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考考前必读:考场完美发挥必备攻略(衡水中学教研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前必读:考场完美发挥必备攻略
河北衡水中学教研室
进入考场的前后,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体力准备和发挥准备。
上篇调整心态
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
要在这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查能力的选拔性考试中取胜,唯有全面提高素质。
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调节,考场上考生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临场发挥。
下面就具体谈谈考场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克拉克现象”
绝大多数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
如:一进考场便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都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
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就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
其由来是一位名
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
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次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
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
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考试紧张的原因
一般来说考生考场紧张是有下列因素引起的:①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
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漠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过多叮咛等都会带来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就会紧张,促成怯场。
②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己。
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③大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
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预防考试紧张
在考试到来前,适当做些准备工作,以预防考试紧张出现。
①考前几天: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浏览一下重点内容就可以了,特别要注意看一些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涉及“新点”。
这样就能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得不错,一定能考好的”。
②考试前夕: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样得不偿失。
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6月6日)仍复习到深夜,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他第二天的考试,数学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到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之一,可不能大意。
”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因此临考前夕,要适当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同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孩子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③适时到校:出发前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为宜。
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
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
④缓行忌谈: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
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
做出上述准备工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紧张情绪出现。
克服考试紧张的常用方法
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以后,在考场上还有可能出现紧张情绪,现介绍几种克服考场紧张的常用方法。
①精神胜利法:心里想,我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发挥超常,考出好成绩。
我考不好,别人也不怎么样。
这样会降低压力,保持平常心。
②闭目养神法:闭目,舌抵上腭,经鼻子吸气,安定神情。
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恬然自得。
③凝视法:确定一个距离较远的明朗的物体,凝神并细心地去分析、琢磨其颜色与远近。
④自我暗示法:“我已做好充分准备,不会考坏的”、“紧张是胆小鬼的行为”。
⑤类比法:“我考试紧张,任何人考试都紧张。
”对此自己不妨泰然处之。
⑥联想法:紧张时,想自己曾经做过成功的事,回想成功时的心理体验,这样会感到非常满足,从而消除紧张。
中篇临场技巧
有些同学平常对知识掌握的不错,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考出来的分数与实际水平极不相称,因此,临场的发挥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
这里所介绍几种临场技巧,都是极为实用和普遍的经验,相信它都会让你从中获益。
全神贯注,通读试卷
高考规定,在正式开考前五分钟之内不能答题,考生在这段时间应先按监考老师的要求去检查有关内容,填写有关项目。
接着要将试题总体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尽可能做到对整份试卷心中有数。
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
若通读全卷后尚未到答题时间,则应认真完成大题的审题,最好将试题多读几遍。
开始答题后,要全神贯注,千万不要东张西望,东想西想,对于大题量不要害怕,从容应对,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思维模式,转换灵活
一般考生为了赶快做完试卷题目,于是就分秒必争,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做下一题。
虽然考试时间对考试结果影响很大,但是这种方法不妥当。
