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魏衬衬,李涛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7期
魏衬衬,李涛
(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对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介绍了山东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并就相关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科技
投入等,可推动山东省科技创新的可行性对策,以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山东省;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7.007
收稿日期:2016-04-24;修回日期:2016-05-28
作者简介:魏衬衬(1988-),女,山东菏泽人,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E-mail:1066050195@。
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是原创性科学研究
和技术创新的总称。
在现代社会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科技创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了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1]。
科技创新可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而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
所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山东省要积极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本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山东省科技创新成就及现状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山
东省积极贯彻国家发展方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积极实施人才一体化和产学研相结
合等措施,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技术的突飞猛进。
同时山东省注重自主知识
产权的获取,出版学术著作700多部并获得1 000余项专利。
制造业信息化成效显著,产品实
现了更新换代,拥有3 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聚集效应的高新技
术产业组团和特色产业群。
经过不断努力,山东省科技创新规模不断加大,科技从业人员不断
增多,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的水平居前,经费规模也呈逐年增长,这表明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
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但在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企业开展创新
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虽然山东省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比较高,但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方面比较薄弱,科研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所占比例偏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额不高,占财政
支出比重偏低。
山东省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经费的使用不当,再加上高科技人才缺乏,劳动
力数量不足且素质普遍不高以及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高科技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
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不够活跃,力度不强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制约了经济效
益和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提高技术产业的产出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是其努力的方向。
山东省要想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和引
进机制,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2 山东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由于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流通不畅,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不注重应用研究,使得山东省的整体科研实力不强。
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高科技含量成果不多,成果应用率不高,科技创新成果质量较低且创
新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不平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不足,大量成果、专利被束之高阁。
科
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运作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和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应发挥重
要作用,但在现实当中由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运作效率低下,使得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转
化率普遍较低,这是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2]。
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且来源渠道单一。
山东省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偏少,投入不稳定使得科技创新经费短缺。
再加上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创新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构成不佳,大
量投资集中在应用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乏人问津。
各主体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科研装备投
入不足等现象使得科技成果与需要脱节,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制约了相关科学研究
的开展进程。
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狭窄、经费短缺、科研投入少等问题是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迟迟得不到提升的主要障碍。
3)科技创新体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不灵活,激励机制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山东省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交流弱,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都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达不到共享,严重影响了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
山东省在科
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使得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科技创新市场机制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4)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科技人才资源短缺,科技队伍结构不合理,科技装备力量相对较弱,激励制度不完善,导致山东省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数量缺乏,自主创新能
力不足。
由于过于偏重技术的吸收、引进和模仿,从而忽视了自主创新,再加上企业创新意识
淡薄,科技兴企的文化理念不强,使得企业内部创新氛围不浓,缺乏创新动力且无法调动科研
创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得山东省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了山东
省的经济发展。
3 山东省科技创新对策分析
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搞好科技创新是必经之路。
再好的制度也不如落实,如何将
现有政策落到实处是下一步推进山东省科技创新的重点。
1)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与
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改变观念,整合智
力资源,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中介队伍。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人才开发,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
提高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完善科技中介的法律政策环境,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化、规范化,建立有利于中介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
境[3]。
因此不断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并推动其向规格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山东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解决空间成果转化率低问题的重要出发点。
2)增强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
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科技人才的匮乏。
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是山东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
要途径。
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力度,多渠道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吸引海
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机制[4]。
同时还要特别重视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采取适度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直接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其科研创造积极性
和工作热情。
加快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的步伐,特别是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创
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多层次、高学历、多技能的创新人才,加快科研人才队伍整体建设,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山东省的整体经济发展实力,努力把山东省建设
成为经济大省、科技强省。
3)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应转变职能,积极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规模
和强度,转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主体,努力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的市场主体[5]。
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科研经费渠道来源,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质量与科研水平,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让科技投入为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
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山东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又一个途径。
4)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的变化可以为提升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各级政府必须从思想认识方面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切实将有关科技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包括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激励,也包括政府财政对科技事业的足额拨款与及时到位,构建
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积极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益,加
强科技管理队伍和信息化管理建设,鼓励创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加大对先进仪器和设施的
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公共设施等,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现代化的科技信息网络体系,从而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5)完善并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法规。
制定并完善各种资产保障和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发展科技创新的法律和政策,有助于完善科技创新所需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与增长机制
的管理与保护,完善产权制度和保护措施,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健全
科技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和人才吸引机制,努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提高科技创
新能力提供支持基础和保障[6],从而提升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山东省要想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笔者在对山东省科技创新现状
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推动其创新的可行性对策,从而为提高
山东省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华小龙.试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迫切性[J].工业技术进步,2002(2):17-18.
[2] 徐冠华.中介机构在科技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适用技术市场,2000(2):43-45.
[3] 和金生.我国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4] 姜绍华.21世纪初山东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J].山东经济,2001(4):57-59.
[5] 李新运,于绥贞,于永信,等.山东省科技投入需求分析和投入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软
科学,2001(3):34-38.
[6] 韩寓群.把握形势,发挥优势,努力开创山东科技发展新局面[J].科学与管
理,2006(1):6-11.
(责任编辑石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