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A点时,开始对物质加热,此时的温度是﹣40℃;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2.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
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
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
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
【答案】 B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
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
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
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3.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
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
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
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烧杯中由于酒精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乙温度计示数下降,低于零摄氏度,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会加快液体的蒸发,蒸发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达到0℃,不断放热.
4.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5.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
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
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
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
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6.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
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
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
B.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
C.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
D. 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B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
B、露珠的消失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D、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
8.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大约70N
B.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8秒
C. 健康人的体温是25 ℃
D. 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
【答案】 D
【解析】【解答】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105Pa,而人的手掌面积估测在0.07m2,故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F=PS=1.01×105Pa×0.07m2≈700N,A不符合题意;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B不符合题意;健康人的体温是37℃,C不符合题意;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1000p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值和手的面积计算压力,中学生百米约14秒,人体温度约37℃,通过液体高度计算液体压强.
9.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B. 测量水的温度
C. 直接用此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没有在0刻线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电压表使用方法和量程选择、电流方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①读取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测量工具的刻线相垂直;
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电压和力时,要注意测量之前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
③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使电流“+”进“﹣”出.
10.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
A. 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B.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C. 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
D. 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答案】A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约为G=mg=0.1kg×10N/kg=1N,A 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7℃,B不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7s,C不符合题意;
D、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参数的了解解答.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 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12.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不符合题意;
C、冬天玻璃上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热风干手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水的温度升高,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手很快变干,属于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3.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B. ﹣163℃
C. ﹣160℃
D. 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14.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g
B. 物理课本从课桌落到地面大约4s
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
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答案】 C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50000g,A不符合题意;物理课本从课桌落到地面大约0.4s,B不符合题意;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为80 cm,C符合题意;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时间、长度和温度的了解解答.
15.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
A. 春天,河流解冻
B. 夏天,冰雹直下
C. 秋天,雾气漫天
D. 冬天,雨雪纷飞
【答案】 A
【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
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16.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30mm
B. 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70℃
C.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
D.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30cm,A不符合题意;
B.适合人洗澡的水温为40℃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C符合题意;
D.教室日光灯的工作电流约0.3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质量等解答。

17.如图,下列对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表示该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
B. 当a 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表示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 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说明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 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不符合题意;
B、当a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以一定速度做匀速运动。

B不符合题意;
C、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符合题意;
D、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是一条随加热时间降温的图线,而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得出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物理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18.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铁丝网上出现霜
B. 草叶上出现露珠
C. 屋檐下出现冰凌
D. 盒中的干冰变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凌是水凝固形成,此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0.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蜡烛燃烧流下烛泪
B.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C. 隆冬时节河面结冰
D. 刚出笼包子冒白汽
【答案】 D
【解析】【解答】A.蜡烛流下烛泪,是蜡烛熔化了,A不符合题意;
B.手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了,B不符合题意;
C.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热的包子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1.如图所示,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遇暖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冒白气是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

22.如图是电子体温计,它是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人的体温。

感温头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是应用了半导体的()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电子体温计的感温头的特点可知,当温度改变,电阻改变,显示的温度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在环境变化时电阻随之改变。

2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C
B. 教室内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C.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D. 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向上抬高lm约做功1J
【答案】 D
【解析】【解答】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左右,A不符合题意;
B.教室人光灯的功率约40W,电流为, 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80cm,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鸡蛋重力为1N,抬高1m,做功为W=Gh=1N×1m=1J,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物体的高度、质量、生活中的温度、电流进行解答。

24.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 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0N
C. 泰州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D. 家里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mA
【答案】 A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km/h,A符合题意;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B不符合题意;
C.泰州冬季的最低温度不能低到-25℃,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视机的电流约0.5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的物体的重力、温度、速度和电流大小等解答。

25.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是3.6m/s
B.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是370C
C. 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在约是1J
D. 家用空调的功率为50W
【答案】 C
【解析】【解答】A.人的步行速度约1m/s,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的舒服的室温是25℃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鸡蛋的重力为1N,举高1m做功约1J,C符合题意;
D.家用空调的功率约10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感觉常见的物体的速度、温度、重力或功率的大小解答。

26.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
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中的雾
D. 消融的冰雪
【答案】 C
【解析】【解答】A.枝头的霜是凝华,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结的冰凌是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山间的雾是液化现象,和露的形成原因相同,C符合题意;
D.消融的冰雪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雾和露都是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2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 A
【解析】【解答】A.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A符合题意;
B.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湿衣服晒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液化、凝固、凝华要放热。

28.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5mm
B. 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100g
C. 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30次/分
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左右,A不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B不符合实际;C、一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正常心率是70次/分,C不符合实际;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熟知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知道成年人的正常心率,知道常见的温度值。

29.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答案】 A
【解析】【解答】洗澡的时候,卫生间内有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30.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晴明风日雨干时
B. 窗含西岭千秋雪
C. 雾裹山疑失
D. 月落乌啼霜满天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雨干”是汽化现象,此过程吸热,A符合题意;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此过程放热;B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飘散在空气中,此过程中放热;C不符合题意;
D、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中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