因为回答一个问题的思考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问题,因此必须暂停几秒钟,让头脑冷静下来,用新的思考模式去回答下一题,同时在心中暗示自己“又顺利解决一题”,增强信心,这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实际上却是在节省时间。
想不出答案时,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拐个弯解决问题。
只须改变角度,就能解决束手无策的问题。
先易后难,“丢车保帅”
原则上做题顺序按试题排列顺序即可,以免漏题。
不过,在此原则下,还应灵活掌握。
由于考试时间很紧,所以应把时间放在得分效益最大的地方,这里的“得分效益最大”并不是指个别的难题,而是指大量的普通题。
因为普通题所花时间与所得分数之比是最大的。
做完有充分把握得分的容易题,再去做难题,做了难题丢了容易题的做法是很愚蠢的。
对答不出的问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把时间用在会做的题上,而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这就叫“丢车保帅”,这才是高考获胜的战术。
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经验告诉我们,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
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
如果思考到分配的时间全部用完才放弃,则整个时间都浪费了。
考试时,放弃问题后所剩的三分之二时间,可用于去做其他的题目,可以把放弃的分数弥补回来。
文字思路,第一印象
在解题时,想出问题的思路,或者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时要用文字表述出来,不要只在大脑中做比较。
考试时一紧张,有些东西就会变得模糊,形成文字之后,每一个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顺眼熟悉作为基准来判断,把握会比较大。
举棋不定时,一定要坚持第一
印象。
考试中常会遇到一题有几个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个是正确的情况,这时应选择先想到的那个。
接触一道题后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我们因长期练习而产生的本能反应,选择它,正确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
仔细检查,不留空白
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采取另外的方法去验证答案,同时要自信,不要无端怀疑自己,将原来的答案改掉,匆匆忙忙另做一套内容。
如果完全没有把握时,就推测,试卷不留空白,将试卷放空是很可惜的。
对于选择题有25%得分几率,对于非选择题中的大题,也应该围绕题目的设问写一些内容。
这样在评卷中有就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分数。
下篇科学答题
对于高考答题,同学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尽可能地多得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分数就是我们十几年寒窗的结晶和体现。
要想多得分,就必须注意科学答题。
审题是关键
一般来说,高考题是有较高水平的,都比较科学严谨。
做题时,必须认真审题。
一定要认真读题目的每一个字,揣摩命题人的真正命题意图,千万不要想当然,没读完就开始做。
每题最好认真看清已知条件,即使时间再紧张,看清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必会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就选择题来讲,很多考生做错否定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审题马虎,审题中忽略了“不”字的存在。
就这一字之差,使答案有可能完全相反。
殊不知,有多少做题高手就是在审题这一步上跌得头破血流,甚至遗恨终生。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为了把握自己的解题速度,使自己不但能做完试题,还能留下一小点时间作最后的检查,应该在考试一开始就对考试时间进行整体的分配,以便在考试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考试最好带块表,这样可能使你答题时间的分配更合理些。
分配时间要“量体裁衣”,基本原则是依据题目分数分配时间。
选择题一般可以适当缩短一些时间,在后面稍难的主观题上追加些时间。
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
高考中的草稿纸要使用得当,这不是指用量的多少,主要是指是否便于检查。
一张草稿纸上记载了我们重要的思维痕迹。
如果我们在
记载这些痕迹中有序,将有助于我们保持一个有序的思维,也十分有利于我们的检查和补救。
因此草稿纸上一定要有合适的规划,不要在一大张纸上胡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而是要在平时就养成习惯,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道一道的挨着住下写,每一题的草稿都写在一块,而且要思路清晰。
前面按题号标上“一”“二”“三”或“1”“2”“3”等,使得自己在检查时,一下子就能找到它们。
第一遍完成的题目,自己的把握也不一样,有完全确定为无误的,有稍微不放心的,有非常不放心的,还有根本未解答出来的,这就需要在草稿纸的题号前注上自己可识别的符号,以确定检查的侧重点。
注意涂答题卡
考试中涂写答题卡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许多同学都是把答案卡放在最后去涂,这样很危险。
万一由于最后一两道做不出来,冥思苦想之际忘记了时间,就会造成终身遗恨。
因此,做完选择题后,最好马上涂答题卡。
这样涂错的可能小,即使涂错,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改正。
答题卡中的顺序很关键,如果顺序搞错了一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必须随时注意题号是否正确,特别是中间有题目空过没做时,更应当注意标记。
想清楚,写清楚
考试答题“要想清楚才能写清楚”(叶圣陶先生语)。
无论考什么学科,都要理清自己的答题思路。
例如论述题,要把观点与材料提纲挈领地列出,斟酌一下:观点是否正确完整,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真实确切?观点与材料是否统一?确认无误后下笔作答,思路就不会摇摆甚至紊乱,文字表达也显得流畅。
在清理思路的前提下,抓住答案的要点,用恰切、简洁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生答题时惟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许多有关联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
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该题的要点,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尤其是注重写好领头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突出中心词句。
不要东拉西扯堆事例、现象,企图以多取胜是不行的。
同学们,考场是特殊的智力竞争场合,是考生智力、毅力和体力等综合素质的较量,愿大家以扎实的知识水平、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临场技巧、科学答题在高考中取胜!
