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漫话探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今中外探险家的故事,学习探险家勇于探究、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以及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毅品质。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应掌握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探险精神。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搜集并整理古今中外探险家的典型故事及有关人类探险活动的图片、光盘、录像资料、与探险活动有关的知识。
(地理、气象、人文发展等。
)
2.师生共同设计活动计划。
3.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
(5人组成。
)
设计思路
1.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活动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乐于进取的精神。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和语言素养。
准备活动用三课时。
2.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因此,本活动的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条件,让学生
自主组成小组,在三项活动中选择一项,相互合作去上网或去书店,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策划设计本活动方案,并实施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演示《传奇》中关于探险的画面片段。
)
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探险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挡征。
2.组织竞赛。
险。
根据课前准备,同意探险论观点的学生就作为正方,坐在左边,反对探险论观点的学生就作为反方,坐在右边。
2.组织辩论。
学生推荐一位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当主持人,组织正、反方展开辩论。
正、反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活动前要指导帮助辩论双方做好充足准备。
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不应“披挂上阵”,只有当出现共性问题不能解决时,才应适当调控。
3.辩论小结。
探险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类从参天大树的雨林地带走进摩天大楼的商业时代,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开拓创新的探险精神。
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奋斗的信心。
(这个辩论会,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特别是在综合性方面,它要求学生从探险的成败得失、光荣与灾难、功绩与损害中提炼出足以说服对方的观点。
辩论会还培养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也让他们经历了积极进取的探险精神的洗礼,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素养,同时,辩论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
新课标的理念在这个环节得到充分体现,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
4.辩论会后,写一篇文章《探险活动之我见》,字数600左右,要求能就探险活动鲜明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有条理地写出依据。
(俗话说“趁热打铁”,写作训练就是对口语表述能力的迁移巩固,再次训练,是对学生的信息资料整合提炼能力的检验。
)
二、招聘会——“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
1.引入。
我们通过讲故事,辩是非,对探险这项挑战自我、与自然对话的活动越来越神往,这不,正好有个生存夏令营在招聘,何不让我们去试一下?
2.模拟招聘。
学生分成若干“招聘”和“应聘”小组。
首先,招聘小组要设计好情境,可用文字或图画,要能吸引挑战者前来应聘。
其次,招聘小组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以便针对不同应聘者提问。
(以上两项工作都应在课前准备好。
)
第三,应聘者根据兴趣爱好,参加模拟招聘面试。
(这一活动虽是“模拟性的”,但在这模拟的情境中,学生能体验探险的乐趣。
锻炼自己的意志,了解一些如何在野外生存的知识、技能。
这次活动,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了参与语文活动的快乐,符合活动原理。
)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2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形成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搜集并阅读关于探险家故事之类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资料袋,把收集准备的所有资料放入袋中,以便作考评之用。
3、其它相关准备。
三、活动安排:四个项目(可选择项目与课时,据实际灵活安排)
项目一故事会——讲讲探险家的故事
要求:
本单元课文涉及到的不讲,专讲从其他书本或媒体获取的信息。
2、看谁讲得清楚流畅,生动感人。
3、必须用普通话。
4、谁先举手就先请谁讲。
讲完后简要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并向下面的同学提一个问题,答对者有奖。
会后全班评选出故事搜集得最多的学生、故事讲得最好的学生、感受讲得最真实的学生及回答问题最好的学生,以资鼓励。
项目二辩论会
(一)、辩题:正方:学生适合参与探险活动反方:学生不适合参与探险活动
(二)、程序:
1、准备会场(台面布置、座位调整、各负责人明确职责)
2、辩论会开始:A、双方主辩手各自陈述主要观点(各10分钟)。
B、双方副辩分别补充主辩观点。
C、正反方自由辩论。
D、观众提问。
