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国画与中国古典国画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国画与中国古典国画的差别
【摘要】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性和包容性共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结构随之变化,中国画为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该是对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和继承,应该是把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之中。
【关键词】现代国画;古典国画;形态特点
一、中国传统古典国画的特点
1、水墨交融。
画论曰:“墨具五色。
”“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淬。
”国画中,墨是和线条并列依存、紧密相联的另外一语言形式。
中国画遗形似、尚骨气,薄彩色、重笔法,以墨调色,以水墨浓淡晦明稀释表现种种变化,“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
不敷彩色而神韵骨气已足”,“没有彩色的喧哗炫耀,而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
2、虚实结合。
虚与实,是中国画论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包括隐显、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它生动显示山川万物的阴阳变化及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虚实相生,意味无穷。
可以说,任何一幅传统国画都是虚实的有机统一。
虚,指笔线不到的空白处;实,指有笔墨有物象的实部。
国画往往简单勾绘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突出一个极具召唤性的暗示空间,以虚衬实,凸显主体,拓展画面意境,增强表现效果。
中国画的留白和虚静,中国画的零度空间创造,包含着远比实景更丰富更浓厚的内容。
作为画面的组成因素,作为独特的色彩语汇,它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感悟,渗入了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在形式构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了画面构图的完美和谐。
计白当黑,实景衍伸,让我们感到虚空中也有生命。
二、中国画的现代形态
中国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清末民初就走进了它的现代史。
在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革命的大背景下,在五四运动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新时期开端先后遭遇了三次关于其命运前途的论争,在20世纪末,形成了以国展为代表的主流形态与“新文人画”、“现代水墨”三足鼎立的格局,虽然在国学热中传统中国画的精神不时地发生着回归的思潮,但时代却把整个中国推进到创新的洪流之中,如何创造中国画的现代形态也便成了不可回避的课题。
现代是与古代相对应的时代概念,在艺术上又是与传统相对应的形态概念,我们心目中的现代感,无疑是与“古代感”、“传统感”相区别的一种视觉感受。
因此,现代形态不是传统形态的完整的复制,而是对传统形态的不同程度的变革和反叛。
所以,较之古代,齐白石、林风眠、蒋兆和、李可染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画的现代史上的现代形态,当时代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艺术又相对地变成新的传统
形态。
如果说,中国画的现代形态是对传统形态的变革和扬弃,也包括了对古代传统和现代新传统的变革和扬弃。
鉴于民族艺术走向现代的特殊性,和保持中国画之所以称之为中国画的民族特色的必要,中国画的现代形态还仍需保持中国画的审美品格和自己微妙的界域,这个界域既涉及工具媒材,也包括中国画的美学,它仍以笔墨作为自己的主体语汇,但却不一定再是皴法、描法、开合等传统的结构方式,笔墨也未穷尽,它和古今中外前后左右诸种艺术的化合还将会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新的可能。
它仍将会保留中国画的综合性特色,但不一定是诗书画印的综合或诗书画印的传统组合方式,在构成上变换诗书画印的组合是一条思路,新学科、新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形式组合也可能拓展出另外的思路。
中国画的欣赏讲究可观、可望、可居、可游、可思,不仅仅满足视觉的享受,更以写意、意象、“诗外有诗”、”味外之味”为美学追求。
20世纪以来,现代展览会的出现,使卷轴绘画的功能发生了从案头雅赏到适应展览的变化,在形式格局和艺术语言上出现了适应现代空间视觉效果强化的趋势。
于是尺幅由小渐大,人头由微至巨;笔墨渐趋弱化,色彩日趋浓艳;结构追求雄奇,张力成为时髦;或以超级写实为能,或以极端抽象为新。
这一方面呈现出艺术的自由和中国画的多样趋势,但也不无追逐时髦,东施效颦之虞,有张力自然是一种力美,但以张力为旗,为审美标准易掩盖艺术的丰富性,今人所谓张力,多借鉴西方平面构成之理,与传统章法及笔墨构成有别,亦非金石派融通碑学之雄强沉厚,故其表现多近于西方抽象主义。
笔者以为,西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之理自应吸收,但不应漠视中国画自身关于章法的学问,如笔势之起承转合,如黑白,如阴阳,如虚实,如气脉,如疏密,如空白处亦是画等均值得深入琢磨。
根据表现的需要完全应该拓展技法,也应该宽容地有一种大笔墨观或泛笔墨观,我只是认为对中国书法用笔的丰富性不可虚无,此亦为中国画有别于西式水墨画的重要特征。
概言之,我所理解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在当代正宗中国画的变革者,部分现代水墨的实验者和少数新文人画家的求索中已经有所体现——它在总体上有别于中国画的古典形态,有别于当代现实主义正宗中部分从属于政治的图解形态,也有别于西方现代派或现代日本画的形态;它在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和笔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以开放的态度吐纳古今中外的艺术营养,是在内涵上具有人文关怀、自然关怀等积极健康的现代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高品位,在形式上富有现代感和中国感的现代民族艺术样式。
中国画是一门艺术,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是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同时,它也是一项事业,应该为高雅而严肃的中国画艺术建立“创作、展出、评论、收藏、销售、欣赏”的完整机制和良好的环境。
尤其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世界文化艺术的同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各民族维护自己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的呼声日益强劲,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的不是文化一体而是文化多元,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而不同的格局,即人类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的中国画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体现,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并在新世界文化背景下有着明
晰的战略思维。
三、结束语
现代绘画多样性的转变,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和社会审美意识变化共同的体现,无论是直觉地去认识世界,还是以多元和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艺术的表现不是追求客观再现,而应该是为了主观心灵的精神表现。
艺术形式中的白描、工笔、水墨、兼工带写等形式,无不由点、线、面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最佳的形态组合。
这样就有了几何形成为抽象绘画的造型与构成的基础之说,所以说艺术家对艺术的主观态度与思维方法及经验为主导的因素,正是产生艺术创造的绘画形式语言。
这种形式语言,正是作者在客观事物的普遍认识上提取的最为抽象的概念,而又是最能代表事物的普遍意义和为人所接受的象征语言符号,同时又可以超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为众人所接纳。
汇总而言,只有努力探索出动极则静、静极则动的个性画境意识;只有巧妙运用这种高度的形式表现,才能创造出生机勃然,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张春新,李楠. 国画精神——“忘情融物”[J]. 美术大观2011(01).
[2] 耿庆雷. 文学作品国画艺术表现的研究[J]. 芒种. 2013(24).
[3] 张郝. 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