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纪律散漫行为的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种爱心收获喜悦
——记一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一、学生现状:
周晓晓,男,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时高时低。

晓晓属于聪明、善于思考的孩子,精力充沛,能力很强,但是自控力极差,好逞强,是“惹事大王”。

他几乎不懂集体荣誉感,经常毁坏班集体荣誉,上课从不专心听讲,不是自己玩学习用品,就是随便接话茬,不停地动。

课间老师一不注意就弄个天翻地覆,更为严重的是常与同学打架,欺负女生,经常是人到哪里,祸就惹到哪里,真是惹事生非,满身毛病。

做事缺乏毅力与恒心,经常违反纪律。

任课老师和同学们三天两头告他的状。

班主任一番番苦口婆心的教育,对他来说只能获得“三分钟效应”。

故事一看我多威风
一次周五下午放学,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同学放学回家,一部分同学坐在教室,等着兴趣班老师来上课。

班主任老师下楼去送回家的同学到校门口。

回来后,刚一打开教室门,只见周晓晓站在靠门这边第二行第三桌的桌子上,正在聚精会神地表演齐天大圣孙悟空,逗得其他在座的同学乐得前仰后合。

故事二终于抓到你了
一天下午课间十分钟休息,老师让各组组长发单元检测卷,当郑晓童发单元检测卷走到周晓晓身边时,他一边去抱人家,一边说:“终于抓到你了!”结果郑晓童在挣脱的时候,耳朵磕在桌子上,耳朵边磕了一个口子,血流不止。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周晓晓没有纪律观念,一切出于好玩,不懂得自己的行为将带来的后果。

二、导致现状的背景
1、家庭背景
从侧面了解到,周晓晓妈妈是外地人,爸爸已退休,与其母再婚,生的他。

其父母年龄相差近二十岁,其父中年得子,对他有所逆爱。

家里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

据他父亲讲,周晓晓淘气出边,在家也一样。

来到水池旁,打开水龙头,撩起一把水,顺手就向他妈妈弹去。

上幼儿园时,(因自控力差)幼儿园就建议他接受美国那种教育方式。

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而其
父母教育观念不统一,爸爸爱讲大道理,愿意孩子向纵深发展;妈妈应付了事,认为完成任务就得。

在辅导孩子时,两口子常常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争吵。

结果,孩子却变成劝架的。

同时,周晓晓一上学,总是惹祸,老师总是给他告状。

爸爸高血压、心脏病,情急之下,经常棍棒伺候。

2、学校背景
该生没有任何智力问题,而且爱动脑筋,对事情有良好的好奇心,希望探究,偶尔考试中也能“冒尖”。

在以前,由于他个人行为习惯比较差,班主任老师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一会不敢放手,科任老师对他无可奈何。

3、师生对他的评价
该生其实比较聪明,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但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无法管束好自己的行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影响,也影响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影响班级的荣誉。

该生虽然比较聪明,但是由于父母教育观念不统一,有效的教育方法欠缺,只会用责骂来管教孩子,却没有适当的方法,导致孩子犯了错却不知道该如何纠正,以至于一错再错。

随着孩子年岁增大,个人意识越强,越不服父母的管教,毛病也越来越多。

但是因为孩子身上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闪光点,如爱动脑筋,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差,但是很不稳定。

可见案主不是没有能力学好,只是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没有及时改良自己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三、主要思想情感分析
1、期望值过高,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长期以来,周晓晓的智力水平与其学业成绩并不相符,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能出类拔萃,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他本身又十分活泼好动,不肯好好学习,而且屡次违反纪律,因此在学业上或纪律上他受到老师多次的否定和批评,他自己与同学相比,首先就感到自卑。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卑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总是感到紧张的一种情绪体验。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长期地感受到自卑使得人容易感到气馁,不再设法克服障碍,甚至在困难面前退却,缺乏朝气与积极性。

2、长期处于劣势,使其产生情感障碍
长期与权威的代表(如学校的纪律、老师、班干部)对立,使得他认为自己
不被人看重与理解,对待师长的善意批评与教育充耳不闻,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将自己的进步或改正认为是一种妥协,所以他顶撞老师,藐视批评。

