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浴血四行的背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百壮士”浴血四行的背后
虽然80年过去了,但这场战役依然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不可抹去的深刻回忆◎吴志菲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联系民族精神和祖国命运,慷慨悲歌振国魂。
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
后来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歌,传唱至今。
歌声中,让人似乎又看到了80年前的壮烈景象。
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
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
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战局危急。
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
为掩护大军撤退,第八十八师奉命留下1个团,死守闸北,牵制日军。
师长孙元良在团以上军官会上,问谁愿意挑这副重担,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中校团副谢晋
元当即表示愿意留下。
于
是,决定以该团第一营为
基干组成加强营。
全营
共有3个步兵连、1个机枪
连、1个迫击炮连,共450
余人,出于“凑整数”、
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等
目的,对外仍用团番号,
号称800人,由团副谢晋
元、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
等率领,以四行仓库为固
守据点,实施掩护任务。
谢晋元受领死守四
行仓库的任务后,对全体
官兵说:“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
我们是中国人,
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现在
我们被日军包围,这个仓
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
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
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
同敌人拼到底!”全体官
兵表示:誓与四行仓库共
存亡!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原为盐业
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在上
海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是一幢6层
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
当时仓库
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
南面是公共租界。
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
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
岛”。
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也就成了
孤军。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伊藤部队行进在上海共同租界(英美租界)
日本侵略军徒唤奈何。
日军虽有飞机,但不敢投弹;虽有大炮,却不敢轰击。
因为仓库附近就是公共租界,若流弹落入租界地区,就会引起国际争端,他们只好望楼兴叹。
“卢沟桥畔开血刃,淞沪江口列云阵。
家亡国破各亲临,男儿何惧以身殉!”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3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八百壮士孤军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震撼了全国人心,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和尊敬。
饱受日本侵略军摧残凌辱之苦的同胞们,以各种方式支援孤军,表达他们对八百壮士的爱戴与敬佩。
在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大楼上观战的群众,每当壮士们击毙一名日军,无不拍手称快,挥动着帽子、手巾向他们欢呼致意,周围的群众还把日军集结地点、行动情况用黑板写字报告给孤军。
上海各界群众连日箪食壶浆,热情慰劳抗日勇士,信件、食品、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入四行仓库。
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小姐把一面国旗(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献给八百壮士。
当杨小姐献上浸透了汗水的国旗时,八百壮十激动得热泪盈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第二天凌晨,八百壮士在敬礼的号音中,将杨小姐献送的国旗高高升起在四行仓库大楼顶上。
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隔河观战的群众欢声雷动,在场的外籍人士也无不为之动容。
杨慧敏送旗的壮举,当即由路透社传遍全国、全世界。
自从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到处都是侵略者的太阳旗,惟有四行仓库上高高飘扬着中国国旗。
在太阳旗和米字旗之间,中国国旗显得格外醒目。
当日军发现这面国旗后,便再次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攻,并用机枪向国旗扫射。
谢晋元向八百壮士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要和国旗共存亡,誓死不
谢晋元率部进入四行仓库后,迅速加
强了四周防御工事,并在四行仓库内部署
兵力,构筑强固工事。
四行仓库内有大量
的大豆、小麦,这些包装粮食的麻包成了
理想的构筑工事的材料。
他们用麻包堵住
了仓库的大门,封闭了所有的窗户,留出了
射击孔,派人分层据守。
为了隐蔽部队,
还把大楼的电灯全部破坏掉,同时焚烧了
仓库周围的房屋,防止日军据此向大楼进
攻。
27日中午,日军开始从西面的交通银
行方向向四行仓库逼近,当即遭外围阵地
守军顽强抗击。
日军扔下数具尸体,抱头回
窜。
随后,日军纠集兵力再次扑向外围阵
地,外围守军进行英勇抵抗后退入仓库。
日军占领外围阵地后,立即猛攻仓库大门。
日军兵力几倍于守军,但八百壮士沉着应
战,全楼火力一齐射击。
三连连长面部受
伤,血流满面,仍不下火线,一面以毛巾捂
住伤口,一面继续指挥战斗。
当日,日军遗
尸80余具,四行仓库丝毫无损。
随后两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连续
向四行仓库发动猛烈进攻。
八百壮士赁借
坚固工事顽强抵抗。
谢晋元亲手毙敌1名。
日军屡遭重创,毫无进展。
四行仓库巍然
屹立。
经过3昼夜浴血奋战,将士们已疲惫
之极,但士气仍然十分高昂。
谢晋元在阵
地上赋诗一首:“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
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
不平。
”激励大家奋勇杀敌。
杨瑞符召集官
兵讲话,说:“望各位爱国的男儿都抱定必
死的决心,和谢团副、本营长死在一块吧!