提高高考历史有效得分的策略
石家庄实验中学鲁红刚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一部分同学带着“遗憾”离开考场。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平时教材没有少看,试题也没有少做,为什么却在
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呢?笔者曾经做过关于这方面的一个调查,大多数同学反馈的信息是:好多题看似简单,但由于心理上的紧张,导致对试题理解出现了模糊的概念,从而不能准确的和教材相关的知识相联系和结合,导致错误的发生。
上述现象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到现在离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我们如何克服上述情况,有效的提高高考历史的得分呢。
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同学们可以参考。
回归教材,科学看书,夯实基础。
历史学习的前提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
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捶胸顿足。
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
从题型上来说,单选题是比较集中地考查基础知识的,后面的主观性试题也必须要以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重在理解,巩固记忆。
要注意“回归”课本和基础知识,离开历史知识的高考试题是没有的。
经过三轮长时间的复习后,再加上大量的练习、模拟考试的进行,到现在,同学们可能对教材的某些重要知识出现了模糊的现象。
而这对立足于考查教材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为主的高考来说,无疑是个最大的缺憾。
所以我们必须回归教材,把教材基础知识再认真的梳理一遍,这是在高考中拿得高分的基本保证。
那现在我们该怎
样看书呢?经过三年的学习,再加上三轮复习的强化,同学们对教材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看教材就是要做到查漏补缺。
建议同学们以教材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为主框架,以教材小字、细节内容为补充,以先前的二轮专题、三轮热点为引导,立足于新课改所要求树立的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思想对教材再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样就能进一步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把握高考方向,从而就为高考中历史有效分的取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适当训练,把握方法,提升能力。
看书重要,适当的训练也是必要的,作为一种检测手段,训练习题便于发现复习中的问题,也有利于保持思维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的水准。
但是,练不要过“量”,同时练要讲究“质”,平时训练质量最高的题是历年的高考题,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做一做,边做边揣摩,这样能够很好的去把握高考的方向。
同时要注意加强限时训练,力争使自己的思维模式尽快的适应高考的要求。
通过适当训练,除了掌握知识点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掌握解题的方法。
要仔细审题。
在考试的过程中,解答每一道题都要先审题。
审题要弄清题意,不要“定题”。
不仔细审题,容易答错、答偏。
审题时不能粗枝大叶,不能想当然,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那些形式上类似以前曾经做过的题目,要特别注意。
有的考生将考题匆匆看一眼,认
为题目似乎与自己复习中遇到的相同,就按原来的思路下笔解答,结果文不对题,成绩大打折扣。
审题不可求快,文字较长的题目要稳下心仔细阅读。
答题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勿恋战”的原则。
解答了几道比较容易的试题后,心情渐趋稳定,智力活动恢复常态,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明显加快。
而且,容易题做得越多,拿到的分数就越高,底气越足,自信心大大增强。
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爽,则干脆跳过去,千万不能纠缠不休。
高考中总有那么一两道问题难度系数很低的,问题难,以拉开来不同考生的差距。
遇到难题一时想不出来,可以考虑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如果仍然没有头绪,不妨先放一放,记下题号,等后面的解答完了再回来看看,你可能会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最后如果仍然没有想出来的也不能放弃,是选择题就要猜测答案,是大题,就要分步写,只要与问题有关,能写多少写多少。
检查是答卷的一个环节,检查时最忌从头到尾逐题检查。
正确的检查是只检查应该检查的题。
一个题该不该检查,应当在做完这个题时给出判定,解题过程不顺利,自己觉得在某一点上没有把握,还需再斟酌,这类题就是需要检查的题。
检查时不要轻易改选择题的答案,要遵循第一印象优先原则:即在第一印象选择某个选项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选错了的情况下,原则上不要改。
因为这符合记忆规律,
记忆最深的东西,即似曾相识的东西总是最先从大脑中闪现出来。
卸下包袱,排除杂念,调整心态。
面对越来越近的高考,好多的学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表现出头脑发晕、肠胃不适、记忆力下降、心烦浮躁等症状。
而这种状况也是导致高考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复习到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周到,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
