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课件二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https://img.taocdn.com/s3/m/28f7fe8a910ef12d2af9e7ef.png)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 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 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 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 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 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 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 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
阅读文本,迅速概括。
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 人物。
为何要选择这几个人物进行报道?(背景)
• P55页 • 杰出事迹,时代楷模,典型人物 • 人物通讯的价值宣传
• P优化38页 新闻之消息与通讯的差异 快、略 稍慢 详细
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 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 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2、人物塑造的多种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 +侧面烘托(他人言行)
多种修辞手法
举例:
• “探界者”钟扬:
请在文本中迅速找到
最能真实反应右图的文 字。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 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 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 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 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 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 胆”。
单元选文(现代文)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文章,思考这几篇现代文分别 属于那种类型的新闻。
• 喜看稻菽千重浪(群文) •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探界者”钟扬
•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单篇)
速读课文,说说这几篇人物通讯介绍的人 物都是谁?
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事迹?(人物生平)
为何要选择这几个人物进行报道?(背景) 作者是如何进行报道的(行文构思)
1、速读课文,说说这几篇人 物通讯介绍的人物都是谁?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课件三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课件三](https://img.taocdn.com/s3/m/9df62d7450e2524de4187e92.png)
HEREADD YOUR TITLE HERE
问
人物通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习 人物通讯,我们应该知道它“写了什么”,培 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 的能力;“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为什么写”, 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问
人物通讯
课文标题 切入点
特点描述 《“探界者”钟扬》,来自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的特点 钟扬的多重身份集中呈现
层次 逻辑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钟扬顺利的求学和仕途经历 钟扬在收集种子、坚持科普、“接盘”研究生等诸多方面做出的 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钟扬的牺牲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经典议论语句 材料来源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 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 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 锋者。”
第三篇从钟扬研究的一项成果写起,回顾钟扬砥砺奋斗的一生。文章以典型的事件, 钟扬自己的语言,还有一些文献资料,共同呈现钟扬的人物形象。总体看来,文章结构自 由,娓娓道来,很自然。文字形象生动,选用的细节很逼真。
02 探 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从“怎么写的”角度出发,请同学们思考:这三篇新闻通讯,在行文
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要点提示: 第一篇文章,从袁隆平院士平常的一天开始写起,追述他研究杂交水稻的光荣历程,
文章以几件典型事例为重点,呈现袁隆平在研究中的不凡见识与坚定意志。文章积极评价 了他为全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二篇文章从一个场面描写开始,先写人民群众的评价,再直接呈现张秉贵的人物形 象,然后追述他的人生经历。文章最后以张秉贵对社会上不同职业人群的影响收尾。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8457b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9.png)
植物
《 学家
“
探 科普
界 者 ”
钟 扬
达人 援藏
钟 干部 扬
》 教育
专家
1、从学习无线电转向研究植物学 2、“胁迫”妻子结婚
有主见、勇于追求,雷厉风 行,敢想敢做、勤奋刻苦, 自信坚定
3.辞职去复旦工作,毫无怨言住毛坯房 生活简朴、不计名利
4.成为援藏干部,在西藏收集植物种子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
5.珠峰北坡采集鼠曲雪兔子
核心精神: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其他精神:敢于探索、相信自我、 实事求是、吃苦耐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度赞 扬袁隆 平勇于 创新、 敢于突 破、实
核心精神:实事求是 其他精神:心怀百姓,不计个人得 失、严谨、尊重科学,平和大度
事求是、 不断进 取、的
核心精神:勇于担当,心怀天下, 不断进取
劳动品 质。
其他精神:敢于追梦
●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 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 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 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 (3)《“探界者”钟杨》:
●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 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 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 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 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分析】这是肖像的细节描写,可见钟扬的朴实以及对工作的认真,体现他执着于事业和 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cc6a14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5.png)
劳动唯美薪火传青春之花永绚丽劳育视域下《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思想、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真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敢于创作的劳动观念。
【教学目标】1.探究劳动美2.书写劳动美【教学重难点】颁奖词写作方法【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从“通讯写作”的角度对三篇人物通讯进行了学习,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劳动”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再学习,开启新的文本打开方式。
过程:【情境任务】为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贯彻落实开展劳动教育指示精神,学校团委通过举办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来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环节一】活动一:举办以“劳动之美,你我共寻”为主题的推文大赛。
要求如下:1.文字内容取材于《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感情真挚、积极向上,不少于200字。
2.推文作品以文字内容为主,可添加图片或视频,图文协调统一,充分体现本次大赛主题。
【设计说明】紧扣教学目标1“探究劳动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知文本、深挖文本,感受文字的力量。
【实施流程】创设情境(图片展示“贺信”)而后展示推文作品,组长介绍创作经验。
作品一文字内容:劳动之美,各美其美劳动之花,正攀上枝桠。
看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地为杂交水稻,舍己钻研的袁爷爷;想到深情暖意,笑意迎迎,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张秉贵;知晓求学心切、热心爱岗,切身实践,热爱每位求知若渴学生的探界者钟扬,不禁感叹世间劳动的美好。
为生活播撒希望的种子,为人生添加似锦的繁花,劳动最美好也最伟大。
劳动画面美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躬耕于田畴,以稼穑民生为务,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去田里的路上;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手起手落称糖“一抓准”,以“一团火”的劳动精神温暖了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携冥冥之志,致惛惛之事,16年援藏行走在高原采集种子,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进行不解探索。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ac239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5.png)
不同点
环节三:深入探究
任务活动二 小组思考探究
1.好的新闻通讯必须是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尽可能使某件事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通读三篇人物通讯,三篇通讯选择的新闻角度有 什么异同?