大家可以简单地写遗书一封,通知家中。
写好后,收集起来,等待将来设法送到邮
局去,以表示大家牺牲的决心。
”
30日,日军向仓库发起总攻。
战斗从
上午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
早已置生
死于度外的勇士们,众志成城,凭坚固守,
还原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场景
投降,狠狠消灭敌人!”
困居孤军营与流放他乡的血泪传奇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战,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孤军撤退。
中国军事当局考虑到预定任务已经完成,乃于31日命令孤军撤退。
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当即代表八百壮士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后经再三电令,八百壮士才挥泪表示执行命令,
退入租界。
第八十八师副师长冯圣法、参谋长张柏亭,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等为安排孤军撤退,曾同负责租界驻军的英军司令斯马莱特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英军压制日军火力,孤军通过西藏路,从新垃圾桥进入租界,然后搭乘英军汽车到沪西归队。
31日凌晨,谢晋元率孤军开始撤退。
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
谢晋元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杨瑞符营长身负重伤,住院治疗。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成功地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正准备从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时,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若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孤军的武器,车运胶州路羁留。
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
双方僵持不下。
经过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定点明数量出具收据,绝非缴械。
八百壮士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胶州路孤军营。
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不敢释放孤军归队,同时也拒绝了日方关于引渡孤军的无理要求。
这样,八百壮士被羁留在孤军营。
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
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铁丝网高
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
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
念没有动摇。
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
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
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
认识中国的真精神”。
来到孤军营的第二
天,谢晋元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倭寇
与我们势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
寇拼命到底。
”在条件艰苦的孤军营,八百
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仍然过着严格的
部队生活,早操、值勤、站岗,从不间断,
并自力更生进行生产。
他们进行严格训练,
准备随时报效祖国。
为激发爱国热情,他
们还每天举行精神升旗典礼,表达了他们
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出
上海,日军包围了租界,孤军营成为孤岛中
的孤岛,也成了上海抗战的最后精神堡垒。
有一段时期,孤军营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
入,上海同胞可以随便和孤军接触,在通
往孤军营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
绝,如同圣徒们拥向圣地一般的景象。
1938年8月,时值上海“八一三”抗战
周年纪念日,孤军向租界当局提出要求在
孤军营内悬挂国旗,以示纪念。
租界当局
多方阻挠,企图阻止纪念活动。
几经交涉,
租界当局被迫同意升旗,但要求将旗杆截
短,与营内礼堂屋顶相齐,避免日军看到。
11日,孤军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
国旗在营内飘扬。
上海同胞望见,无不感
奋流泪。
租界当局见状,害怕得罪日本人,
派万国商团的白俄队冲入孤军营,欲强行
摘下国旗。
手无寸铁的孤军奋力抗争,手拉
手地筑起人墙,围在旗杆下。
