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针灸学绪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奇经八脉和原 气 2.提出八会穴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战国~秦汉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针灸甲乙经》
❖ 这本书共12卷,128篇,书中对人体穴位进行 了科学分类,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或 没有名称的穴位,确定了349个针灸穴位。
❖ 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忌证、操作方法, 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过去散失 掉的资料。
皇甫谧
❖ 正当他战胜了安闲逸乐的诱惑,感到生活有意义 的时候,突然患了风痹病:半边身子象针刺似地 难受,有时痛得起不了身,请了几个医生都认为 难治此病。
❖ 他读了《内经》、《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 要》等医书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有些穴位刺 不到就叫儿子进针。就这样,靠针刺、拔火罐、 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
《灵枢经》又称之为《针经》
宋本《黄帝内经·灵枢》
选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难经》
❖ 《难经》的主要成就,在于进一步阐述《内 经》的重要内容,并有一定发挥。
❖ 特别是对奇经八脉的论述,不但提出奇经八 脉不同于正经,即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而 且提出完整的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及病候
❖ 八会穴也首见于《难经》,可调治脏、腑、 气、血、筋、骨、血、脉之病证,提出了临 床主治的范围。
❖ 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促 进了针灸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著作的典范。
❖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 孙思邈
❖ A绘制“明堂三 人图”成为历史 上最早的彩色经 络腧穴图
❖ B提出阿是穴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考订穴法 整理腧穴位置、主治—奠定后世腧穴学的基础 2.刻《图经》于石 3.铸造铜人针灸腧穴模型
针灸学术的繁荣 建国以后
针灸学起源原始社会
粤稽上古之民, 太朴未散,元醇 未漓,与草木蓁 蓁然,与鹿豕狉 狉然,方将相忘 于浑噩之天,而 何有于疾,又何 有于针灸之施也。
针灸学理论的肇始 内经成书以前
选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战国~秦汉
宋本《黄帝内经·灵枢》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战国~秦汉
针灸甲 中对人体穴位进行了科学分 类,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 有记载或没有名称的穴位, 确定了349个针灸穴位。
❖ 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 忌证、操作方法,书中都作 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 过去散失掉的资料。
❖ 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 前启后的作用,促进了针灸 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学 著作的典范。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 杨继洲的主要著作是 《针灸大成》。
❖ 该书是明代以前我国 针灸学说和成就的系 统总结
❖ 有一位员外熊可山,在夏季患痢疾,身热咳 嗽,兼吐血不止,腹痛欲死,脉象呈现危绝 之象,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工部一位官员 介绍杨继洲来为熊员外诊病。杨继洲发现病 人的脉象虽危,而胸部尚暖,脐中有一块拳 头大的隆起。尽管当日不宜针刺,为挽救病 人,杨继洲还是急针气海,又用灸法,灸至 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了,脐中的隆块也散 开了,疼痛随即止住。既而,杨继洲又治疗 病人的痢疾,痢疾治愈后,再治嗽血。又经 过调理,病人终于康复了
概念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讨运用 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
❖经络 ❖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病特点 适应证广 操作方便
广、效、便、廉 疗效明显 经济安全
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针灸学起源 原始社会
针灸学理论的肇始 内经成书以前
针灸学的发展 两晋~明代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 战国~秦汉
针灸学的衰退 清代
杨继洲
❖ 杨继洲治病经常是针、药并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在供职朝廷期间,杨继洲留下很多妙手回春 的案例。
❖ 有一位员外熊可山,在夏季患痢疾,身热咳嗽,兼 吐血不止,腹痛欲死,脉象呈现危绝之象,众医生 都说不能治了。工部一位官员介绍杨继洲来为熊员 外诊病。杨继洲发现病人的脉象虽危,而胸部尚暖, 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隆起。尽管当日不宜针刺,为 挽救病人,杨继洲还是急针气海,又用灸法,灸至 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了,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 疼痛随即止住。既而,杨继洲又治疗病人的痢疾, 痢疾治愈后,再治嗽血。又经过调理,病人终于康 复了
皇甫谧
❖ 当时,晋武帝闻其名而诏他当皇太子的老师。他 为了完成大业,辞掉了高官厚禄,并在婉言辞呈 上向皇帝提出借书的要求。皇上为了表示自己是 “礼贤下士”,居然送给他一批书。皇甫谧十分 高兴,抓紧时间攻读,又补充了不少针灸资料。
❖ 孙思邈
❖ A绘制“明堂三 人图”成为历史 上最早的彩色经 络腧穴图
针灸学的衰退 清代
针灸学术的繁荣建国以后
相关的针灸著作和人物
❖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 行了论述,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
灵枢经
《灵枢经》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 法,总结了汉代以前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成 就,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的命名 之义,张介宾说:“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 B提出阿是穴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考订穴法 整理腧穴位置、主治—奠定后世腧穴学的基础 2.刻《图经》于石 3.铸造铜人针灸腧穴模型
❖ 杨继洲的主要著作是《针灸大成》。该书是明代以 前我国针灸学说和成就的系统总结,是杨继洲在杨
氏家传经验《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博采群书,结 合临床经验编著而成。
❖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 皇甫谧出身在富裕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破落,家 贫如洗。从小父母早亡,寄养在婶婶家中,但他 仍没有改变富贵家庭出身的破落子弟样子。一向 好吃懒做,不耐艰苦,成天游手好闲,直到20岁 还是目不识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后来经过婶婶的开导和老师的教育后,才发奋读 书。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战国~秦汉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针灸甲乙经》