热情周到地接待带孩子的女顾客、有急事的顾客、“气呼呼”的顾客、“面带 病容”的顾客,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学习了解自己所售卖的商品,赢得爱戴 和尊敬
“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遇到个别顾客冷,绝不能以冷对冷,而要 以热对冷,变冷为热。”“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 ,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 为人民服务。”“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 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 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 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
环节三:深入探究
任务活动一 小组交流探讨
思考:这三篇新闻通讯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示例二: 【第二篇】 ①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②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 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 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 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 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 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https://img.taocdn.com/s3/m/4aec5c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3.png)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部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
本单元学习任务在阅读方面侧重于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在表达方面侧重于培养实用性表达与交流能力。
第四课所选三篇文章都是人物通讯,是当代三位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劳动者,既有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家,也有在普通岗位上服务人民的普通劳动者。
《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
《“探界者"钟扬》记述了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时应关注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尤其注意文章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以及文章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文体及人物通讯相关知识;2.学习三篇通讯的写作技巧,尝试人物通讯写作。
3.深入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继承和发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文体及人物通讯相关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分析人物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三篇通讯的写作技巧,尝试人物通讯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继承和发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1ea63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1.png)
反思评学
三篇新闻通讯是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对这三位“最美劳动者”进行报道的?
①运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
新闻性
②通过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
文学性
③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评论性
④多方采集材料表现人物的事迹和形象,运用标题揭示模范人物
的特点,或运用小标题及概括性的句子多角度分层地组织材料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辞
情境活学
袁隆平:农业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事件
品质
2001年春节刚过,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 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 性不育植株
情境活学
让人物活在细节中
我们不希望把典型人物捧到脱离群众,也不会用记者的话直 接引导读者。报社前辈说,我们要把新闻事实呈献给读者,让他 们自己去判断,要做真正能在大家心中产生触动的报道。
——叶雨婷 触动靠什么?靠细节,让人物活在细节中。新闻有理性,同
时也离不开感性。
融通用学 任务三:光荣的劳动,杰出的奉献
情境活学
钟扬:复旦大学原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家、科普
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
事件
品质
英雄少年
坚定,有主见
种子达人
爱岗敬业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热心科普 担当与关爱 先锋者,牺牲忘我
情境活学
任务二:欣赏形象,总结方法
从人物通讯“怎么写的”的角度出发,一篇好的人物通讯, 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d346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f.png)
《喜看稻菽千重浪》等3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学习相关写作知识,尝试写作练习。
(重难点)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精神意义。
学习劳动者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感受劳动之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一、猜一猜他们是谁?他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被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世纪世界性饥饿的法宝。
他是谁?他是一个普通的百货大楼售货员,却有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过硬的功夫。
他是谁?他是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每一个身份有光鲜,更有责任。
他是谁?他们是袁隆平、张秉贵、钟扬。
二、对比阅读,理解感知01对比标题,分析效果(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分析:“稻菽”与粮食有关职业有关,副标题点名人物,“喜看”鲜明表明态度此句是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中的诗句,在此处赞颂那些对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英雄。
袁隆平当之无愧,因为吃饭乃是人类最大的难题。
(2)心里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分析:“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探界者”钟扬分析:“探界者”称呼很奇特,跨界者,探索生命高度和广度边界的人,“钟扬”点名人物02对话文本,分析人物(概括人物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精神)(1)袁隆平:发现研究稻田里的第一株杂交水稻(2001年,1961年热爱科学、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挑战权威克服困难,找到雄性不育植株(1964年解放思想、挑战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用文章事实贬斥错误看法(1992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精神)梦想设想逐步实现让饥饿威胁退却(1986年以来矢志不渝、追求梦想、奉献人民的精神)(2)张秉贵:工作场景急顾客之所急:哭闹的小孩、急着赶火车的顾客(热爱人民、无微不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例:宽慰不讲理的顾客、女儿病重热情服务(热情服务、公而忘私、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心为民的原因:报答党的恩情、社会主义为民服务、顾客对他亲人以待(知恩图报的精神)学习本领练就本领(精益求精的精神)受到顾客的喜爱和尊敬(人民的赤子人民爱)(3)钟扬:英雄少年天才人物:考取少年班、辞职当教师(认真学习、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种子达人:采种子的惊险与惊喜(热爱科学、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科学队长: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写作、讲座、科学顾问等(勇于担当、传递科学精神)“接盘”导师: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因材施教的精神)生命延续:和时间赛跑贡献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03对比人物,学习共性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个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都是我们时代劳动者的楷模。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01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01](https://img.taocdn.com/s3/m/3a5633dee2bd960591c677a8.png)
