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11期总第125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 rchitecture &Co nstr uction
N o11#2008V ol #125
建筑学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杨思声 王珊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362021)
摘 要:对本科建筑学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理清教学的核心任务,并进行以此为主线进行教学工作安排。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主线 空间语言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35(2008)10-0130-03
Research On Firs-t year Undergraduate C ourses Teach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Direction Of Reform
Y ang sisheng Wang shan
(Department of A rchitecture,Huaqiao U niv er sity 362021)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 he r esear ch o n the status quo and pr oblems about the teaching refo rm o f the First
-y ea r underg r aduate co urses t eaching a rchitectur al design ,the paper demo nstr ate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sor t o ut the co re mission of teaching and ar -r ang e teaching w ork ar ound the main line 1
Keywords:ar chit ectura l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 m main line space lang
uage
作者简介:杨思声,1977年4月生,男,讲师,博士研究生,长
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和研究。
基金项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06QZR11;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6HZR13.
收稿日期:2008-09-04
5建筑设计基础6是国内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大多安排在一年级完成。
由于这门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许多教学问题,它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
针对如何进行这门课程的改革,国内的许多学者做了深入的探讨。
有的学者提出要进行课程作业的大调整,增加教学的内容;有的学者则提出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有学者认为应该彻底推倒原有的教学体系结构,达到与时俱进。
总的说来,目前关于5建筑设计基础6课程的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是革命性的思考多于建构性的探索,教学丰富性的建议多于教学核心内容的研究。
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把握关键问题、明确核心,并且围绕核心进行教学内容安排?这是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的看法。
一、教学改革的要求
建筑学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正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作业种类丰富,但是各个作业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一般来说,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有铅笔徒手画训练、钢笔墨线训练、水墨画训练、支撑体设计、平面构成(图1)、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等。
每个作业的时间在1-2周,并且训练内容差异较大。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体会不到各个作业之间内在联系,从而感觉到迷惑,影响了学习的激情和效率。
第二,一年级和二至五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显得相对孤
立。
学生们无法充分理解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究竟对高年级的设计课程有何意义,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回过头看一年级的时候,竟然认为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建议老师们取消此门课程。
而老师们的回答常常是,/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对于高年级的建筑设计是潜移默化的0。
这其中存在着问题。
图1 建筑学本科一年级平面构成作业实例Fig.1Des ign examples of operating a plane
如今,面对一年级设计基础课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纷纷
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意见。
[1][2][3][4]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减
少一年级的设计课程作业量,增加每个作业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每个作业的学习中去,避免蜻蜓点水的学习弊端。
还有的教师认为,应该使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的最后一个作业与二年级的课程设计发生直接关系,这样让学生到了二年级
不会感觉到突然,从而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有良好的过渡。
等等。
这些教学改革建议是非常有建设性的,然而,就本文作者认为,还应该在更深层本质的角度对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尤其要能把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主线。
二、明确改革的主线
本文作者认为,本科建筑学一年级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应该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加强/运用空间语言表达意义0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的教学。