如果自我感觉不太良好,还不太自信,不要着急,更不要再面面俱到地复习。
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何况高考考试只剩几天了。
越贪多求全,自信心越不足。
只要再看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指两方面: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
如果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相信能够考好”。
在考试中也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鼓励,从而有意识地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比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拿到试题后,不要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拿一两个容易题,给自己一些信心,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
攀高。
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才能更好的理解题意、把握解题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
高考的遗憾莫过于实有的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十几年的辛劳毁于两个小时的“经验”不足。
应该知道,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
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的考场之后,他(她)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可以看成一个常数,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的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
根据数学高考解题和阅卷的特点,我来提供一些正常应试乃至超水平发挥的技术,从“进场前后、答题要领、全局意识、解题策略、分段得分”5个层面组成考试临场20招。
第一部分进场前后
进入考场的前后,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体力准备和发挥准备。
第1招:提前进入角色。
具体要做到:
(1)考前调整,休养生息。
考生在考前一两周应逐渐放松,进入静息状态,并进行生物钟的调整,让作息时间安排得与高考的时间同步,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学习强度,增加睡眠时间,进行轻微活动,熟悉考场细则,做好物质准备,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主要做识记性的复习工作(勿做难题、偏题、怪题)。
比如,回想学科的整体结构,舒展脉络,背诵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二项式定理、等差、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等)。
发现有漏缺是不要焦急,应从容不迫地坐下来翻阅教材和笔记,保持内紧外松。
“静能生慧”,经过强化训练之后的静息,是记忆恢复的最佳选择,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脑风暴”之后的冷却期出现的,临考前必要的静息,看似失去,实为获得。
(2)熟悉考场,备份清单。
考生一定要亲临考场(特别是考场未设在本校的考生),熟悉环境,记下来回的路线和行走的时间,认准卫生间和医疗室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消除所谓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
临考当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并吃好清淡的早餐和带齐考试用品。
(3)提前活动,进入角色。
应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考场,一方面防止路上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让脑细胞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
如:清点所需用具是否齐全、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特别是一些自己认为难记易忘的结论等。
第2招: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思考亦为进入高潮,此时不要匆忙作答,可以从头到尾、正反两面通览一遍试卷,弄清全卷共有几页、几题?看看页码是否齐全?答卷是否配套?印刷是否完整、清晰?尤其要认真阅读试卷的说明与各题的指导语。
(1)通览全卷的作用。
首先,一份试卷,相当于一份学科复习提纲,有了试卷的全貌认识,可使我们有机会从整体结构上获得积极的暗示,便于从学科的知识体系上产生联想,激活记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其次,可以为实施正确的答题策略提供尽可能多的客观基础。
再次,便于统筹安排时间,防止个别小题上纠缠过久,也能有效克服“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毛病。
最后,可以提前防止缺页、残页、空白页,也能从根本上避免漏做题。
(2)通览全卷的基本工作。
通览全卷即是摸清“题情”,又是解题的第一个循环,一般可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4件事。
其一,填卷首、看说明、两写三涂。
其二,顺手解答。
即顺手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显然,看完全卷比只看开头两三道题更容易找到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找到会做的题目;而只要能很快解答出一两道题(每套试卷都会有难度系数0.8以上的热身题),情绪就会迅速稳定下来,并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