必修上册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01《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是关于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的单元,本课选取了三则人物通讯,主人公分别是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都是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通过写出他们的典型事迹,赞颂了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课通过记叙的表达方式,结合时代特点,语言简炼、优美;层次清晰、用词准确;描写生动、细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多层次采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风采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情分析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非常重要。
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读懂课文的能力,但在学习上仍有以下特点与挑战:一是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由初中的老师督促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二是高中语文知识难度增大,阅读任务加重,三是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语文由死记硬背更多走向思考积累、融会贯通。
核心素养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根据本文特点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结合单元引言与单元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核心素养目标:学习三篇通讯,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的人生情怀。
了解通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懂通讯的能力。
分析三位劳动者的人物形象并且学会人物通讯写作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会人物忠于祖国、奉献人民、在劳动中坚持不懈,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追求的精神及生命价值、意义。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核心素养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1.深入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c929d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9.png)
3.他头顶烈日脚踩污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 经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他立刻把这株洞庭 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特殊,水稻雄性不 育株,终于找到了。 对环境的细节强调以及动作的描写,可见袁隆平不畏艰险,克服 困难的决心,“14”天时间的强调,亦体现他坚持不懈、执着的 精神。
体贴入微、认真负责。
2.发现排在队尾的一位顾客,一会看看手表,一会又抬头看看墙上的电 钟....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知他应该在 哪儿坐车去火车站......你要谢就谢大家......
发现队尾的顾客赶时间,照料他的同时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面对感谢
也不居功。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的细心热心、体贴周到。
张秉贵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下班时的劳累、体力不支。细节对照,突 出张秉贵甘于奉献、专注忘我的劳动精神。
《“探界者”钟扬》
1.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 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了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 连西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细节描写可见钟杨的浑厚以及对工作 的认真。
年少有为、执着 追求、雷厉盛行
不畏艰险 高瞻远瞩 热心科普 无私奉献 有责任心、有担 当、因材施教
任务三:关注精彩细节
和典型事例同样重要的是感人的细节,细节描写会把人物形 象表现得更充实、立体,好像活生生的“站在”读者面前。请阅读 这三篇人物通讯,找出里面让你触动的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采 用了正副标题的情势。 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颂。形 象生动,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副标题——交代了本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其身份。“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 学技术嘉奖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 的奖项。
人物通讯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
![人物通讯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ebaa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1.png)
人物通讯三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说课稿篇一:《人物通讯三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课,内容为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为了便于讲解,我所它们命名为《人物通讯三篇》。
下面我将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教材分析1、主题指向重立德树人:新教材以人文主题统领,打破文体界限。
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等方面,指向立德树人。
上册第二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主题,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
2、任务指向重核心素养:新教材提倡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进行大单元教学。
第二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提升媒介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的新闻体裁,辨析和把握报道的立场,学会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领悟崇高境界。
对高一学生而言,“人物通讯”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通讯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通讯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大胆取舍,避免面面俱却博而不精。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只做写作方法的探讨,和优秀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大公无私、爱国爱民等可贵劳动精神的领悟。
其实这三篇文章精彩的地方很多,比如传神的细节刻画;吸引读者的倒序手法;富有个性的外貌描写。
少才能精、透,避免走马观花,热热闹闹却草草收场,形式大于内容。
以少总多,回归教育的本质。
1、学会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的阅读方法;2、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3、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三、教学设想1、尝试群文阅读教学,体现新教材编写理念。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ad9ca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3.png)
极限,突出了钟扬的奉献精神。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 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 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照,突出张秉贵 忘我的工作精神)
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 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 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 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 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 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 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 种顾客)
为面带病容的顾客选糕 点并收到礼物
赞美了张秉贵为顾客的
真诚付出、
真诚付出品行,赞扬相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互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随堂练笔
请仿照袁隆平和钟扬的颁奖词,以“一团火”为主题, 为张秉贵写一则颁奖词。
颁奖词
颁奖词: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 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说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目的 是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及其所体现的一种超乎 平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知背景
《“探界者”钟扬》
