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湘的诗学观对其翻译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湘的诗学观对其翻译观的影响
翻译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其包含着复杂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不同民族文化互动、沟通的媒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下面笔者将以朱湘的诗学观为例,阐述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篇作品,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位诗人。
中西诗学都十分重视对创作原型的继承和借鉴。
诗歌创作一般离不开创作原型和审美原型,“写物言志”是中国传统诗歌创
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基本规律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了。
如何吸收外域文化精华,实现中西文化融合,使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呢?朱湘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认为:“只须
取用异域材料,运用吾人智力,熔铸成新质,然后可称为‘中国’,
否则即为异类。
”[1]正确地把握好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译文忠实再现源语的风格。
1.“神似”翻译理论的提出和在其影响下翻译活动的开展及特征。
自中国古典文学兴起以来,就很注重模仿,尤其是唐宋八大家,对前人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且深刻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
欧阳修曾云:“古今至文,未有不出于学问者,然非多见古书,多阅事迹,则不能极其至。
”[2]韩愈亦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王国维《人间词话》曰:“一切景语皆情语。
”[4]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又倡导“诗
界革命”,主张“诗无达诂”,强调打破束缚个性解放的旧格式,推崇
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自由抒发。
这些理论的提出,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转变,改变了过去单纯追求技巧的倾向,逐渐走向健康积极的道路。
2.朱湘对汉诗学研究方法的贡献及所体现的翻译思想首先,朱湘是最早采用比较诗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诗学的学者之一。
他根据英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霍克斯的观点,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必定是综合许多知识领域而得到的整体概念,而比较诗学便是运用这种整体概念的一门科学。
其次,朱湘还善于利用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将汉诗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演变轨迹。
3.朱湘对西方美学和翻译思想的引入与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