3、评审小组评出最佳主辩手,最佳副辩手,胜方及最热心观众,以资鼓励。
4、正反方资料汇集,整理。
(三)、注意:自由辩论这一环必须体现出快速、礼貌;所有辩论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针锋相对;辩论不能脱离辩题。
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明白探险的目的、意义,明确探险并不是冒险,不是作无谓的牺牲,它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对自然和自我的挑战,是有备而去。
项目三野外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
活动程序:
1、挑战荒岛、荒山、荒漠、荒原四个招聘小组组长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宣传画,朗读宣传语,鼓励大家挑战,并各自选择教室的一角(事先布置)为招聘地点。
2、同学自愿选择,前去应聘。
(事先设计好招考内容和方式。
)
3、招聘小组为每位应聘者打分,评出最佳应聘者。
项目四模拟野外生存演练
(一)、活动内容:分组,在设定的野外环境中,利用限定的条件(装备、时间、环境、人员)开展野外生存演练比赛。
(二)、活动组织:结合郊游活动进行,不另外安排时间。
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招标,设计方案、组织活动。
教师作适当的支持。
四、作文写作及评改
以下内容任选其一:
1、自主写作:以参与本次活动的体验为内容,自由写作成文。
2、指导写作:可写记叙类作文,纪实型、幻想型都可,如《我的一次历险经历》、《小岛历险记》;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如《小议郑和下西洋》、《斯科特一行值不值》、《北大学生死得值不值》;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如《探险的功过》、《推崇(反对)探险》。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写好后请家长评阅,再在小组上评阅,自己再评阅,最后老师评阅,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为本次作文最后得分,办好一期“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
“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项目
讲故事
辩论会
模拟应聘
收集资料(20分)
活动参与(20分)
有无奖项(20分)
同学评价(20分)
家长评价(20分)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3
[教材解读]
“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个单元主题是探险,节选的几篇文章,都与探险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联系到综合性学习是集口语、阅读、活动等一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便尝试着让学生在讲故事、辩论中感受探险、体验探险。
这样既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坚韧拼搏精神,又着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两项语文基本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综合性学习乐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认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活动设想]
幻灯片展示几组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图,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紧接着展开一个短小的探险常识竞赛,让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了解。
接着请故事组讲述故事,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再以故事引出“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最后,由实践组组织”野外生存模拟招聘”,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探险,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探险”话题,积极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然后自然导入学生写作训练这一环节。
学生可以把所写的文章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小组进行评论,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进行全班交流评论。
[前期准备]
1、拟定分组类别。
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不同特长,把全班分为摄影组、故事组、
文化组、辩论组、招聘组。
2、组长制定活动计划,物色人才,组成合作小组,各组搜集、整理素材,准备展示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
(屏幕上出现课件1————自然风光片:雅丹地貌、楼兰风光、喜玛拉雅山等)
摄影组长:探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自由、快乐、健康,可以让平时在城市里几乎苟延残喘的脆弱人们,在谈到这个话题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是的,她有这种魅力!看——当颤抖的光线在山后面逐渐变亮,同时竭力使天空扩大时,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山口都像梳子一样,墨一般黑黑地显露出来;金色的光束随之在山峰间闪动,斜照沉睡未醒的山谷,照得山上的雪闪闪发光。
听——宁静的山间回荡着清脆、悠远的铃声,马蹄铁踏在石头上的声响沉闷而厚重。
在茫无涯际的大草甸上,清脆的骡铃在肃穆冷峻的雪峰间回荡,甚至能嗅到那酥油茶的浓香味儿。
登上地球之巅,潜入大海深处,钻入地底下,走进茫茫戈壁……探险,让我们寻到了简单的快乐,寻到了解脱的我行我素,寻到了随心所欲的快感。
我们更是从中感悟到人类为了生存所能激发出的无畏勇气,所能付出的难以想像的努力,和世世代代都能够激动人心的探险精神。
正是这样的行走、这样的勇气、力量和精神,使得人类的生活有了价值和意义。
出发吧,让我们去探险吧!
