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教學目的:
1、瞭解什麼是能源,瞭解什麼是常規能源,瞭解常規能源的儲備與人類需求間的矛盾
2、瞭解常規能源的使用與環境污染的關係
3、瞭解哪些能源是清潔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4、要求就能源與環境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
常規能源與新能源,能源與環境。
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選擇及材料的收集
教學方法:學生課堂自學結合討論歸納
教學過程:
一、能源
1、常規能源與新能源;
常規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
新能源有:風能、潮汐能、太陽能、原子能、沼氣等。
2、常規能源的儲備與利用間的關係:
3、常規能源的利用與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的種類: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具體有:溫室效應、酸雨、光化學污染
4、環境污染的防止
二、研究性學習課題
總課題:能源與環境
子課題:
1、研究“溫室效應”的形成(起因、結果)與防止。
2、簡易太陽灶的製作。
3、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原理。
4、煤和石油中的化學能從何而來?
三、能源與環境保護教育
能源與環境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能源。
如果沒有能源,人就得吃生米、生菜、生肉,這對原始人來說,可以,對現代人來說,那不可想像。
要把飯菜燒熟,就得能源。
照明需要能源,
坐汽車、火車、輪船、飛機也需要能源,煉鋼煉鐵、開動機器都得有能源。
人類能源的總來源是太陽。
這就是說,不僅風能、水力能、海浪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自然能源來自太陽,就是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也來自太陽。
以上這些屬於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生產的電力屬於二次能源。
目前在人類能源當中挑大樑的一次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氣這些礦物燃料。
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給環境帶來十分廣泛的影響:
礦物燃料的開採要毀掉一些土地,有時不可避免地要佔用一部分農田。
礦物燃料的運輸也會帶來環境問題,如海上石油運輸,經常發生事故,洩漏的原油污染大片海域;就是不發生事故,壓艙水的排放也常常在小範圍內使海域受到污染。
礦物燃料的燃燒,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最大。
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各種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已經使人們難以忍受,因為礦物燃料的燃燒總是要排放出非常多的二氧化碳,甚至達到改變空氣成分的比例的程度,使地球的氣溫升高,這已經成了全世界格外關注、十分頭疼的一個環境問題。
怎樣才能減少因能源使用而帶來的環境影響呢?
首先,要節約能源。
減少全人類的能源消耗,才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這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說,節約能源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能源本身也存在著危機。
據勘察,
地球上可供開採的石油有816億噸,天然氣495億噸,煤10萬億噸。
現在全世界每年的能源總消耗量大體上是95億噸標準煤,其中主要的是石油、天然氣和煤,分別占45%、19%、25%,此外,還有7%的水電,3%的核能。
按照目前的消費狀況,石油將在三四十年內采完,煤炭雖多,也只能開採250年左右。
以後,隨著科技水準的提
高,這些礦物能源的儲量也可能提高,但是,不管怎麼說,地殼運動給我們預備下的礦物燃料總是有數的,我們用一點就少一點,不悠著點兒用,恐怕是要被動的。
其次,要利用高科技,開發新能源。
目前原子能發電已進入實用階段,受控熱核聚變的探索也在步步前進,有望加入人類能源的行列。
再次,要積極利用自然能。
其中包括,直接利用太陽能,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海浪,潮汐發電、水力發電等。
這些能源的使用,基本上對環境沒有污染,因此被人
們稱作“清潔能源”。
還有,還必須治理礦物能源燃燒產生的污染物。
最後一點必須說明的是,要注意解決廣大農村的能源問題。
全世界的廣大農村,
能源相當缺乏。
全球大約有15億農村人口用不上煤、石油、天然氣這些礦物燃料,他
們只能砍柴燒,或燒牛羊糞或燒作物秸稈。
有的農民要花費很大精力去剝樹皮、砍灌木、鏟草根、揀牛糞。
這樣做的結果,毀掉了很多樹木,破壞了綠色植被,對生態環
境也是一種巨大的破壞。
由於全世界每年要燒掉4億噸以上的牛糞和秸稈,使越來越
貧瘠的土壤喪失了很多有機物還田的機會。
不解決這些農民的能源問題,他們的生存環境就會更加惡化,他們也難以擺脫貧困的境地。
人類優先開發的五種新能源
在即將過去的20世紀中,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種,就是原油、天然氣和煤炭。
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假使按目前的勢頭發展下去,不加節制,那麼,地球上這三種能源能供人類開採的年限,分別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了。
四五十年。
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實在是非常非常的短促;試想一下,對於今於20來歲的年輕人
來說,到他們六七十歲的時候,如果地球上已經沒有原油和天然氣可用,我們能不為此感到驚愕嗎?所以,開發新能源,替代上述三種傳統能源,迅速地逐年降低它們的消耗量,已經成為人類發展中的緊迫課題,核能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還將有所發展,但
是核電站的最大使用期只有25-30年,核電站的建造、拆除和安全防護費用也相對不
低,過多地建設核電站是否明智可取,還有待今後實踐和歷史來檢驗。
那麼,人類將向何處尋找新能源呢?先進國家的能源專家認為,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和氫能這五種新能源,在今後將肯定會優先獲得開發利用。
太陽能太陽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陽能集熱為建築供暖、供熱水,用太陽能電池驅動交通工具和其它動力裝置,等等,這些都屬於太陽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
太陽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則是太空發電。
在距地面三萬多公里高空的同步
衛星上,太陽能電池每天24小時均可發電,而且效率高達地面的10倍。
太空電能可
以通知過對人體無害的微波向地面輸送。
風能風能利用技術的不斷革新,使這種豐富的無污染能源正重放異彩。
據估計,二三十年內,風力發電量將要占歐共體電占全國總電力的30%左右。
地熱能目前世界上已有近二百座地熱發電站投入了運行,裝機容量數百萬千瓦。
研究表明,地熱能的蘊藏量相當於地球煤炭儲量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消耗幾百億年,真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後將優先利用開發。
波浪能主要的開發形式是海洋潮汐發電。
80年代中期挪威成功地建成一座小型
潮汐發電站,讓漲潮的海小沖進有一定高度的貯水池,池水下溢即可發電。
已經在設計的單座潮汐電站,其它發電量可供一個3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
氫能氫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就可經提取出無窮無盡的氫。
氫運輸方便,用作燃料不會污染環境,重量又輕,優點很多。
前蘇聯試用氫為“圖-155”型
飛機的燃料已經初步得成功,各國正積極試驗用氫作為汽車的燃料。
氫無疑也是人類未來要優先利用的能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