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
摘要:城市规划是人们把自然环境改造为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的一种
手段。
并且城市规划是政府实现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规划编制和投
资项目的审批对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及各投资者之间进行协调,平
衡利益关系。
此外,规划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还体现在有效控制投资开发的速
度和规模上。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以及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
规划必要性,对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作用;以人为本;必要性;策略
城市规划本质就是对各种矛盾的协调,以维护全局的利益。
因此为了促进城市建
设的健康发展,以下就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规范作用。
城市规划通过编制管理和审批管理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规范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行为会因为投资者
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发生混乱乃至失败。
因此一个规范的市场行为准则对于经济健
康发展必不可少,其能够有效保障市场秩序,给予投资者安全感,是持续投资的
基础。
(2)计划作用。
城市规划方案是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连,同时于城市规划部分的项目监管环节里指明的城市建设的实际计划及分阶段进行
计划,妥善有序地组织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活动,确保其根据计划落实。
(3)引
导作用。
城市规划是经由招商政策、规划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对投资的种类、规模和布局予以规范引导。
政府出台并实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之作为对城市自然资源实行优惠配置的总纲。
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建设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安排等。
二、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必要性分析
城市规划发展要持续不断地为居民提供最大限度优化的物质、精神和环境空间,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同时,城市是宜居的,其发展是基于促进居民
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社会的共荣。
如今,各
国都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积极发展生态型城市,城市规划的目标已从唯一
维的社会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复合生态繁荣,即财富、健康和文明。
因此贯彻科
学发展观,城市规划应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动力、推进动力及和谐动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愉悦、物质和精神享受相统一的空间环境,其核心思
想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从以物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1、树立人本价值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在城市发展价值诉求方面,主要体现在人本价值理念的实践,最为典型的当属“宜居”和“乐居”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引发了城市生态危机、交通堵塞以
及人居状况恶化等诸多现代城市病,城市发展日益暴露了其非人性的黑暗面,而
这也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如此的时代语境下,许多城市明
确提出城市规划战略和发展目标,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价值转向,就是说,城市建
设从以往单一追求速度、GDP等物化指标转向城市居民民生指数和幸福指数的追求。
主要包括“宜居城市”等体现人本价值的城市发展理念。
本质上来讲,宜居城
市就是能全面满足人性需求的城市,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而
且能够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公平、温馨、舒适和愉悦。
宜
居城市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功能性宜居,一个是社会伦理性宜居。
前者主
要是满足市民基本物质需求,包括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健康性等,确保良好生存
和发展的物质环境是其追求的侧重点。
后者主要是指公平的城市和具有很强包容
性的城市,它要让全体城市居民感到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能
够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发展,能够挖掘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由于平等的缺失
属于持续性社会负面力量,它能够抵消所有为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以及城市变得
更加人性化所付出的努力。
但是,从理想居住环境角度来讲,仅停留在功能性或
伦理性层面的宜居还是远不够的,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精神层面愉悦,达到
一种自由与和谐的居住境界,这是对人性最高的认可和肯定。
2、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分析。
科学规划城市的总体布局是城市高效、健康、合理运作的基础。
城市总体布局受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工程技
术和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现状和各项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和生
活无一不牵涉城市的总体规划总体布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延续到今天,人们
在经历了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与现代文明的同时,饱尝其生存条件恶化之苦。
因而更多人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关注环境的保护。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
身条件,因而我们天生就有不同的地区与种族区别、不同的生活环境,然而作为
人类社会的一员,人人都享有享受阳光、空气、水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权利,城市
的生存条件还应是安全、舒适的。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规划城市总体布局时,
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
在城市规划总体
布局中,要从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出发,创造一个绿地、光照、噪
声等生存条件相对均等的环境。
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体现现代文明对
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城市规划总体布局时关注
弱势群体,也是城市建设者为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
3、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要尊重和调动市民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还要充分尊重城市居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多倾听市民的意见,调动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和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仅特
别强调必须将人民群众利益视为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还突出强调要尊重
人民群众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性,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城市的积极性,不能将他们
视为城市发展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
在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如下
现象,就是许多地方政府在主观上确实想为群众做点实事,并且也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大量功夫,但却没有得到认可和好评。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城
市规划过程中未能充分倾听市民的呼声和意见,未能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
公众参与性不高,没有让广大市民普遍参与到关系自身利益的城市规划决策的具
体制定中。
此外,在城市规划工作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
部分城市规划师在城市
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未能做到实事求是,未能充分考虑民意,没有认真倾听
城市居民的呼声,只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臆想,或是单纯为了迎合业主需求,而
将相关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置之度外。
如此一来便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设计
出来的城市规划方案,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也很难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更无从谈及让市民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得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具体
措施非常多,而以人为本这一规划角度已成为现代化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为了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万终盛.关于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J].建筑知识,2016(04)
[2]刘杨.城市规划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体现[J].商,2015(34)
[3]苗玲.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