❖ 这本书共12卷,128篇,书中对人体穴位进行 了科学分类,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或 没有名称的穴位,确定了349个针灸穴位。
❖ 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忌证、操作方法, 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过去散失 掉的资料。
皇甫谧
❖ 正当他战胜了安闲逸乐的诱惑,感到生活有意义 的时候,突然患了风痹病:半边身子象针刺似地 难受,有时痛得起不了身,请了几个医生都认为 难治此病。
❖ 他读了《内经》、《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 要》等医书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有些穴位刺 不到就叫儿子进针。就这样,靠针刺、拔火罐、 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
《灵枢经》又称之为《针经》
宋本《黄帝内经·灵枢》
选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难经》
❖ 《难经》的主要成就,在于进一步阐述《内 经》的重要内容,并有一定发挥。
❖ 特别是对奇经八脉的论述,不但提出奇经八 脉不同于正经,即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而 且提出完整的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及病候
❖ 八会穴也首见于《难经》,可调治脏、腑、 气、血、筋、骨、血、脉之病证,提出了临 床主治的范围。
❖ 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促 进了针灸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著作的典范。
❖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 孙思邈
❖ A绘制“明堂三 人图”成为历史 上最早的彩色经 络腧穴图
❖ B提出阿是穴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考订穴法 整理腧穴位置、主治—奠定后世腧穴学的基础 2.刻《图经》于石 3.铸造铜人针灸腧穴模型
针灸学术的繁荣 建国以后
针灸学起源原始社会
粤稽上古之民, 太朴未散,元醇 未漓,与草木蓁 蓁然,与鹿豕狉 狉然,方将相忘 于浑噩之天,而 何有于疾,又何 有于针灸之施也。
针灸学理论的肇始 内经成书以前
选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战国~秦汉
宋本《黄帝内经·灵枢》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战国~秦汉
针灸甲 中对人体穴位进行了科学分 类,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 有记载或没有名称的穴位, 确定了349个针灸穴位。
❖ 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 忌证、操作方法,书中都作 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 过去散失掉的资料。
❖ 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 前启后的作用,促进了针灸 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学 著作的典范。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针灸学的发展两晋~明代
❖ 杨继洲的主要著作是 《针灸大成》。
❖ 该书是明代以前我国 针灸学说和成就的系 统总结
❖ 有一位员外熊可山,在夏季患痢疾,身热咳 嗽,兼吐血不止,腹痛欲死,脉象呈现危绝 之象,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工部一位官员 介绍杨继洲来为熊员外诊病。杨继洲发现病 人的脉象虽危,而胸部尚暖,脐中有一块拳 头大的隆起。尽管当日不宜针刺,为挽救病 人,杨继洲还是急针气海,又用灸法,灸至 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了,脐中的隆块也散 开了,疼痛随即止住。既而,杨继洲又治疗 病人的痢疾,痢疾治愈后,再治嗽血。又经 过调理,病人终于康复了
概念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讨运用 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
❖经络 ❖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病特点 适应证广 操作方便
广、效、便、廉 疗效明显 经济安全
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针灸学起源 原始社会
针灸学理论的肇始 内经成书以前
针灸学的发展 两晋~明代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 战国~秦汉
针灸学的衰退 清代
杨继洲
❖ 杨继洲治病经常是针、药并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在供职朝廷期间,杨继洲留下很多妙手回春 的案例。
❖ 有一位员外熊可山,在夏季患痢疾,身热咳嗽,兼 吐血不止,腹痛欲死,脉象呈现危绝之象,众医生 都说不能治了。工部一位官员介绍杨继洲来为熊员 外诊病。杨继洲发现病人的脉象虽危,而胸部尚暖, 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隆起。尽管当日不宜针刺,为 挽救病人,杨继洲还是急针气海,又用灸法,灸至 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了,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 疼痛随即止住。既而,杨继洲又治疗病人的痢疾, 痢疾治愈后,再治嗽血。又经过调理,病人终于康 复了
皇甫谧
❖ 当时,晋武帝闻其名而诏他当皇太子的老师。他 为了完成大业,辞掉了高官厚禄,并在婉言辞呈 上向皇帝提出借书的要求。皇上为了表示自己是 “礼贤下士”,居然送给他一批书。皇甫谧十分 高兴,抓紧时间攻读,又补充了不少针灸资料。
❖ 孙思邈
❖ A绘制“明堂三 人图”成为历史 上最早的彩色经 络腧穴图
针灸学的衰退 清代
针灸学术的繁荣建国以后
相关的针灸著作和人物
❖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 行了论述,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
灵枢经
《灵枢经》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 法,总结了汉代以前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成 就,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的命名 之义,张介宾说:“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 B提出阿是穴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考订穴法 整理腧穴位置、主治—奠定后世腧穴学的基础 2.刻《图经》于石 3.铸造铜人针灸腧穴模型
❖ 杨继洲的主要著作是《针灸大成》。该书是明代以 前我国针灸学说和成就的系统总结,是杨继洲在杨
氏家传经验《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博采群书,结 合临床经验编著而成。
❖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 皇甫谧出身在富裕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破落,家 贫如洗。从小父母早亡,寄养在婶婶家中,但他 仍没有改变富贵家庭出身的破落子弟样子。一向 好吃懒做,不耐艰苦,成天游手好闲,直到20岁 还是目不识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后来经过婶婶的开导和老师的教育后,才发奋读 书。