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阳江市2018届高三文综第一次摸底测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题
文科综合(2018.18)
(本试卷11页,共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班学号和试室填写在相应位置,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填写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第2题:
2.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 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 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第3题。
3.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读右图回答 4~5 题
4.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
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6.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B地形区冬季气温高于C地形区
读下图,回答8~9题。
8. 兴建沿海铁路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
B. 经济
C. 政治
D. 自然
9. 沿海铁路对途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我国重要的北煤南运通道
B. 增强沿海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C. 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D. 增加其他南北向铁路的运输压力
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的局地地区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近些年来面临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次生盐碱化 D.湿地干涸
11.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12.有人评价说:宋太祖与明太祖英雄所见略同。
其理由主要是
A.发动兵变,建立政权B.出生平民,乱世起家
C.分化事权,高度集权D.重视科举,网罗人才
13.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巡抚”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14.2018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5.“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B.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
C.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积极的民主派
D.孙中山先生态度的转变
16.台湾《中国导报》刊载周玉埕《读近代史感言一一兼谈中国统一》的文章,指出:“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窃感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
并感只要我们能够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目可待。
”这充分说明
A.台湾历来就是我国领土 B.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C.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D.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17.“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18.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9.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未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条件做保证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20.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
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21.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
《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上述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22.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
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24.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
”这是因为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5.“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矛盾
2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7.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28.新的《交通安全法》在加大了对醉酒驾驶者的惩罚力度时,对与醉酒驾驶者同桌的劝酒者,也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这体现了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9.上海世博会把“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5个副主题之一,决心将自身建设成“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展示和推广平台。
城市多元文化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B.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0.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
这一观点
A.坚持抓重点,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
B.坚持分清主流和支流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是主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31.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现“同票同权”。
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
这体现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变化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发展32.2018年1月,新版《汉英大词典》收录“躲猫猫”一词,译为“hide-and-seek”。
“房奴”、“宅男”、“山寨版”等词也被收录。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任何认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33. “如果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
”这告诉我们
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利益④在实现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4.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重创造“意境”。
意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充分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D.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35.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心外无物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⑤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
36. (32分)材料一: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
材料二:我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政府承诺,在1990至201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的此基础上,到218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材料三: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中国1996年启动绿色照明工程。
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
2018年11月1日中国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8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请结合材料一,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哲学依据。
(12分)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材料三。
(12分)
37.(20分)材料一: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材料二:2018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首次加息,也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
此次加息主要是因为这段
时间的物价上涨太快,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加息对抑制通胀、稳定物价有积极作用,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平稳发展都会有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分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央银行的加息行为。
(12分)
38.(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约法规定: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它还规定国务员;③"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④实行责任内阁制;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4分)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6分)
(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3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4分)这部宪法的颁布
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4)史料研习是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因此,分清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等三类内容对我们学习历史很有必要。
请把材料三中数字序号标示的内容按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6分)
39.(24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北风与太阳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
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
(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8分)
问题二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10分)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
40.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
下图为“京津
唐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等。
(8分)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4分)(3)新建工业区的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共用,相互协作和技术创新,降低,集中处理废弃物等。
(4分)
(4)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12分)
开源:;
节流:。
4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1) 图中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简述“西气东输”对当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4分)
(2) 乙地水土流失严重,其人为原因是。
(4分)
(3) 丙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防治该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点)。
(12分) (4) 简述丁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阳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题(2018.18)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
【政治部分】:36.(1)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全体人类的根本利益。
(4分)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导向作用。
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低碳经济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重视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
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4分)
③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4分)
(3)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和困难,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节能灯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推动了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和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各种困难和挫折。
(4分)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从2018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体现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