钟扬长期致力于植物多样性的研 究和保护,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 家植物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 子,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 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 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 了重要贡献。202X年9月25日,钟扬 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202X年3月29日,中宣部追授钟扬 “时代榜样”的称号。
钟扬颁奖词
超出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 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 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 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 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 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 之间。 ——202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1a2f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a.png)
“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人
敬业爱岗
心
⑤ 人们赞扬他,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受人尊敬和热爱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几个典型 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一抓准”和 “一口清”的过硬本领的服务热情周到的售货 员的形象。张秉贵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满腔热情 的服务精神正如一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 着众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
等手法,具体、生动、形象 地反应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 的一种新闻报道情势。它比 消息更详细、更生动。
人物通讯: 通讯的一种,以报道各领 城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 神境域,通过写人物的先 进事迹,反应出人物的先 进思想。
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于消息而言) 4.描写的形象性(通讯对新闻事实做 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且侧重于写人, 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 5.议论色彩较浓
导入: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因为辛勤劳动,花园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因 为辛勤劳动,枝头上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劳动创造了价值,点燃了幸福之光,点亮了我们 的美好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4课——三篇人 物通讯,让我们在学习中感悟劳动者的品质,体会 劳动的欢乐。
学习目标
1.回顾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了 解通讯的特点。
有责任有担当,有 崇高远大的理想
面对困难挑战,不 屈不挠、不懈奋斗
主动探索、勇于 实践
不计较个人得失, 无私奉献
向英雄模范人物致敬 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人物小结: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择一事,忠一生”的张秉贵 “时代榜样”钟阳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课件二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课件二](https://img.taocdn.com/s3/m/032b3d15fd0a79563d1e7292.png)
“怎么写的”:作者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具体、典型的事例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工作拼命、无私奉献
思考感悟大比拼
悟
说说看法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
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张
秉贵、钟扬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领域里,为中国人民或者世界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
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 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
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 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
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 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
钟扬教授曾说:“坚持梦想,无畏艰险。”“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 也要做!”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脚踏实地奋斗,力 求不凡作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对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写新闻通讯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学写新闻通讯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3e6b7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7.png)
二 了解人物
15岁时,钟扬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20多岁,成为当时国内植物学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
学术援藏16年,钟扬和学生们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 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填补了世界种 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这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 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的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 生更为深远的影响。”钟扬说。
六 链接高考
“跨界”“价”更高,但若是不能守界,连本来的领域都没有“守”好, 又怎么能向其他领域跨越、发展呢?所以先守好界、再跨界。钟扬从无线电电
子学到植物学,如此大的跨越,为何没有出现难以接受新领域的窘境呢?正是因为他“ 守”好了无线电电子学这一领域,并将其与植物学这一新领域相融合,才最终将无线电 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分子生物学、进化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之中,从而使植物学得以更 快的发展。袁隆平爷爷也是如此,谁能想到,袁隆平爷爷曾经是一名空军飞行员,而由 飞行员到杂交水稻研究先锋,这一跨界不可谓不大,而袁隆平爷爷自述,当飞行员的那 段时间,既强壮了他的体格,也磨砺了他的意志,所以就算是如此大的跨界,袁隆平爷
爷也能快速适应。因此,我们要如同钟扬与袁隆平爷爷一样,先守界再去跨界 ,守界是跨界的前提。
六 链接高考
专一守界诚可贵,勇敢跨界价更高。有不少人穷尽一生,只为了一件事情或一
个领域,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无可厚非,也值得我们敬佩。但我认为,勇敢的跨出单一 领域的勇气更加可贵。在古代,便有不少人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如苏东坡,既是伟 大的诗人,也是口尝千味的美食家,更是一心为国做贡献的官员;如李白,不仅是潇洒 的浪漫诗人,还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如辛弃疾,不但是文学家,还是军事家……假如 他们只专注于某一领域,未必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也未必为后人铭记。正因为他们不局 限于某一领域,才让他们在原本的领域上更上一层楼,不局限于守界,才让他们“跨” 得更宽,走得更远。苏东坡忧国忧民,一心想为国家做贡献,却不能得偿所愿,但他写 出来的忧国诗篇,流传千古;李白官场不得意,仗剑走天涯,却写出了清新飘逸的诗篇 ,至今仍广为流传。因此,我认为专一守界诚可贵,勇敢跨界价更高。
《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a2e6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5.png)
三、《喜看稻菽千重浪》(对比:两种论证方式)
培养工匠精神,要树立创新引领、 追求卓越的观念。(分论点)在学 界提出“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 知”的论断(事实)之下,袁隆平 不迷信权威(议论),从人工去雄 和培育雄性不育系这两条道路中实 践出正确的方向。(事例=事实+议 论)正是这种不迷信权威、追求卓 越的努力,让他成功开创了杂交水 稻培植的新纪元。(总结观点)
(1)单个标题:概括和提示了通讯内容,便于读者查阅; (2)多个标题:理清通讯逻辑,将人物的多方面的形象和多 角度的事迹组合在一起; (3)标题本身的用词用语:通过引用、象征、比喻等修辞, 吸引读者阅读。
四、《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在人物描写上有 何共同之处?
·在本文中,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案:再读文本)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躲进小楼成一统”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工艺、打造产 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 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引用/道理论证