这属于一种情感障碍。

他身上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低下的自我评价与随意的自我监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次谈心或一次鼓励就可以将他的缺点改正,将他的行为纠正的。

而他常为自己的各种失败寻求借口,逃避责任,也就是他还缺少上进的决心与毅力,这对他改正身上的不良习惯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

受伤的心灵更需要心灵的抚慰。

我决心用我满腔的师爱之情去温暖那颗饱受伤害的心,去唤醒他的自信、自尊与自爱。

四、矫正措施
1、克服自卑心理
为了消除周晓晓的自卑心,使周晓晓对自我评价进行重建,激发他努力向上的信心与勇气,首先要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当我在晨检时讲“周晓晓,从你最近数学课上那专注的神情中,从你那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上,从你那工整的字迹上,老师看出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孩子,真可称为‘数学小博士’,这样的好孩子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

”时,他那种喜出望外的表情我至今难忘。

其次,我努力沟通任课老师,取得任课老师的支持与配合。

第三,运用角色改变法创建一种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

角色改变法就是通过班级活动改变学生在班级中原来的身份,创造条件把他们推到班级的“舞台”上,让他们发出光和热,重新“扮演”一个有尊严、受尊重、被信任的角色。

周晓晓身体素质较好,喜欢踢球。

在年级足球比赛、拔河比赛时、接力比赛时,请他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成功与赞扬使得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鼓起了上进的信心与勇气。

2、消除情感障碍
针对周晓晓的情感障碍,我多角度地了解他,聆听他的心语。

我除了寻找机会多与他交流之外,还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的心语联系本。

不方便口头交流的时候我们就用心语联系本交流。

通过心语联系本,我了解了他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逐步走进了他的内心,这样我对他的教育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运用心理位移法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消除他抵触情感的目的。

心理位移,即心理位置的互换,也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
对方着想”。

周晓晓上课时纪律松散,我就让他帮助老师维持纪律,做一天小老师。

然后,让他谈感受,启发他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希望他尊重老师的劳动,安静、专心地听课。

从同学的角度来看不守纪律的学生,希望他热爱班集体,和同学们一起创建良好的环境。

同时在各种事情上启发他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

他逐步意识到了老师的辛苦,慢慢地正视自己身上懒散的缺点,不再一味抵触老师善意的批评了。

3、强化毅力与恒心
针对周晓晓做事缺乏毅力与恒心,我给他留一项作业,即每天晚上睡觉前洗自己的小袜子。

第二天早上我及时询问,并向家长了解情况。

这样,运用外界的奖励与惩罚强化已建立的自我监督,最终实现自我反省和自我发展。

在他建立了较为恰当的自我认识,消除了阻碍转变的情感障碍后,他有了明显的上进意识。

于是我对他实施小目标教育,要求他每日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每天上一个台阶,为此我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名为“我的荣誉薄”的本子,用来记录他每天走过的历程。

这样他会更加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便能在“荣誉薄”本上留下更多的值得骄傲的东西。

同时针对他的行为不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及时地正面强化他的自我发展。

4、播撒心灵阳光
周晓晓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但作业拖拉。

我针对其特点,注意引导其及时、主动完成作业,克服作业拖拉的习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周晓晓说他很喜欢画画,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简笔画,把这些简笔画打印出来,我对他说:“只要你把作业完成,我就可以给你一张简笔画,你把他补充完整,并涂色。

作品完成后,我给你贴在班级展板上。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想方设法控制自己。

这样,一学期以来,我引导他画了很多画,即满足了他的心愿,又在不知不觉中,矫正了他作业拖拉的毛病。

5、及时沟通家长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建议他们订阅有关家教的书籍,并且经常和他的父母谈一些教育的观念、措施,让他们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多交流。

同孩子交谈,尽量采用平等、民主的态度,避免威胁、恐吓的语言,更不能用拳棒。

他的父母也非常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周晓晓求进步的信心更大了,意志
也更坚强了。

五、研究效果
经过多方努力,周晓晓已改掉了往日懒散的坏习惯,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成绩突飞猛进。

他在班内还担任了纪律组长,成了老师得力的小助手。

不但自己自觉遵守纪律,还能带动班上的一批同学自觉守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