二.探险常识竞赛
文化组组长展示课件。
1、去探险时,你认为哪些东西是必备的呢?(至少答出10个)
2、若探险时遭遇大型野生动物(如:熊、豹、犀牛等),该怎么办呢?
3、当你探险时,在体力上该注意点什么呢?
4、若是你已无水了,恰巧在途中的有溪瀑、江河或湖塘,那你是否可取水呢,该注意点什么呢?
5、下雨天,你已经浑身湿透,十分寒冷,虽然有火柴,但柴是
湿的,该怎么办呢?
6、扎营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7、:当你或你的同伴出现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蒙眬,甚至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高山病的症状时,该怎么办呢?
8、关节不慎扭伤后,怎么办呢?
9、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在沙漠中如何饮水才是最好、最科学的呢?
10、防晒油在沙漠中适用吗?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评出“博学多才奖”、“积极参与奖”
三.我心中的探险家
故事组成员准备十分充分,深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心中的英雄。
分别有
下西洋的郑和
英国盲人探险家迈尔斯·希尔顿·巴伯
走进中国的马克·波罗
环球旅行的佛迪南·麦哲伦
第一个到达北极的'罗伯特·皮尔瑞
最早到达南极的罗德·阿蒙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故事中,故事组还请摄影组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图片资料借用多媒体展示,许多同学都被英雄们的无畏、拼搏精神深深感动。
四.七嘴八舌说探险
辩论组同学分两组:正方——推崇探险,反方——反对探险。
双方就探险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光荣与灾难、功绩与损害等方面展开讨论,借此帮助学生对探险有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五.野外生存模拟招聘
招聘组同学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招聘现场,招聘小组设计出不同的
情境:荒野大漠、荒滩孤岛、原始森林、雪原冰山,并用语言文字或图画具体描述或描绘出这一情境。
这吸引了很多挑战者前来应聘,接受挑战。
当然重点在能否被招聘,招聘组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出了不同的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意外情况的发生、面临的生存困境等)。
如在荒野大漠招聘组,组员向挑战者提出了以下问题:
1、行走沙漠是极艰辛的,东西是越带越少越好,你罗列一下,你该带哪些东西才是最好的。
2、那么衣服,你觉得该注意点什么呢?
3、当你行走于沙漠中时,你忽然发现你的水壶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经过你努力寻找,你确定附近没有任何水源,这时你该怎么办呢?难道只能等死吗?
4、行走沙漠的另一大危险来自风沙,遇到风沙时你该怎么做才最安全的呢?
为了活跃气氛,根据挑战者在应聘过程中的表现和处理复杂困境的机智、魄力、能力等,我们还评选了“最佳挑战者”。
六.写作
通过以上一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对探险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甚至有独到的见解,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写完之后在小组里把自己写的作品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选出最好的一篇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七.小结
师:中国自郑和以后就几乎没有产生什么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的探险家,中华民族的探险精神也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消退;当古老的东方世界昏昏欲睡之时,西方世界却开始了它的“地理大发现”,一个大探险的时代到来,世界的天平翘了起来。
人类不能没有探险精神,民族不能没有探险精神,因为好奇心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探险是好奇的结果。
纵观中国历史,最富于探险精神的时期,就是最富于朝气的时代!同学们,愿你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做个勇敢的探险者!
[教学反思]
总结此次综合学习活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空前活跃。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大量与探险相关的资料,有些学生还主动向语文、科学老师请教。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后能认真小结,积累知识。
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热情很高。
2、成果颇丰。
在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海伦的《大漠情怀》提到:“每日清晨,我们的探险者在日出的淡淡微光中背包上路,傍晚,在梭柴的噼啪声中一边嚼着干馕,一边等着太阳忽地掉到地平线下。
如今,阳光在脸上留下的灼伤已经淡去,但是这种周而复始却深烙在了他们的心底: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我相信探险将让我更勇敢、更成熟,和我一起走更远的路,到更多的地方,得更多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