白俄士兵开
枪射击,孤军为护旗当场牺牲4人,负伤11
人。
白俄队还将谢晋元等部分军官挟持到
车上,拉至外滩幽禁起来。
为此,孤军全体
官兵绝食抗议,上海同胞亦愤慨万分,罢市
3天,声援孤军,要求将谢晋元等送归孤军
营。
8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出版的
《群众》周刊上撰文:“向羁留在沪坚持奋
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
”17日,租
界当局迫于各方压力,同意谢晋元等人回
到孤军营。
随着上海形势的变化,日伪活动日趋
猖獗,他们对谢晋元等威逼利诱,企图使
其变节,但谢晋元毫不动摇。
“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
躯抗击外敌的壮举,是国人不能忘却
的抗战记忆。
当年,闻八百壮士誓死
如归之英雄壮举,毛泽东亲书“八百
壮士民族革命典型”予以褒奖,表达
了中国共产党对“八百壮士孤军奋守
东战场”这一英雄壮举的高度敬重和
肯定
“八百壮士”田际钿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准备下毒手。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
谢晋元殉国后,孤军悲愤万分,失声痛哭,叛徒当场被抓获,受到惩罚。
噩耗传出后,上海人民震惊至极。
4月25日,举行遗体棺殓仪式,前往吊唁者达10万之众。
中外报刊纷纷报道消息,表示哀悼。
国民党政府于同年5月追晋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孤军,并将他们送往吴淞口看管,4年的孤军营生活至此结束。
此后,日军对孤军进行了百般残害,强迫孤军挖壕沟,做苦工,后来又将他们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
即使在这种残酷的
环境中,八百壮士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斗争。
为瓦解孤军,日军仍将八百壮士分散看管,并将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
值得敬仰的民族英雄群体
在湖北赤壁籍“八百壮士”田际钿的遗物中,笔者发现有这么一个油印的文字资料,上面记述:“在战斗开始时,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收到一则报道,标题为‘谢晋元率部500余人,退守四行仓库’。
社长冯有真在审稿时改为‘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将500余人改为‘八百’,并以‘壮士’一词更加突出了这批战士的英雄气概。
”于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八百壮士”一说使用至今,叫响历史教科书与史典。
据目前最新的数据统计,“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52人,70%的官兵来自湖北省咸宁市,其中通城县约有200余人(有名有姓有地址的通城籍士兵达76人,包括谢晋元副团长当年的警卫员万连卿及三连三排
副排长樊城等),赤壁(蒲圻)市有名有姓
有地址的共有22人。
抗战爆发之初,通城县保安大队下辖
三个中队。
由于战事的需要,其中的一、三
中队奉调到武昌卓刀泉军营,编入省保安
第五团,后由团长李书裕带队开赴上海拨
交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通城保安一、三中
队按原建制,对口编入因在闸北战场上伤
亡惨重、每连仅剩五六人的第一营第一、
三连。
随后投入了多次战斗,直至在上海
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震惊了中外。
据樊城
生前回忆:“我们先行军到蒲圻(赤壁)集
中,当时蒲圻是专员公署所在地,然后乘车
到武昌,在武昌卓刀泉附近作了短暂休息
和整编,我们被为湖北省保安第五团,团
长叫李书裕,不久即开赴上海。
”为此,鄂
南赤壁与通城可谓“‘八百壮士’之乡”。
湖北赤壁籍“八百壮士”田际钿生前
回忆:“开拔的这一天,武汉各界市民在汉
口中山公园召开大会,欢送我团上抗日前
线,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亲临大会讲话,
勉励我们英勇抗日,保卫国土。
会后,陈诚
送了我们一面团旗,旗上印有青天白日图
案,写有‘湖北保安五团’字样。
在雄壮的
军乐声中,我们全体官兵雄纠纠地通过市
区到大智门火车站上火车,沿途店铺燃放
鞭炮欢送,市民们向我们挥手致意。
”
笔者了解到——田际钿当时乘坐的是
一列货车,为防日机轰炸,火车只能夜间运
行,行行停停,7天7夜后才到达上海南翔火
车站,接兵部队领着他们经过一夜急行军
进入上海市区,住在火车站大楼,很快团
的番号改为陆军第四路军八十八师五二四
团一营一连二排。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
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
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死不退让,宁死不投
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
荡!飘荡!……”一首《歌八百壮士》至今
听来荡气回肠!英勇故事无疑令人刻骨铭
心,已铭铸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不可
磨灭的辉煌!
责任编辑 余玮凭悼四行仓库保卫战遗址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