纵观人类建筑发展史,作者认为,建筑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创造具有意义的空间形式,通过三维实体、虚空、色彩、尺度、肌理、比例等空间语言要素的组合和运用表达出复杂或者简单的主题内容和意义。
如,在设计一座建筑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特定的创意主题,并且有功能、结构、经济、城市环境、美学等的内容要求,这些内容最终都要用空间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才算是完成了建筑设计活动。
因此,我们常说建筑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载体。
基于建筑设计的这种本质任务,使得在建筑设计学本科教学的五年中贯彻/运用空间手段来表达意义0的教学主线成为必然。
而对于一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来说,也应该主动围绕这条主线进行。
抓住了这条主线,才能使得一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从根本的思维结构上和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有机一体。
另外,抓住/运用空间手段来表达意义0这条教学主线,才能把一年级名目丰富的课程设计作业贯串起来,建立有效的教学逻辑。
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作业,大部分都不是建筑设计,而是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艺术设计。
如,平面构成设计,广告设计,家具设计,立体构成设计等等,可以说每项艺术设计作业都能发展成一门大型专业课程,如果要在短时间内把它们都做好,并且能够加以深入理解,对于建筑学的新生是不可能的。
因此,明确/运用空间手段表达意义0这一重点教学目标显得意义重大,可以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
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设计的时候,就不一定企图让学生做出一等的平面构成设计,而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在平面构成设计过程中,是如何通过点、线、面、色彩等平面/空间语言要素0组合出具有主题感觉或者思想的图案,尽量避免陷入过分深入而专业的艺术设计探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引导学生建立设计思维。
/运用空间手段来表达意义0这一教学主线包括两个要素:/主题思想0和/空间手段0,过分偏重其中一方都可能带来教学上的失误。
在一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一个好的思想创意可以代表一个好的艺术设计作品,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主题的构思上,而用在空间手段表达的时间很少,以至于产生了许多眼高手低的学生,他们有很好的主题概念却不能用空间语言的手段表达出来。
而有另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很难做到运用空间手段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内容,从而在指导学生设计过程中不强调主题思想,只要求学生把空间手法运用好,这往往会让学生做漫无目的空间游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5]。
三、围绕主线的安排
建筑学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必须围绕强化/运用
空间手段来表达意义0这一教学核心进行。
那如何围绕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安排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必须注意。
第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从事每个课程设计作业之前,对特定的空间语言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如,在从事立体构成练习之前,就必须讲明立体构成设计所能运用的空间语言有三维实体、虚空、色彩、材质、比例等等,让学生们了解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设计、家具设计、广告设计等在空间语言上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不仅如此,最好还能比较立体构成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空间语言的组成和组合规律上的相通和不同之处,加深对/空间语言0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将来建筑设计课程做好铺垫。
正如写文章必须理解汉字和成语,音乐创作必须掌握音符规律,电影创作必须掌握镜头画面语言;从事建筑设计和各项视觉艺术创作之前必须对空间语言的要素组成和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
本文作者曾经在某大学建筑学高年级的设计沙龙中向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好的学生问:你们学习了这么多年的建筑设计,也经常谈到建筑空间,那请问建筑的空间语言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组成要素。
在场竟然无一人能够系统准确给出回答。
这种情况显然和教师们在教学中忽视建筑设计的空间语言的概念的强调有关。
作为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在课程安排上增加这部分内容。
图2 乔那斯.扎贝尔,平衡的研究,1923年(复制品),选自莫霍利
-纳吉初步课程的习作
Fig.2Johannes Zabel,Research of Balance,1923(copy),From M o -hu o Li -Najib initial course of th e exercis e
第二,在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安排中,应该强调训练
学生通过空间语言解读背后的主题意义,同时也能反过来通过空间语言表达出主题思想。
在一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中,立体构成、空间构成,平面构成作业,广告设计等,建议应该给予一定的命题,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不会流于漫无目的的形式游戏。
以下的一段文字是包豪斯学生的回忆录,充分说明了空间语言的学习与主题内容研究必须互动:/基础设计课程的进展很不理想,我们用木头做雕塑品,我们自己锯木头,用砂纸磨光,粘在一起,再加上一片玻璃或是金属,但我们很清楚这只是毫无意义的游戏。
,,但后来,重大的经历到来了,虽然重点还是放在了美观上,我把我的第二件作品的制作和平衡的联系结合了起来。
在制作第三件作品时,我意
识到了地球的重力,我的意思是,虽然我早就知道了重力的作用,但现在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它,用我的心,用我的脑,用我每一条神经,我感受到了地球重力,,,于是在做第四件作品时,我用了木头、铁、锡、铜、玻璃和纸,但此时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的材料游戏已不再没有意义了。
