫他人的名言。
在我国,人们不仅欣赏这句话所表达的谦虚态度,还认为它具有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内涵。
当我们在嘲笑别人的缺点时,也要想到自己有没有同样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泰国谚语“百部笑五十步”以其独特的寓意和教育意义,成为了泰国文化的一部分。
它不仅在泰国民间广泛流传,也在我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同。
第1页共1页。
百部笑五十步泰国谚语
![百部笑五十步泰国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f5bdca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8.png)
百部笑五十步泰国谚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泰国谚语的概述
2.百部笑五十步的含义
3.泰国谚语的特点
4.泰国谚语的文化背景
5.泰国谚语的现实意义
正文
泰国谚语是泰国民间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泰国人民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
在泰国谚语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谚语叫做“百部笑五十步”,这句
话的字面意思是“百部笑走了五十步”。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实际上,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百部笑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意味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会在困难中寻找乐趣。
而“五十步”则代表了人们在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过程中,必须要付出努力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泰国谚语有很多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泰国谚语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谚语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使得谚语的含义更加深刻。
泰国谚语的文化背景是泰国的民间文化。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间文化丰富多彩,谚语就是其中之一。
谚语是泰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泰国人民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泰国谚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百部笑五十步”这句话,就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
并且要付出努力和行动,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泰国 谚语
![泰国 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2ea69ad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泰国谚语
泰国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化的文化传承。
当人们谈及泰国文化时,就不得不提到泰国的谚语。
泰国的谚语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们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更能够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塑造优秀的品德。
在泰国的街头巷尾,甚至是家庭和学校,人们都会用谚语来说服、教育和启迪他人。
泰国的谚语常常直白、生动而实用,让人们受益匪浅。
其中许多谚语体现了泰国人民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百善孝为先”、“一步莫走,百步失踪”等,这些都是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表述,极具启迪意义。
而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样的谚语则是在提醒人们要耐心,不要让冲动引起错误的决策。
当然,泰国的谚语也充满了幽默和智慧。
比如“别拿自己四肢放在熊的嘴巴里”或“你不用想太多,因为莫名其妙的事情绝对不会变得简单”,这些谚语看似轻松贴切,却暗含深刻的哲理。
此外,泰国的谚语还充满了爱和关怀,包容和理解。
泰国有一句经典的谚语:“一个人并非所有人都完美,所有人也并非完全不可爱”,这一句话提醒人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宽容和包容是对人性的尊重和珍视。
总之,泰国的谚语融合了道德、智慧和生活体验的精华,具有强大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借鉴和运用这些谚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
也有可能在你遇到问题时,寻找到恰当的谚语,或许会帮你从困境中走出来,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和无限可能。
就如同泰国所说:“一切都有解决之道”(有问题就会有解决方法)。
无论何时何地,学习和运用泰国的谚语都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东南亚 谚语
![东南亚 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fc79fc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9.png)
东南亚谚语
东南亚地区的谚语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东南亚谚语:
1.水涨荷花高:寓意团结合作,共同成长。
2.独行快,众行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独自行动可能速度较快,但众人团结一致才能走得更远。
3.一棵树挡不住寒风:表示单打独斗无法抵御困难,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
4.微风聚在一起就有台风力量:寓意众人团结一致,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生活、道德和人际关系的谚语:
5.不要轻信你听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的所有,不要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6.无论何时说“我爱你”,请真心实意;无论何时说“对不起”,请看着对方的眼睛。
7.相信一见钟情,永远不要忽视别人的梦想。
8.深情热烈地爱,也许你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唯一方法。
9.用一种明确的方法解决争议,不要冒犯。
10.永远不要以貌取人,慢慢地说,但要迅速地想。
这些谚语传达了东南亚地区人们对生活、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可以用来引导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和
处理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国兰纳谚语特点分析
作者:李小梅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1期
【摘要】泰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王国——兰纳王国。
