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S-3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6分)
1、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2、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
叉等关系。

下表中X、Y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化学变化纯净物燃烧
Y 氧化反应物理变化化合物缓慢氧化
3、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乙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丙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4、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微观思维是化学思
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5、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6、胭脂红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20H11N2O10S3Na3下列关于胭脂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1个胭脂红分子中含有49个原子
C、该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4g
7、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FeCl2-氯化亚铁②2Ca2+-2个钙离子③O2-2个氧原子④
+1
Na
-钠离子⑤2H2O-2个水分子⑥2H-2个氢元素⑦
N
2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⑦D.②⑤⑥⑦
8、分析推理是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以下推理成立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所以离子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C、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因为CO、CO2中氧元素都显-2价,所以H2O、H2O2中氧元素也都显-2价
二、理解与应用(每空1分,共16分)
1、(4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氮气、氧气、天然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五种气体中,选择填空:
①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变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做燃料的是___________
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
2、(6分)xx年5月4日,北京的王女士因混合使用洁厕灵(盐酸)和84消毒液(次氯酸钠)清洁马桶,中毒死亡,其原因是2HCl+NaClO=NaCl+Cl2↑+H2O产生的氯气有毒。

(1)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HCl
B、NaClO
C、NaCl
D、Cl2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允许自来水厂使用氯气对天然水进行灭菌消毒,在此之前还要经过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净化操作;要求水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不超过450mg/L,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溴原子(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那么,溴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溴原子易_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4)氯和溴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见下图,二者属于同一__________(填“周期”或
“族”)。

(6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组成的。

(3)下图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请回答下列问题: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E.臭氧
③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CO2的吸收,别一个是减少排放。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5)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被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

①氨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氮气和水,试写出氨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液氨和液氢燃料相比有关数据见下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填序号)
燃料沸点(℃)燃烧放热(kJ/g)相对分子质量爆炸极限液态密度(g/cm3)
氢-252.6 119.20 2.0 4.0%~75.6% 0.07
氨-33.50 18.65 17.0 16%~25% 0.61
A.以氨和氢为燃料时,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B.氨泄漏到空气中比氢气更易发生爆炸
C.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氢放出的热量多
D.氨的液化比氢容易得多。

③在实验室中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

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下同)在C、D、E 三种装置中,收集氨气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 收集氨气,则应将___________(填“c”或”d”)与发生装置相连接。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11分)
1、(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B、F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4)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___________ A.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2、(5分)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 D.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提出问题】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除了二氧化锰,能否有其他物质也能作催化剂?【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为催化剂
【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现象步骤⑦现象结论
______
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
______
______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
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④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拓展探究】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其中观察效果最差的______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快慢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