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课件】2017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覆灭》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第11课
秦朝的覆灭
你知道孟姜女哭 长城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反映了 什么史实?
一、知识目标:
了解焚书坑儒、繁重徭役和残酷法律等暴政;知道陈 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秦的覆灭等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末
农 民
项羽大败秦军
大
起
义 刘邦进逼咸阳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赋税沉重
情景3
走在街上你会看到有的人脸 上刺有字,有的人没有鼻子, 有的人只有一只脚…… 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 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 却是抢手货。
束颈的铁钳 铁桎(脚镣)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残酷的法律
法律形式: “族诛” “连坐”
造成结果: “赭(zhě)衣塞路,囹圄(lǐng yǔ)成市”
秦二世的暴政
情景4
秦的暴政
1、焚书坑儒 2、繁重的徭役 3、残酷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为残暴
二、秦朝的灭亡
• 问题设计2.说出第一次农民 大起义的时间、地点、领 导者。
陈 大泽乡
(张楚)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建立的政权
张楚
历史地位 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结果
失败
• 问题设计3.说出巨鹿之战的时 间、领导者和攻入咸阳宣告秦 亡的时间、领导者。
项羽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地点 巨鹿 意义 击败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
破釜沉舟
秦的覆灭
一、秦的暴政
问题设计1、秦的残暴统治的主要表现 有哪些?结果如何?
一、秦的暴政
1.焚书坑儒
儒说秦儒么焚 古 成是书代了一始的?怎坑思哪说皇目儒想些么焚焚的给文危回书书是我化害事坑坑什国 造 ??
情景1
危害:烧毁书籍、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
阻碍教育发展。
情景2
百
姓 我家有三子:
艰 难 生 活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
想,穷奢极欲,大兴 土木,失去民心,刑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 罚残酷,使得人心惶 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统一货币、度量 惶。这些暴政,最终
衡、文字,促进了各地 导致秦的灭亡。 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
刑法苛严 赋役繁重
秦 的 暴
秦二世 政
更加残暴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秦பைடு நூலகம்
张楚政权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合作探究2.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 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
一
功
分
过
为
1、秦始皇统一全国,二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 化,钳制了人民的思
人民的共同愿望。 2、他建立专制主义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时间:公元前206年
项羽:消灭秦的主力
过程: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项
刘
羽
邦
合作探究
• 1.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 吴广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 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 的,如果说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 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试 结合所学史实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