0(引自5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6,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315)[6](图2)教师在进行设计基础的辅导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
第三,在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安排中应进一步强调学生运用图形和模型工具来表达空间。
在传统的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中有许多作业如,徒手草图训练、钢笔画训练,钢笔墨线图训练、墨线测绘图练习、水墨渲染等,是为了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表达空间的工具。
但是在当前的名目繁多的教学改革中这部分内容正在被缩减,并且有的教师认为这些训练已经过时,他们认为强调设计创意的训练才是主要,这种主张的部分原因与许多建筑设计教师在自己从事实际工程设计中不依赖手工草图和手工绘图转而依赖效果图公司(或者模型公司)有关。
然而,实际工程创作与设计教学不能画上等号,特别是正处于建筑设计学入门的学生往往缺乏这种把握能力,因此让他们学习如何运用草图、手工制图、甚至手工模型等/原始0工具来表达其/头脑中想象的空间0是十分关键而有效的。
尤其是构思草图的训练能加强其手和脑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能把头脑中的/空间语言0第一时间清晰流利地用手/画0(或者制作)出来。
曾经有许多一年级学生对老师谈起过同样的困惑:在设计的过程中,头脑中曾经想象了很美的空间,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却失去了那种美妙的感觉。
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其没有熟练掌握/空间语言0的表达工具--图形和模型表达能力。
目前计算机的大量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头脑想象0与/现实显现0的媒介阻隔,对于空间语言表达的精确化、清晰化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和意义[7][8],虽然如此,它却不能取代手工制图,特别是徒手草图的训练,因为徒手草图作为原始的空间语言转换工具的快速性、整体性、对头脑意向总体感觉的把握能力,目前尚不能为计算机所代替。
因此,在建筑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应该继续给予强调,一年级设计基础课更是应该承担起这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四、结语
随着建筑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本科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正在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而如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
/运用空间语言来表达意义0这一教学内容不仅是建筑设计学的核心教学任务,也应该是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安排,相信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真1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4)1
[2]陈永昌1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1高等建筑教育2005(3).
[3]刘剀,王萍,李保峰1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J].新建筑,2005(3)1
[4]李芳,韩春风1/建筑设计基础0课程改革的设想[J].南方建筑,2006(1)1
[5]方翊珊,建筑学设计基础教学的若干思考(J),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6]F rank W hitfor d、Julia Engleha rdt,M aster s&Students by T hemselves,t he U1K:Conran Octo pus Limited,1992.
[7]丁沃沃,张雷1计算机与互联网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建筑学报,2000(2)1
[8]罗志华,李芳1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分析与探讨[J].南方建筑,2005(1)1
(上接第129页)
国外和台湾、澳门的建筑制图教学资源存在以下不足:重视不够,内容单一,多数为文本资料;缺少系统的教学材料或视频教程;没有提供专业的图库;缺少在线交流或很难实现实时交流。
512大陆现状分析
大陆教育部以/国家精品课程0的形式开通了1500门精品课程网站,其中工程(机械)制图类的网络课程有14门。
网站上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或P PT)、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教学录象等,可惜没有一门是建筑绘图的精品课程。
建筑院校中汇集全国建筑界精英的/老八所0: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哈工大、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无一申报建筑制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可见,建筑制图早已实现数字化,但从人们的观念上,建筑制图仍仅作为一门辅助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内建筑制图网络课程成功的案例是青岛大学理工学院的省级精品课程/建筑制图0、日照职业技术学校的/建筑制图网络课程0。
这两个网站界面精美、栏目分类合理,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卷库、复习思考题、授课录象等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料,但没有提供建筑图库。
除了高校制作的建筑制图网站外,民间性质的/筑龙网0、/晓东设计家园0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筑龙网0提供各类施工图、建筑作品、方案、建筑设计规范;/晓东设计家园0介绍最新的CAD软件、提供各类图纸和使用技巧的文章、各种绘图软件的习题。
但两个网站可供下载的图库没有统一的制图规范,下载后通常必须修改才能使用。
由于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的推出,大陆建筑制图教学网站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优于国外和台湾、澳门地区,其中有不少优质的教学资源。
如果拥有国家CA D实验室的几所著名院校能参与其中,可以让网站质量和权威性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孙兴华,郝丽,李文娟.A ECT2004'教育技术目的新界定及其启示[J]1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5中国教师6编辑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5标准6出台答本刊记者问[J]1中国教师,2005年03期.
[3]李克东.数学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