兰纳王国创造了泰国历史兰纳文化圈,对泰国北部经济、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兰纳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在泰国世上创下了辉煌的、独特的兰纳艺术文化,各类型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兰纳谚语作为兰纳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
作者曾在泰国北部,兰纳地区生活、学习过一年,对兰纳谚语、习语有一定的接触,本文将从兰纳谚语、习语的历史由来、谚语习语的分类、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出兰纳谚语的特点。
通过对兰纳谚语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兰纳的社会及文化特征。
【关键词】兰纳;谚语;特点
【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识码】A
谚语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主要由人们口头流传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固定语句,它可用简单的话语来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民间集体创作的结晶,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固定的语句[1]。
泰国各个地方均有流传已久的谚语、习语,泰语称为“母卡巴塔”是泰国人民长期口传下来,经常使用而能顺口说出的句子,有着前后对称、容易让人记住的特点,同时,让人听了之后还能引发深思,告知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泰国兰纳地区也有自己长期流传下来的,兰纳人日常生活中随口就用的谚语、习语。
一、兰纳谚语的源由
兰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兰纳文明,兰纳地区流传的谚语成百上千,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兰纳的谚语发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产生的没人能够准确地回答,但它是兰纳祖辈对自然界、生活环境、各种现象、动物、佛教等方面思考而创作出的格言、谏言、俗语等,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教育人们做好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兰纳人把谚语叫做“干吧高”(意思是古老的、口述的话语),指由远古时期传下来的语句,有关于佛道、道德及生活的道理蕴藏在其中。
兰纳谚语产生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产生于佛教的教义;产生于兰纳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产生于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产生于人们的信仰、风俗、文化和法律制度等[2]。
二、兰纳谚语的分类
泰国学者把谚语按不同的分类原则分成了4类:按使用谚语的目的来分,如为了教育人、警示人或是用于隐喻某种道理的谚语;按按照体例形式来分,如前后押韵的或句首重叠的谚
语;照创造谚语的人来分类,如老学者创造的谚语或是村民们创造的谚语;使用动物来作比喻的谚语,如关于选择配偶、组建家庭、教育子女、交朋友、言语得体方面的谚语。
兰纳谚语分类为真谚语、短语谚语、比较谚语和引用来的谚语。
真谚语,如“水少鱼就不会来”(寓意人的境况如果不好,就没人来投),谚语都是说出事实,告诉人们常识和见解;短语形式的谚语,如“沼泽地里谈水牛”(无用)“水混鱼晕”(浑水摸鱼)、“桔子配盐”(刚好合适)等,此类谚语句子短小,句子不完整,通常用来作为隐喻某种道理;用作比较的谚语,如“像缅甸人一样吃,像掸族人一样吃”。
此类谚语就是两样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寓意某种道理;从国外或其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引用来的谚语,此类谚语在兰纳本土流传的谚语中是没有的。
兰纳谚语除了上面的分类方式外还可分为展现兰纳社会现象和反映兰纳文化的谚语。
(一)展现社会特征的谚语
反映兰纳多为山脉、河流、森林茂密等地型特征的谚语。
例如:“树木围着山林,这是人类的福分”(指的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大河也是小溪汇集而成的”(指的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反映兰纳气候较炎热等天气特征的谚语。
例如,“北方的九月,老狗要下水”(指的是天气炎热);反映兰纳树木、动物的谚语。
兰纳地区,水里和陆地上的动物种类也很多,例如:“大象怕柚木,富人怕穷鬼”(指大象怕根深的大树,富人害怕变成穷人);反映兰纳人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的谚语。
例如,“庙好是因为有好的僧人,儿女成才是因为有好的父母”(指的是年轻人要知道长辈都是为自己好的,年轻人要听老人劝解);“得吃鱼汤,不要忘了鱼肉”(意为喝水不忘挖井人);反映兰纳职业的谚语。
例如,“有园子种地,有织布机织布”(指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反映兰纳人做功德、因果报应及鬼神等方面信仰的谚语,例如,“吃饭之前先做功德,生孩子之前先结婚”(指的是不能做违背礼俗的事情);反映福气运气方面的谚语,例如:“不要和天比打鼓,不要骑着马挑战太阳”(指不要做些无意义的事,来浪费时间);“没有钱就不要做富人做的事,功德做的不够多,就不要想成为天神”(指的是做事不要超出自己的福分和身份);反映兰纳人羡慕有钱人,向往变成上层人物的社会价值观的谚语,例如,“不要轻视君主,不要谈论主子”(指的是对于自己的主子要绝对服从);反映尊重老人的社会价值观的谚语。
例如:“老人如椰子”(指的是家有老人就有一宝);反映兰纳人世界观的谚语,例如,“生为人类,就会有生、老、病、死,不管是君王还是民”(指的是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
(二)展现兰纳文化特征的谚语
反映佛道、圣道文化的谚语,“庙好是因为和尚好,子女成才是因为父母、老年人好是因为经常听佛经”(指的是年轻人要知道长辈都是为自己好的,年轻人要听老人劝,人要听从佛的劝诫);反映兰纳社交礼仪文化方面的谚语,例如:“不要看到别人有就去巴结,不要看到别人穷困就看不起别人”(指的是不要窥视别人的东西,要有对穷人的怜悯之心);反映兰纳法律,行为规则、风俗习惯方面的谚语,例如:“鸡进家,不要用棍子赶,老人在楼下,不要
再楼上大声的走动”(指的是做事应分场合,不然就会违背习俗);“不要偷、不要抢、不要骗人钱财”(指的是不要随便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否则还会受到惩罚);反映兰纳人物质文化的谚语,例如:“房子大了不能全部打扫干净,亲戚朋友多了,不能全部照顾过来”(指的是事情多了不能面面俱到)。
三、兰纳谚语特点
通过对上面兰纳谚语的分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兰纳谚语涉及的内容繁多,囊括兰纳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主要的特点是:大多数谚语都是反映兰纳人的生活环境,气候特征、生存方式,社会道德、人际礼仪,行为准则方面的东西;反映出兰纳人信仰佛教,崇尚做善事、做功德,不做坏事的思想;反映出兰纳人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思想;反映出兰纳人拜金,想成为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思想;兰纳谚语还有带有目的性:讲述性的谚语,目的是告诉人们各种事物的真实情况,让人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进步,让人行为更加得体;是引导某种行为,言语中常含有“亥”(给,让)、“中”(应该)、”“東”(必须)等词汇在里面;不能做某种行为的,具有劝诫目的特点,言语中含有“不要”、“不能”等字眼;另外,从语言学方面看还有节奏,语气轻快、内容和谐、语言押韵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百度文科,关于谚语的定义.
[2]妮蓬.康盖欧.兰纳历史——佛教对兰纳的影响[D].帕尼亚大学历史系,佛历,2526,3,(泰文版).
作者简介:李小梅(1979-),云南永仁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泰国语教学和泰国历史、文化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