三、《喜看稻菽千重浪》
拓展:在举例论证中夹叙夹议。
作业:请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培养工匠精神,要树立创新引领、追求卓越 的观念”这一分论点。要求:用本文中的典型事例。字数在100-200之间。
培养工匠精神,要树立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观念。(分论点)在学界提 出“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论断(事实)之下,袁隆平不迷信权 威(议论),从人工去雄和培育雄性不育系这两条道路中实践出正确的方 向。(事例=事实+议论)正是这种不迷信权威、追求卓越的努力,让他成 功开创了杂交水稻培植的新纪元。(总结观点)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课件 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课件 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1a6e5b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7.png)
段落 结构 英雄 少年
种子 达人
科学 队长
接盘 导师
生命 延续
概括具体事件
用文中的词语 人物精神 概括人物品质
作者立场
段落 结构
英雄 少年
概括具体事件
从学习无线电专业转向研 究植物学
用文中的词语 概括人物品质
“不安分”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2)多方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3)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内心形象。 谋篇布局:(1)以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1.3) (2)倒叙写法。(1.2) 主旨意义: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行动表现人物 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
人物通讯中的主角类型:
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③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主义建 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普通人。 ④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总结写作特点:一篇好的人物通讯该怎么写呢?
内容选材:选取的是具体、典型的事例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人物形象:(1)运用典型的事件表现人物
严格的真实性 报道的客观性 较强的时间性 描写的形象性
有主见、勇 赞扬钟杨有主见,
于追求
勇于追求
种子 达人
科学 队长
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的植 物专家,为人类建立来自 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热心博物馆和科技馆的科 普工作,撰写科普著作
“钟大胆” 爱岗敬业 “愿意教人” 热心科普
赞扬了钟杨对科学的 大胆、执着追求
赞扬钟杨在科普方面的 贡献卓越、影响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
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 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
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 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
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 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 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 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 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 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 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描写手法大探究
探
描写手法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使得人 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效果。三篇课文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服务达人张秉贵、“探界者钟扬”就活生生地“立”在了我们 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三个人物“立”在我 们面前的,又刻画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形象特征与精神品 质)。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 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 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 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展
人生经历
我6岁时在武汉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 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 直太美丽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展 钟扬——新宁人的骄傲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 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 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 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1 人物事迹大展示
2 描写手法大探究
目 录
3 思考感悟大比拼
人物事迹大展示
展 走近人物
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 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 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 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中 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 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 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展 钟扬—钟—扬新宁—人—的新骄宁傲人的骄傲
展
人物简介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 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 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 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 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 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 “一抓准”“一口清”技艺。
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
展 走近人物
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 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 “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 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 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 革命”。
展 人物格言
【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 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 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 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 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 力去想这些东西。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 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 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 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 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怎么写的”:作者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细节描写
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 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的观察起来。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 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 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 神奇的算账速度。
展
人物简介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 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 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 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 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 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